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冯剑华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阳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

    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核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各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是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有删改)

(1)、作者将雨比作不同的女性,分别写出了不同季节雨的特点。请阅读文章,补全表格。

性格特征

春雨

夏雨

秋雨

(2)、作者开篇强凋“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和“并不落寞”?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有一种爱像海绵

李丹崖

    ①男人独自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耷拉着脑袋,他不敢目视前方,生怕遇见熟人,问他为什么没去上班。男人失业几天了,在街上转了几天,一直没有找到新的工作。

    ②他是多么需要一份工作啊!老婆三年前就下岗了,一个人在小区门口支了一个水果摊贴补家用,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由他来供应。儿子的成绩一直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更令他值得骄傲的是,儿子写得一手好作文,每次都被老师当做范文在课堂上朗读。回到家里,儿子还亲自朗读第二遍,给他和妻子听。听儿子朗读作文就变成了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他心里清楚,儿子的作文成绩这么好,除去儿子自身的天分外,还与他每周都给儿子买一本童话书有关,那些童话书或多或少地启发了儿子的想象力,让儿子总能语出惊人。如今,连工作也丢了,恐怕10元一本的童话书今后也要给儿子“断奶”了。不!绝对不能!这种想法刚一在脑海里打了个转儿,就立马被自己推翻了。自己心里再苦,也不能表现在儿子身上,想到这里,他咬咬牙,从报刊亭买了最新一期的童话书。他一路想了很久,该怎样对家人说呢?没办法,只有再瞒一天了,明天继续想办法。这样想着,男人掏出了钥匙。

    ③刚刚推开家门,儿子就冲过来抱住了自己的腿,大声说:“爸爸,你回来了,我的作文又被当成范文朗读了。来,我读给你听!”妻子刚从厨房里端着一碟菜走了出来,说:“赶紧洗洗手吃饭吧”。于是,一家人像往常一样温馨地吃起了晚饭。

    ④晚饭后,儿子开始给他朗读起自己的作文来《水在爸爸的肩头“唱歌”》。在这篇作文中,儿子这样写道:“我非常希望能像张明一样,有一个送水工的父亲。每一个父亲的肩膀,都曾是儿子的‘战场’。如今,孩子长大了,爸爸扛起一桶水,像扛起张明一样,咣当、咣当的水花声,调皮地在自己的肩头‘唱歌’,这样的肩膀很健硕,这样的肩膀不寂寞。”

    ⑤他灵机一动,儿子的作文正提醒了他,他恰巧可以趁此机会做一个送水工,苦是苦了点,但是,孩子乐意,又能下得了台,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⑥第二天下班,他是满面笑容地扛着一桶水走进家门的。儿子高兴地向他竖起大拇指,说爸爸真棒!妻子也笑容可掬地拧了一下儿子的小脸 说:“看,爸爸多疼你,为了满足你的愿望,把自己的工作都辞了!”儿子的眼泪,直在眼圈打转儿。他赶紧呵斥妻子,“说什么呢?看,都把孩子给弄哭了。”

    ⑦“爸爸,我这不是哭,我这是高兴的。”儿子擦干了眼泪说。

    ⑧尽管男人很累,但是,男人觉得很满足,妻子和儿子没有发现一丝异常的迹象。

    ⑨男人从此就开始当了一名送水工,一干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后,他贷款在儿子学校附近开了一家饭馆,由于靠近学区,生意逐渐做得风生水起,日子也逐渐过得殷实起来

    ⑩一天清晨,饭馆刚刚开门,邮递员就送来了一个厚厚的信封。信封上写着儿子的名字,拆开一看,才知道是儿子的作文发表了。顾不上准备饭菜,他就迫不及待地看起儿子的作文来。儿子的这篇作文名字题为《有一种爱像海绵》。文章没看完,他的泪就像泉眼一样汩汩地挂满了双颊。儿子的作文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一年以来,我和妈妈一直为自己那篇造假的作文感到不安,好在爸爸没有发现什么,只是我每次看到爸爸被汗水浸透的背心,我就会禁不住一阵阵心酸,我一直感觉,爸爸就像一块海绵……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闻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选自沈阳出版社《海盗般的男孩》2003年4月版)

