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6个字)。

  世博会正式开园的两天时间,成都活水公园案例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追求,吸引了众多参观者,两天共接待观众4000人,其公共绿化演绎出的净水效果更是得到了世界各地游客的赞赏。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活水公园”每天游人如织,两天共接待观众4000人,占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人数的80%;此外,还接待了众多重要嘉宾,他们对此都作了高度评价。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部部长孙联生更是评价成都案例是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内亮点中的亮点。

  “活水公园”好像一座极具现代田园风格的“街心花园”。池塘里满是芦苇、浮萍、紫萍、睡莲和茭白等植物,还有可吸附有机物的鹅卵石,这些就是污水处理的“功臣”。案例将社区和公共空间的雨(污)水进行有效收集,通过生物自洁功能的发掘,进行水处理和循环利用。人们在惊叹“污水变活水”奇观的同时,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成都用生态理念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努力。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病毒的话

   我们家族的名称是“病毒”。顾名思义,就是能致病的毒物。因此,人们谈病毒色变。可是,这不能赖我们呀!是你们人类给我们起了这么一个不雅的名称。

   我们也不好怪人类,给我们起这个名称也是有来由的。19世纪末,烟草得了花叶病;荷兰植物学家比林杰克把病的烟叶捣碎,挤出液汁,用没有上釉的瓷过滤器过滤,滤过的液汁用当时最好的显微镜都检查不出有什么细菌,可是它仍然能让烟草得病。比林杰克认为,这一定是比细菌还小的微粒在作怪。他把这类微粒叫做“病毒”,人类就是这样结识了我们。后来发现,人类许多疾病,如流感、麻疹、肝炎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我们。把我们称作病毒就更有理由了。

   人类的本事越来越大,科学家终于看到了我们的真面目。我们家族最小的成员只有细菌的千分之几那么大,直径只有百万分之一厘米,大的也只有百万分之二十五厘米。(A)我们的构造比细菌还简单的多。我们根本没有细胞结构,只不过是由一个核酸分子(一种记录遗传密码的物质)外包一层蛋白质外壳而已。

   其实同世界万物一样,我们之中有有害的病毒,也有有益的病毒。

    20世纪初,科学家就发现,我们家族中有些成员有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内的本领,能钻进细菌体内,在那里繁殖,使细菌死亡,科学家把它们叫做“噬菌体”。(B)人种了牛痘可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牛痘就是经过“改造”后毒性减弱的天花病毒。经过这一番改造,它不仅不再危害人类,还反戈一击,帮助人类消灭这种可怕的传染病。现在许多种疾病的病毒已经被用来制造疫苗为人类服务了。我们家族中还有一些成员叫做“肠道腐生病毒”。它们在婴儿出生以后不久就进入婴儿肠道,在人一生中始终呆在那里。其中有些是有益的。它们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有防治疾病作用的干扰素,抑制能致病的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流感病毒等等。科学家现在已经制成活肠道病毒疫苗,它能预防多种传染病,甚至还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哩!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大地震。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物质泄漏,这起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恐慌。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怎样的影响,人们又应该怎样认识它呢?

       ②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也称为放射性,指的是α、β、γ、Х等放射线这一类辐射。

       ③在发生核泄漏时,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也可通过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照射伤害;在各类辐射中,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会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人体在遭受辐射后,由于照射剂量和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大的风险是增加癌症、白血病、畸变、遗传性疾病的患病率,甚至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最典型的例子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 . 当时,由于风向的关系,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上,经研究发现,白俄罗斯的小孩患甲状腺癌的比例快速增加。

       ④由此看来,核辐射对人类有着极大地的危害,然而 甲只有过量的核辐射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 而 乙少量的核辐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 , 合理使用还可以造福人类。

       ⑤现在,核辐射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医疗上,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利用放射线进行治疗,即用射线直接照射肿瘤部位,杀死癌细胞。在生活中,许多食品利用辐射照射来进行保鲜,即通过一定剂量的辐射照射,杀死寄生在食品表面及内部的微生物和害虫达到保鲜目的。由于辐射照射食品时,食品仅仅受到放射源发生的γ射线的照射,不直接接触放射源,所以食品不会受到污染。此外,这种技术也不会污染环境。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确保食品安全的重点推广计划中,辐照技术作为一项绿色加工技术已被列入其中。

       ⑥人们在对核辐射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科学地看待它,应用它,而不会一说到核辐射就惊恐万分,谈“核”色变。

      【注】①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核泄漏事故,波及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

林清玄

    ①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

    ②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一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

    ③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

    ④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

    ⑤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⑥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

    ⑦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

    ⑧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

    ⑨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

    ⑩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

    ⑪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

    ⑫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

    ⑬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

    ⑭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枝花吧!香给这世界看!

