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河北省保定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材料一:
2018年12月20日,《2019年春运大数据预测报告》出炉。初步预测,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总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共中,铁路4.13亿人次,增长8.3%;民航7300万人次,增长12%;水运4300万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道路客运受高铁通车里程持续增加等因素影响,县际以上班线客运量将继续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客运、定制客运将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报告显示,2018年铁路成本投入大幅加强,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20亿人民币,投产新线4000公里,其中高铁3500公里,占比87.5%。面对发展需求旺盛和资源保障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2018年航运也加大了投入,民航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新建、迁建运输机场9个,新增航线航路里程6643公里,支线航班量同比增长18.6%,中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达14.8%。春运最热路线也主要集中于超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之间,二者担任着交通中转的重任,客流量依然较大。同时也能看出,伴随城市化脚步加快,成都、武汉、重庆这类新一线城市已成为重要交通枢纽。
(摘自《2019年春运大数据预测报告》,2018年12月28日电子发烧友网)
材料二:
到2019年,春运变得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而各类科技因素特别是网络科技日益广泛的应用是背后的重要支撑,春运成为展现中国科技的一个舞台和秀场。
今年春运期间,在呼和浩特火车东站,机器人为乘客提供咨询服务。高德携手中国天气网以及全国80多家交通管理部门,推出“回家地图”系列在线服务。广东梅州公安局推出无人机空中巡视和胎压感应器扫描隐患。在线支付巨头支付宝联合广深城际铁路,在广州、东莞、深圳市之间的城际快速客运专线上,实行扫码进站或者刷脸进站,把之前动辄半小时才能完成的程序缩短至令人惊诧的3秒。近日,上海虹桥机场的2号航站楼53个登机口均可凭有效身份证和手机二维码扫码,实现了“无纸化”登机。在拉萨机场,瞄准技术应用短板,积极推动高原复杂机场公共RNP AR运行;在首都机场开展 HUD RVR90米低能见起飞试点和Ⅲ类着陆试运行,推动北斗系统在民航领域运用。
(摘自《中国科技的春运秀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月26日第8版)
材料三:
“反向春运”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自己工作的城市过春节的新形式。近两年,这成为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与父母共度春节的新方式。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反向春运”不失为一种理性的选择。“反向春运”航线机票价格堪称“白菜价”,且票源充足。比如,除夕前一周,哈尔滨飞北京机票低至1.3折,仅需180元。把父母孩子接到城市,还撬动了春节旅游市场。据预测,2019年春节长假预计将有超过4亿人次出游,比2018年多出近1500万人次。
当然,“反向春运”也有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对城市有序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老人和孩子的旅途安全问题等。另外,“反向春运”虽然可以让小家团聚,却会在情感上渐渐淡化对故乡的感情。值得注意的是,“反向春运”的闪亮登场还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城市仍然占有毋庸置疑的优势地位。正因如此,应努力争取早日消除城乡差异,打破各种壁垒。或许到那时,春运也就不会再有正向、反向之分。据铁路部门信息,今年2019年春运逆向出行的旅客预计将达到9%。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不再是一种情结,父母到子女身边团聚,举家假期以旅游的方式过节,这些和传统不一样的过年方式正在春运中体现在不一样的旅程上。
(摘自《不必着急给“反向春运”下定论》,《光明日报》2019年1月15日)
材料一:
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
我国志愿服务在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图: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志愿服务方面的信息?
表:你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是什么?
