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①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②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③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④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箕踞:像簸箕一样地蹲坐着。指坐时随意伸开两腿,像个簸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②祍席:坐垫、席子。③垤:蚁封,即蚂蚁洞边的小土堆。④培塿:小土堆。

(1)、初中已学过的“记”有:A修造记,B游览记,C器物记。甲、乙两文分别属于哪类“记”(写序号)。

甲: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引   觞   满  酌  颓  然  就  醉  不  知  日  之  入。

(3)、下列加下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攀援登          学不思则罔 B、负者歌于途     游是乎始 C、故为之文志      属予作文记之 D、山水之间也     悠悠与灏气俱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5)、山水多有所寓。[甲]文描写醉翁享的秀美环境和游玩之乐,是表达作者;[乙]文作者面对眼前奇异的景观,表达了作者.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①,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①奇兵:战争中用于引用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也称“饵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未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奥,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乙】

常熟人黄钺,字叔扬,少颖学,而家无书,游书肆中,借观之,竟日不归,国初法峻,士不乐仕,文人逸遁 , 诏下,多方求贤,甚急,钺父见钺好学甚恐不免数惩之弗为变 , 乃今督耕陂田舍间,钺托市盐酪,一二日入城借书,沿道披阅,至陂辄尽,每以为恨,隐者杨漾避雨,泊舟钺舍旁,见钺倚檐读书,就视之曰:“竖子学如此哉,日读几何?”对曰:“我苦无书读耳,过目不忘也。”藻曰:“我有书藏洋海,店架插不下万卷,竖子能从吾游乎?”钺喜,从漾入舟,至其舍。乃命其子福与钺同业。三年尽其书。县闻之,辟贤良。

【注释】①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②书肆:书店。③竟日:终日, 从早到晚。④逸遁:避世隐居。⑤陂:山坡。⑥隐者:隐士,⑦檐:这里指柱 子。⑧竖子:小孩。⑨辟:征召,授予官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