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课《风雨》同步练习

与例句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A、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 B、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C、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 D、刚上好了雨布,又一阵风,墨云似的遮黑了半边天。
举一反三
阅读《“面壁”与“破壁”》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面壁”与“破壁”
      ①“面壁十年图破壁”,是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所写的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中的一句。
      ②“面壁”,原始佛教用语,相传南朝名僧达摩大师刻苦修行,终日面壁而坐,默诵经文,后来成为佛教禅宗的始祖。“破壁”,用的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据《历代名画极》记载,南朝张僧繇精于绘画,曾于金陵安乐寺画四条龙,都不画眼睛。他说:画了眼睛龙就会飞去。人家以为不可信,硬要他试试。当他刚点上两条龙的眼睛,忽然雷电破壁,两条龙乘云飞去,周来同志巧妙地把两个典故揉合起来,并赋予新意,表达他那种为探索革命真理尝胆励志、刻苦攻读的战斗精神。
      ③“面壁”,作为一种治学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读书,做学问,贵在坚持,贵在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终不稍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是没有这种艰苦卓绝一步一个脚印的“面壁”精神,尽管你有“破壁”之壮志,也只能是一句空话。那种学了一点就浅尝辄止,自满自足起来,或是在科学的“坚壁”面前,遇到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的人,是不会突然出现什么“破壁”的奇迹的。
      ④为图“破壁”,必须要有脚踏实地的“面壁”精神,而“面壁”又正是为了“破壁”。倘若只会低头沿着前人的足迹亦步亦趋,而没有敢于突破前人藩篱的雄心壮志,没有筚路褴褛的创业精神,也不可能取得惊人的成果,攀上顶峰的。
      ⑤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大学问家,大科学家,无不凭借着长期的“面壁”精神,以遂一旦“破壁”之志。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小题。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

    每天下午,接上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这是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习惯。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就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

    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 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所以彼此都相熟。因此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和她寒暄几句。

    客户多的时候,也帮她装装包,收收钱。她会细细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卤肉用了几个时辰,西兰花是从哪个菜市上买的,海带丝和豆腐卷怎样才能切得纤细如发,而香菇又得哪几样料配着才会又好吃又好看。

    听着她絮絮的温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仿佛这样对我说话的,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亲人。而孩子每次远远地看见她,就会喊:“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

    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

    一天夜里,我徒步去剧院看戏,散场时天落了小雨,便叫了一辆三轮车。那个车夫是个

    年近50的白衣汉子,身材微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附近住着一位朋友,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很想上去聊聊。便让车夫停车,和他结账。

    “还没到呢。”他提醒说,大约以为我是个外乡人吧。

    “我临时想到这里看一位朋友。”我说。

    “时间长吗?我等你。”他说,“雨天不好叫车。”

    “不用。”我说,其实雨天三轮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我怎么能耽误他挣钱呢?

    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从朋友的住处出来,却发现他果真在等我。他的白衣在雨雾中如 一团蒙蒙的云朵。

    那天,我要付给他双倍的车费,他却执意不肯:“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是桩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处跑呢。”他笑道。

    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邮件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20岁左右。染着头发,戴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谨。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邮件放在各家的邮箱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干吗还要这么喊一声呢?是单位要求的吗?”我问。

    他摇摇头,笑了:“喊一声,要是家里有人就可以听到,就能最及时地读到报纸和信件 了。”

    后来,每次他喊过之后,只要我在家,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其实我并不是急于看,而是不想辜负他的这声喊。要知道,每家每户喊下去,他一天得喊上五六百声呢。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以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灰尘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的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 无缘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们的宁静让我沉 默,他们的匆忙让我不安。我明白我的存在对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他们对我的意义却截然不同。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 一行一行的泪水和汗水之间,生活在他们千丝万缕的悲伤和欢颜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

    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

    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予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