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步练习

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B、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乡宴

    ①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②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③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④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⑤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⑥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⑦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⑧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嘚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⑨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⑩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⑪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⑫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

    ⑬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⑭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天马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狮、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为骐骥、称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不会被世界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中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新意儿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我的父亲

张行

①生活中,我深感父亲骨子里有浓浓的怀旧情怀。

②记得母亲去世后,他曾拒绝到城里居住,一个人固执地住在乡下老宅。这在当时,曾让我们几个做儿女的颇感忧虑。虽说父亲身体不错,但毕竟岁数大了,一个人住在乡下总会让人放心不下。好在距离很近,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尽可能多的回去看望父亲。

③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一位进城的乡下邻居。一见面邻居就责备我说:“你父亲又去菜地了,年纪那么大,你可不能再让他去菜地种菜了,村里好多老房子都拆了,弄的路上到处都是砖头瓦砾,不小心摔倒了可就麻烦了。”听到邻居的善意提醒,我既感激又着急,赶紧说“谢谢你提醒,我马上就回去,说什么也要让我爸到城里来住”。说完就驱车匆匆赶回老家。

④在路上我就想,已经八十五了,不是小孩子了,怎么就不能听一句劝呢。等我赶到老家,进门就看见厨房地上有好几袋蔬菜。看的出,都是刚从菜地带回来的,连根系上的泥土还没处理。父亲看到我回来,先是一愣,随后不无高兴地说:“你回来得正好,我刚从菜地回来,这些菜都是新鲜的,我也吃不完,你多带点回去。”

⑤我没理会父亲的热情,很认真地开始责备父亲说:“跟你说多少次了,不要去菜地,不要去菜地,怎么就是不听呢,菜地虽然就在村外,但路太难走了,到处都是碎砖碎瓦,要是不小心绊倒怎么办?你没菜吃,我给你买回来好不好?”

⑥看我气乎乎的样子,父亲一下子就蔫了,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低着头,喃喃地说:“我就是去菜地看看,今天刚好是周六,好多老哥们今天都约好要去菜地的,这些天一直在下雨,彼此都好久没见面了,我就是想去和大伙见个面。”听到这里我似乎是明白了父亲的心事。原来父亲是一个人在家太孤闷了。去菜地是为了疏散一下心中的寂寞,见见老哥们,和他们叙叙旧,散散心。难怪每天电话里三句话后就要提及他的菜地。菜地已是他的快乐之地。

⑦联想到我们姐弟三人每次相约回家,一进门就看到分好的三份菜。现在才意识到,那不是菜,那是____。想到这,一股莫名的暖流涌上心头,让我破防。

⑧我赶忙扶着父亲在客厅沙发上坐下,心里的嗔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乖乖地依偎在父亲身旁,就像儿时那样,静静地听他讲述藏在心里的故事。

⑨父亲说,他们几个年龄大的老友有个约定,只要天好,每逢周六,都要去菜地,菜地种菜是次要的,坐在他们自己搭建的小窝棚里聊聊天,叙叙旧才是最重要的。乡里乡亲都几十年,他们总是隔三差五地相聚在一起,每次相聚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如果有人没有如约而至,他们都会挂念。这把年纪,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呢。父亲说,刚才就有一位老哥没去,哥几个都有点担心。听到这里,我赶紧掏出手机让父亲给他打过去。电话通了,那头不无感激地说:是生病了,在上海治病呢,谢谢老哥挂念,我也想你们。父亲听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两人互道保重之后,非常不舍地结束了通话。爸爸叹了口气说:“这下可能要好久才能再见面了。”一种惆怅溢于言表。

⑩时间过的很快,又是周六了。我放下一切早早赶回老家去陪父亲,陪父亲一起去菜地,我真想见见几位长辈,向他们问个安。还没到菜园,我就远远地看到了一片绿色。各种蔬菜长势绝好,绿油油的,不愧是几位老者的劳动成果,就是与众不同。看着这片久违的菜园,心中有种无言的亲切感,这也是我曾经的记忆……

大蒜快抽苔了,看上去有种威风凛凛的样子,我正一垄垄地欣赏着,父亲已在窝棚换好了干活的衣服和鞋子出来了,开始娴熟地掐菜苔,挖香菜。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得意。手摸到每棵菜时都要评说一句,“嗯,这棵好,营养跟上了,这一棵不行这么小,上次施肥肯定没到位……”

⑫说话间,其他几位前辈也到了,好久不见,他们真心询问着彼此的关切。劳作之后,几个人就坐在地头的石头上,喝着自带的茶水,开心地交流着各自获得的消息,聊往事,聊未来,看的出,他们聊得开心,笑得由衷。

⑬此刻,我认真地审视着父亲,也终于懂了父亲的情怀。父亲经营的不是菜,是____。

⑭如今村里老房子都拆了,菜地也没了,父亲也无奈地住到了城里。每当看到父亲望着窗外发呆,我就知道他又在想乡下了。每当此时,我都会开车带父亲回老家转一转,去看看他一生都在热恋着的那片热土,满足他质朴的怀旧情怀。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3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