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29课《马》同步练习

全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二段写的是,第三、四、五段写的是。通过表现了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题目。
                                                                                          最后一次支离破碎的善意
      ①她是班里让人心怜的差生。起初,很多的人不明白,为何她的成绩如此要命,学校还是三番五次的为她召开募捐大会。直到那次体检……
      ②那次体检之后大家才知道。她不但是个色盲,反应速度也有着极大的问题。于是,先前那些对她冷嘲热讽的同学忽然悔憾起来。要知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重点中学,一个智力有问题的女生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已属不易。
      ③每每开展帮助她的主题班会,同学们都会异常的团结,百众一心。最让人感动的是,几年间,她从不曾对谁哭泣过她一贫如洗的家庭,更不曾抱怨过自身的种种不幸。相反,她的乐观、豁达、乐于助人,深深感染了周围的所有顽劣少年。
      ④记得有一次,隔壁班的坏男生笑话她是弱智,在楼道里堵住她,狠狠地告诫她这条路是聪明的人才能走的。这件事,她始终守口如瓶,整日欢笑着与班里的同学一同来去。只是,每每走到那个楼道的时候,她总是不经意地撒开了同学的手,独自走向另一条稍远的楼道。
      ⑤事情的始末,终于还是让班里的同学知道了。那天,我头一次见后排的男生们如此的团结,在清晨第二节课后的广播操时间里,硬拉着她去走了那条楼道。她推诿不过,只能被人群簇拥着去了。不知为何,她走着走着,竟然簌簌地落起泪来。那些莫名的泪水,深深地唤醒了那些坏男生的良知。生至今日,都没有过这样一个集体,诚心实意地维护着她,将她当自己的亲妹妹一样看待。当然,那个坏男孩再没敢欺负她。他被那声势浩大的场面吓得脸色惨白,腿脚哆嗦。临近毕业的时候,班里的同学无不暗自伤感。尽管班里的几位高材生连番上阵,彻夜不停地为她补习功课,但还是不得不承认现实的残酷与冷漠。大家各自心照不宣,似乎都早已预料到,这位让众人心里怜悯的小妹,将要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⑥事如所料,填写志愿那一天,她逐一邀请班里所有同学,哽咽着说,这几年,她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报答我们。她实在想不出空前绝后的办法,只得每日积攒零花钱,好在今天这个喜庆的日子里,请我们到校外的餐馆里大吃一顿。那天,班里的大部分男生都哭了,呜呜的翕动,像窗外七月柳条间的暖风。没有一人前去赴约,因为没有一人舍得花这样的钱。如此暗藏悲伤而又饱蓄大爱的饭啊,叫喜庆的我们怎么下咽啊?
       ⑦时光将我们毫不留情地推散,各自奔向了天南海北,尽管生命中,先后出现了不同的面孔,但对于多年前的那个弱小的坚强的女生,心中还是保留着一块最为柔软的空地。只是,经历世事之后,忽然对昔日的自己有着深深的无奈与愧疚。当年,如果我们能忍住泪水,欢喜着吃下她郑重邀请的那一顿饭。那么,即便她从此一生暗淡无光,也可以在惨淡的记忆中自豪地想,很久很久以前,自己曾那么拼尽全力回赠过那些帮助她的人—-那是多么的光彩而又值得骄傲的事情啊。只可惜,这最后一次足以给以后的岁月酿成慰藉的机会,也被我们执拗的善意击打得支离破碎。                       
                                                                                                                                (摘自《读者》)

读诗文,悟情怀: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郭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节选)

丙: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北宋·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节选)

丁:

江上渔者⑦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群从:指堂兄弟及诸子侄。②缣:细绢。③尧夫:范纯仁,字尧夫。范仲淹次子。④彝叟:范纯礼,字彝叟,范仲淹第三子。⑤德孺:范纯粹,字德孺,范仲淹第四子。⑥待:依靠。⑦此诗是范仲淹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主政苏州时,为治理水患,在苏州一带察看水情时所作。

活动二 品名家诗文悟古人情志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题逸乐子卷

杨维桢

烟水风尘外,先生一草堂。干时无战策,却老有丹方。

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有时歌数乃,小艇在沧浪。

(丙)

壶月轩记(节选)

杨维桢

江阴李生恒,字守道。先庐毁于兵,辟地上海之渔庄,以耕钓为业。业暇辄读书,考典故,习法书名画。家虽窭 , 不肯苟仕进为干没计。新筑草堂数楹,堂之偏别构一轩,颜曰“壶月”。余放舟黄龙浦,达海,必道过其门。过必觞余于轩,翻校典籍,鉴辨书画,已则乞题其颜,而并以记请。

昔延平先生以经术德行师表百代。退而屏居闽山,箪瓢屡空,晏如也。时称其人品为冰壶秋月,以其所学与所履,莹彻而无瑕也。吾闻生之先裔由闽而台、由台而淞也,不敢多上以祖延平,独取其“冰壶秋月”以对越于轩。壶清而以冰,益莹;月朗而以秋,益皦。生景行先哲清于中无愧于壶明于外无愧于月。侗祖何人,希之则是。

【注释】①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绍兴诸暨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②窭(jù):贫穷。③干没:同“乾没”,投机图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