阅读《敬业与乐业》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我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又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③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劳作。专为在职业及正在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④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⑤第二要乐业。“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⑥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

班级准备开展“时光里的往事”主题读书沙龙,小语和小文联名推介耿艳菊的散文《香木浆的快乐》,参与本次活动。

香木浆的快乐

耿艳菊

①朦朦胧胧里,我听到堂屋里有轻轻的说话声,小心翼翼的放碗筷声。我眯着眼,望望外面,天色还没大亮,窗口的那一方天空还是模模糊糊的一团灰。

②爸妈吃完了饭,掀开西屋的门帘,看了一眼睡在床上的我们,又轻轻放下了门帘。这时,我已经完全醒了,叫一声“妈”。院子里传来了妈温柔的应答。“再睡会儿吧,天还早,饭在锅里温着,我和你爸去地里割豆子,给你们找‘香木浆’。”

③此时,秋云辽阔,也总是惹人情思,那些永远留存在时光里的往事,清晰如昨。

④香木浆就是香姑娘。这是我最近知道的事。香木浆这三个字确切来说该怎么写,我还真不知道,只是根据我们那儿的人们的叫法,随便写出来的谐音字。

⑤在网上搜香木浆,竟能查得到,出来的是香姑娘,从图片上看,和香木浆一模一样,这真是莫大的惊喜。网上对它有非常详细的介绍:这是一种奇特的水果,口感清爽,龙眼大小的果实外,裹着一层薄如蝉翼的外衣,极像一盏精致的小灯笼,又像一位躲在闺房的羞涩姑娘。北方人称之为“洋姑娘”“香姑娘”“香马骝”,南方人则称之为“含羞果”“金灯果”“金姑娘”“金珠果”“洛神珠”。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⑥原来这长在庄稼地里的野浆果竟有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还有那么丰富的营养价值。乡野之物,也不可小觑。

⑦香木浆在我们少时的生活中,可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朴素生活里一颗闪亮的星,那一点微弱的明亮让单调的生活有了盼望和无限的乐趣。

⑧秋天,是多么让人渴盼的季节呀!广袤的田野里,到处是华美的果实。香木浆就隐藏在那些沉甸甸的庄稼地里。孩子们三五一群,迎着飒爽的秋风,沐浴着明亮的秋阳,穿梭在田野里,带着寻宝一样的热情,若是拨开一丛黄澄澄的黄豆秆,出现了一株香木浆,简直像寻到宝藏一样开心。

⑨而爸妈也葆有这样的童心,每到收获的季节,总会记得把香木浆的快乐带给我们。他们在那段秋收时节,早早就去地里干活了。他们忙了一上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进门,就从兜里掏出一把香木浆,一一分到我们的手中。小小的金黄的香木浆的香,缭绕在朴实的小院里,缭绕在岁月的上空,那简单的幸福是我头顶最明媚的星辰,照耀着我后来的人生路。

⑩有一年中秋假期,在外面工作的我们回家过节,正赶上秋收。爸妈像往年一样,早早起床去了田里。等我们醒来时,他们已经在田里劳作了一个清晨,衣衫上带着露水回来了。妈小心翼翼地从兜里掏出香木浆,笑眯眯地像小时候那样一一分到我们手里。

⑪要知道,自从离家别乡,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后,忙碌和梦想催赶着我们,我们几乎没再与故乡的秋收时节相逢。我们长大了,爸妈老了,他们能给予我们的似乎越来越少。妈从兜里掏出香木浆的样子不再是那样自信潇洒,而是小心翼翼,直到我们依然像当年一样欢呼雀跃,她才放心地舒展了面庞。她不知道,她觉得这拿不出手的小小的给予,这带着她体温的一捧香木浆,让我们明晓世界上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选自《扬子晚报》2023年9月27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