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阶段检测(三)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和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五、六单元)
材料一:革命之目的,非仅在于颠覆满洲而已,乃在于满洲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政治方面,由专制制度过渡于民权制度;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于资本制度的生产。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一 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修身 |
读诗讲经 |
中国文学 |
外国语 |
历史 |
地理 |
算学 |
博物 |
图画 |
体操 |
|
一年级 |
1 |
9 |
4 |
8 |
3 |
2 |
4 |
2 |
1 |
2 |
二年级 |
1 |
9 |
4 |
8 |
2 |
3 |
4 |
2 |
1 |
2 |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材料三 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