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通辽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未接来电

水竹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王”,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后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滴滴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⑪“不用盯。”我说。

    ⑫“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

    ⑬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⑭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⑮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⑯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⑰如果你和我一样,害怕听到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了努力,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亳州晚报》2018年12月3日,有删改)

(1)、请期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3)、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4)、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一下②~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5)、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选文和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简要分析。

【材料一】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选自朱自清《背影》)

【材料二】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与你为邻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也已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日本也成为了文化强国。日本,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共同创造更灿烂的文明。

       ②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惩恶扬善、团结一心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你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却将唐僧化为女性,并与多位女性有恋爱关系,令这部作品的传统核心价值荡然无存,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容忍的。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要在保持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上。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否则,胡乱地修改,只会给双方的文化与感情造成伤害。

       ③与你为邻,我们要向你学习优秀的成果,因为这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从而促使你也进步。我们的动漫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有必要向你学习。我们通过借鉴你的创作理念、制作手法,打造出了大受欢迎的《三国演义》动画片,既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又得到了像包括你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好评,同时也推动了你对传统文化的挖掘。我们积极向你学习,表达了我们对你的尊重和赞赏,也促使你更努力,锐意创新,与我们一竞高下。因此,相互学习,并不会使我们针锋相对,而是加强竞争,共同进步。

       ④与你为邻,便不能回避,要大方地打开国门,因为这是相邻的必然要求,否则,便不利于我们的关系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承认自己有许多不足,例如限制你的动画在黄金时段播出,拒绝引进一些以人类、社会为题材的深奥的电影。但多年的合作也令我们意识到,“闭关锁国”无法保护自我,打开国门才能使自身充满生机。于是相关部门也制定法规,减轻壁垒,因此《日本人是丑陋的》等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市场,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你的了解。同时,也希望你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我们关于“二战”的历史研究书籍进入你的国门,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迎接未来。

       ⑤与你为邻,便要与你为友。日本朋友,让我们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开放的心态来互相面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希望中日文化都能不断辉煌,永葆生机!

(选自2010年《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国的内涵

    ①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美德, 新时代,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懂得爱国的内涵。

    ②爱国的内涵是什么?陆游在《病起抒怀》中用一句“位卑未敢忘国忧”作了最好的诠释。历史上,屈原流放中仍眷恋楚国,苏武牧羊数十年心志不变,都是炎黄子孙爱国的写照。

    ③爱国的内涵是什么?曹植在《白马篇》中说得明白:“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样《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荡气回肠。近代无数仁人志士正是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歌。爱国就是要以身许国,不存杂念。这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灵魂。

    ④爱国的内涵是什么?西汉名将甘延寿流传千古的名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是最有力的回答,为保卫祖国的河山,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无为中华儿女执着坚守,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戚继光,一代名将;面对倭寇入侵。奋起组建“戚家军”,潜心操练。英勇奋战,终将倭寇赶出国门;。爱国要以维护祖国统一为己任,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⑤爱国的内涵是什么?爱国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是先秦诸子百家到汉魏六朝歌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爱国要以敬重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

    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幸福和谐的社会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征途上,我们肩负重任,做出自己的贡献。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 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 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 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 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 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

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 夜空深邃,月亮 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 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 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 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 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小时候乡下的月亮, 好像是金黄的。 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 是可以亲近的。 这山里的月亮, 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 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 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 到广寒宫里去。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月亮成了一对 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

次日回到市里, 泛舟大明湖上。 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 岸边的 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 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 依依垂下来, 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 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 同 啁啾的鸟鸣交织着, 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 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第一泉的美 称。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曾断言, 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这是真的。 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 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 多了温润明 亮的气质呢。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泉城的名字, 自然不是浪得的。家家泉水, 户户垂杨。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

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 爱的。总觉得, 人淡如菊这几个字, 叫人说不出的喜欢。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 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满园 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 喝茶赏 菊, 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 恍惚觉得, 莫不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 伴街行。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 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 还有这故事情节深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门上 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 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 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 对坐下棋。廊上挂着鸟笼。 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 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 到了江南水乡。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自然了, 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 底是小看了她。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 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

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 据说, 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 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 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 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 矮几花阴坐著书。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 气的小吃街了。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 暗咽口水。 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谁能想到呢, 当年的豪门大院,而 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私心里, 实在爱 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欢腾的,世俗的, 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

然而,芙蓉泉, 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 一个小院的墙根下。 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 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 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 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