外部影响 | 朋友影响 家人影响 党建要求 公司要求 | 14.67% 9.33% 7.11% 11.11% |
利社会 | 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传递正能量,通过身体力行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 | 81.78% 60.89% |
利自己 | 为家人树立好的榜样 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野 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结交新的朋友 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 32.89% 39.56% 61.7% 38.32% 55.11% |
利企业 | 能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公司团队凝聚力 有利于形成和保持更健康的企业文化 加强公司内部的交流互动 促进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融洽 | 52.67% 50.89% 49,11% 47.33% |
材料三:
现阶段,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存在政策保障不够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在总体上也存在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亟需转型。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民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享与汇聚的目标。此文件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对“互联网+”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活跃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
总体上看,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但我们在推动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时,需注意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志愿服务参与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要在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可重点发展“老年关怀”“医疗护理”“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领域;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时点地提供培训机会,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网络化;还要整合现有的各类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效用最优化。同时,需要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志愿服务对民众的吸引力。
(摘编自《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一:
大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间的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130平方米、125平方米、118平方米、113平方米、99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GDP的条件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城市发展论坛》2019年第1期)
材料二:
图表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
中心城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
轨道交通出 行比例 |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 |
私家车 出行比例 |
上下班高峰 期交通状况 |
|
北京 |
668 |
17774 |
23% |
631 |
38.7% |
重度拥堵 |
上海 |
664 |
17056 |
25% |
683 |
36% |
重度拥堵 |
首尔 |
605 |
15087 |
69% |
1098 |
20.9% |
轻度拥堵 |
东京 |
627 |
14525 |
62¥ |
2705 |
14.7% |
轻度拥堵 |
图表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财经》2017年2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如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宇化,而是家园化。但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 阎明《“差序格局”探源》,有删改)
材料四: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城市“构造致密而紧凑,专门用来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但过犹不及,过度的人口资源聚集,带来宜居度和各种边际效用下降,问题由此而生。
21世纪的北京,繁华前所未有,却受到“大城市病”的困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为治理北京“大城市病”望闻问切、全面谋划,推动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北京正面临一次历史性抉择,从摊大饼转向在北京中心城区之外,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集中承载地,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也是京津冀区域新的增长极。
(摘编自《破解“大城市病”的中国探索》,新华网2017年9月18日)
材料一:
10月1日—3日,2018年诺贝尔奖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逐一揭晓,为人类智慧文明的高塔,再次垒上耀眼的一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两位免疫学家——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
10月8日,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分别是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评委会指出,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
瑞典著名化学家诺贝尔设立的系列奖项,用于鼓励“为人类带来最大利益”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成果。从生物学家发现免疫系统制动机制而衍生癌症治疗新方法,到物理学家用光镊移动微小物体并制造最短最强激光脉冲,再到化学家掌控酶和抗体定向进化的力量,无一不是基础科学领域的发现,发展成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有益工具、手段和方法。今年的获奖名单,再次秉承了诺贝尔的遗愿,也让全球热爱科学的公众,对“人类的最大利益”究竟是什么有所感悟,对做出这样贡献的科学家有所敬重。
(摘编自2018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二:
2018诺贝尔奖得主学术“背景”大揭秘
具体奖项 |
学校中文名 |
国家 |
学校排名 |
诺贝尔化学奖 |
剑桥大学 |
英国 |
2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斯坦福大学 |
美国 |
3 |
诺贝尔化学奖 |
加州理工大学 |
美国 |
5 |
诺贝尔化学奖 |
哈佛大学 |
美国 |
6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耶鲁大学 |
美国 |
8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芝加哥大学 |
美国 |
10 |
诺贝尔化学奖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
美国 |
15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康奈尔大学 |
美国 |
19 |
诺贝尔经济学奖 |
纽约大学 |
美国 |
27 |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 |
京都大学 |
日本 |
65 |
诺贝尔物理学奖 |
麦克马斯特大学 |
加拿大 |
77 |
(摘编自2018年10月9日“新浪看点”)
材料三:
纵观诺奖百年来的奖励对象,大致可划为两类:发现问题者与解决问题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分野与关联。在这一个世纪的时间轴上,发现问题占据着前半篇的中心位置,以爱因斯坦为首的宗师们光芒万丈,用一系列触及因果、存在、时空等哲学方面的伟大问题,圈定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但2008年金融危机及此后十年证明,人类依然面临着一系列老问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供应、流行疫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创新,如核聚变、新能源、人工智能,与成为普及实用的“答案”尚有距离。简言之,与畅想相比,用技术的突破解决世代交替期存在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
无论有心或无意,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从某一角度上可谓抚慰了世界的焦虑,也鼓舞了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生理或医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门目的性与实用性最强的学科——服务人类的生命健康;化学奖获得者的研究对象酶,堪称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人类老朋友,此番又在能源与医疗上辟出了新的实用途径;去年还在为引力波的探索而喝彩的物理学奖,今年则授予了对激光应用的工具改良。由此可见,诺奖不功利,但从不排斥解决实际问题者。而这一场国家间解决问题的竞赛,虽然历经磨砺,但意义非凡,造福人类。
(摘编自2018年10月《科技日报》)
材料四: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庶佑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他开展研究工作时,正赶上日本科研经费增长期,从年轻时就能够获得研究补助资金和各种支持,所以他从来没有过放弃研究的念头。他认为,日本科研人员退休年龄延长,占据了青年科研人员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本庶佑现年76岁,37岁时成为教授。他十分重视基础医学,治学态度严谨,早早就获得国际学界高度认可。人们在赞叹本庶佑教授22年如一日坚持专项科研的可贵精神和取得的业绩的同时,也应该深入考察日本顺应世界医药研发事业发展新形势,力保日本医药科研与开发继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思维和政策和运作举措。
日本早在2001年就提出“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的口号,这项计划公布之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奖?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企业、大学也十分支持科学家:日本企业专门为科学家设立各种奖项,让他们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而安心工作。而日本大学多半是研究型大学,用科研带动教学,不浮躁,不功利,拼的是真实的科研成果。科学家赤崎勇50岁还没什么成就,但名古屋大学依然支持他,甚至花巨资为他建造实验室,后来,赤崎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培养的学生天野浩,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师夷长技以自强,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摘编自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