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园地五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猪笼草

    猪笼草长得很奇特。笔直的主干上没有分枝,两侧伸出长长的叶柄,叶柄上端是又宽又平的假叶,假叶尖伸出一根又细又长的卷须,卷须上还有花罐,花罐上长着一片桃形的叶子。听奶奶说猪笼草会提虫子。

    猪笼草是怎么捉虫子的呢?星期六的下午,我偷偷地观察猪笼草捉虫子。一只蚊子也许饿了,一闻到蜜糖味,就兴冲冲地飞进猪笼草的嘴巴里。于是,它就停在猪笼草的边缘上吸吮花蜜。猪笼草的边缘非常光滑,落在上面的昆虫像滑滑梯一样迅速滑进猪笼草的“捕虫袋”,猪笼草马上盖起“帽子”,生怕蚊子逃走。最后,蚊子就被猪笼草给“吃掉”了!我明白了,“捕虫袋”里藏着一个秘密,这些蜜糖是猪笼草引诱蚊子等害虫的秘密武器啊!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怪——    边沿——    平滑——    诱导——

(2)、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猪笼草的,第2自然段描写猪笼草
(3)、第1自然段是通过哪些具体描写把猪笼草的特点写清楚的?(    )
A、主干 B、叶柄 C、假叶 D、卷须 E、花罐 F、叶子 G、捉虫子
(4)、猪笼草是怎样捉虫子的?小作者观察得可仔细了,请用“”画出描写猪笼草捉虫子过程的句子。
(5)、小作者为什么能够了解到猪笼草捉虫的过程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大杂院里

    ①我们大杂院里,有一家姐弟俩。姐姐芸芸,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几岁。父母早逝,姐弟俩相依为命。

    ②每天,芸芸用自行车把豆豆送到学校,下午去学校里接。上学与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车上学。芸芸把豆豆送到车上,下午还要到车站去接,领着他过马路。芸芸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游泳,老师带队,可芸芸还不放心,她请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边上,两眼一点儿也没有离开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芸芸管着弟弟专心看书,做作业,别的,几乎什么都不让他干。

    ③芸芸的工资,除了生活必要________外,就全供豆豆念书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芸芸给豆豆买了台收录机,为的是学好外语。那机子的按键旋钮又多又复杂。豆豆用时,芸芸给插上插头,放好磁带,“咔哒”打开机子,调好音量;豆豆说声“________”,芸芸又“咔哒”一声关上,取出磁带,拔下插头。

    ④豆豆考上了大学。只是学校在外地,芸芸一直把弟弟送到学校,安顿好才回来。一天,豆豆突然从学校跑了回来。他站在芸芸面前,抹着眼泪,说:“姐姐,我不念书了,就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⑤芸芸惊讶地看着豆豆,半天才闹明白。原来豆豆到了学校不会________衣服,不会________被子,甚至到饭堂买饭时,不知买几两的才合适。

    ⑥芸芸这时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阅读训练。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好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桌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像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的蜜“咯咯……”孩子们笑着跑来了,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    )、(    )、(    )这时候,连风儿打的旋涡都是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xūn)醉了,摇摇晃晃地卧在槐花树下不归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就浇上麻油、蒜泥和陈醋;若吃甜的,就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花开了,槐乡的小妞儿变得格外俊。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孩子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往嘴里塞上一把槐花,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沙漠较量的女人

    当听到记者称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的殷玉珍为“和沙漠较量的女人”时,殷玉珍摇着头说:“和沙漠敢较量、斗气,是后来的事了。一开始,我哪敢和它斗气?我是怕得不行呀!”

    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他们一家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新房竟是半掩在黄沙里的一个地窖,人要深猫着腰才能进去。一起风,黄沙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小屋随时都有被沙魔呑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就得赶快用铁锹把门口和屋顶的沙子往外铲。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

    这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用驴分6次驮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围种上。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树竟然全活了!一家人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初尝甜头,更加坚定了殷玉珍种树的决心。

    为了买树苗,她每年都要喂几口大肥猪,卖肉换钱。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家里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种树上。有时凌晨3点,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驮树苗。一次,3头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随之而来的一股大风,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还有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离家几十千米外挖树坑,突然间来了沙尘暴。沙丘开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他俩被吓坏了,赶紧向家里跑;可由于眼睛睁不开,半天也找不到家。后来,还是循着自己家的狗叫声摸到了家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在殷玉珍看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才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去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个“生态经济园”的雏形。据林业部门最新测定,到目前,殷玉珍的治沙造林面积已达5.548万亩!

    殷玉珍,这个在毛乌素沙漠创造出奇迹、营造绿色的瘦弱女子,让我们又想到了成语----人定胜天。她说,等明年夏天,她会用自己亲手种的水果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当然,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色。

课外挑战。(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

陈嘉庚是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人,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他热心于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从1913年起,他陆续创办和赞助了许多学校,著名的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的一生却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

1951年,陈嘉庚定居集美后,就立即主持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规划、扩建工作。一天,陈毅到厦门视察(陈毅当时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特意到集美拜望陈嘉庚。

一阵汽车喇叭声后,一辆黑色轿车在一幢年久失修的两层小楼前停住。 陈毅从车里出来,双手背后,侧着头看着这幢小楼,它和集美一座座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陈嘉庚把陈毅请进屋里。屋里陈设极其简单。办公室同时也是卧室,床上挂的蚊帐已经发黄,打了好些补丁,那是抗战时买的,已经用了好些年了。办公桌上放着一个倒扣的破瓷碗。上面立着半根蜡烛,那分明是自制的烛台。屋里还有两张沙发,不成对了,一张看来已经无法翻修;另一张蒙上了皮面,显然是新修过的。陈嘉庚请陈毅坐皮面沙发,自己坐破的。

陈毅看了陈嘉庚的住房和屋内陈设,心中颇有感触,脸上浮现出很复杂的表情。他随手从茶几上的瓷盘里拿起一块糖,一边剥着包装纸,一边说道:“嘉老,您让我又想起了延安!”陈嘉庚说:“比延安好多了。毛主席当年用的桌子比这还破旧。我这些东西是旧了些,但都能用。”陈毅站起来,踱到窗前,看看窗外幢幢高楼,不由地赞叹道:“嘉老,您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呀!”“惭愧!不敢当!不敢当!”陈嘉庚说,“我多存一分钱,也就为国家多存一分钱,积少成多,用来兴办学校,多出人才,振兴祖国。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啊!”

听了这话以后,陈毅紧紧地握住陈嘉庚的双手,激动地说:“我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您的。”

今天,当你走进厦门大学时,可以看见一座塑像,那就是陈嘉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