(文章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念那些读书的日子

韩少功

    我偶尔去某大学讲课,有一次顺便调查学生读书的情况,结果不容乐观。随后,我坦白地告诉他们:即使在30年前,让很多中学生说出10本俄国文学、10本法国文学、10本美国文学,都不是怎么困难的。他们一双双眼睛瞪得很大。30年前?那不正是文化的禁锁和荒芜时期?不正是“文革”十年浩劫刚过?有人露出一丝讪笑,那意思是:老师,你别忽悠我们啦。

    但中国有句谚语:知其一,还要知其二。

    我当年就读的中学,有一中型的图书馆。我那时不大会看书,只是常常利用午休时间去那里翻翻杂志。

    “文革”开始,这个图书馆照例关闭。

    1967年秋,停课仍在继续,漫长的假期似无尽头。校图书馆立刻出现了偷盗大案:一个墙洞赫然触目。管理图书的老师慌了,与红卫兵组织紧急商议,设法把藏书转移至易于保护的初中部教学楼最高层,再加上铁栅钢门。不过外寇易御家贼难防,很多红卫兵在搬书时左翻右看,已有些神色诡异,互相之间挤眉弄眼。后来我到学校去,又发现他们话题日渐陌生,关于列宾的画,关于舒伯特的音乐,关于什么什么小说……

    好在我算是自家人,有权分享共同的快乐。在多番警告并确认我不会泄密或叛变之后,他们终于把我引向“胡志明小道”——他们秘密开拓的一条贼道。我们开锁后进入大楼某间教室,用桌椅搭成阶梯,拿出对付双杠的技能,憋气缩腹,引身向上,便进入了天花板上面的黑暗。我们借瓦缝里透出的微光,步步踩住横梁,以免自己一时失足踩透天花板,扑通一声栽下楼去。在估计越过铁栅钢门之后,我们就进入临时书库的上方,可以看见一洞口:往下一探头,哇,茫茫书海,凝固着五颜六色的书浪。

    这时候往下一跳即可。书籍垒至半墙高,足以成为柔软的落地保护装置。

    我们头顶着蛛网或积尘,在书浪里走得东倒西歪,每一脚都可能踩着经典和大师。我们在这里坐着读,跪着读,躺着读,趴着读,睡一会儿再读,聊一会儿再读,打几个滚再读,甚至读得头晕,读出傻笑和无端的叫骂。

    就这样,一个没有考试、没有课程规限、没有任何费用成本的阅读自由不期而至,以至当时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成堆的书。

    毕业后下乡,我插队在一公社茶场。在工休时,聊天是解闷的主要方法。闲聊类似说书,是重要的文明传播方式,在有书难读的时候,是一种民间化弥补,一种上学读书的替代。

    茶场的知青中还有些故事王,相当于口头图书馆。有这么一个人,他头有点歪,外号“六点过五分”,平时特别懒,凭着他过目不忘的奇能,绘声绘色的鬼才,每次都能让听者如醉如痴意犹未尽而且甘受物质剥削。这样的交换多了,他发现了自己一张嘴的巨大价值,只要拿出故事这种强势货币,他就可以比别人多吃肉,比别人多睡觉,还能随意享用他人的牙膏、肥皂、酱油、香烟以及套鞋。这样的日子太爽了。一度流行的民间传说《梅花党》、《一双绣花鞋》曾由他添油加醋。更为奇货可居的是福尔摩斯探案、凡尔纳科幻故事、大仲马《基督山伯爵》、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都是他腐败下去的特权。

在我的同队插友中,张某好诗词,带来了《唐诗三百首》。贺某想当画家,带来了石涛、林风眠、关山月以及米开朗琪罗的画册。我们互通有无交换着看。不要多久,交换范围又扩大到其他队,一直交换到很多书没有封皮和脱页散线的地步。

    我还读过一种油印小册子,正题是《新阶级》,作者为德热拉斯(后译为吉拉斯),一位被西方世界广为喝彩的南斯拉夫改革理论家。当上世纪80年代末一位美国人向我推荐此书时,我的回答曾让他一怔。

    我说,我知道这本书,我20年前就读过。

    他还是斜盯着我。

    我记得自己就是在茶场里读到油印小册子的,是两位外地来访的知青留下了它。我诈称腹痛,躲避出工,窝在蚊帐里探访东欧,如听到门外有脚步声便要装出一些呻吟。这是知青们逃工的常用手法。不过既是病人就不能快步走,不能唱歌,更不能吃饭,以便让病态无懈可击。副书记一到开饭时就会站在食堂门口盯着,直到确认你没有去打饭,也没人代你打饭,才会克制一下揭穿伪装的斗志。不吃饭那就是真病了,这是农民们的共识。

    这样,对于我的很多伙伴来说,东欧的自由主义以及各种中外文化成果,都常常透出饥饿者的晕眩。

    那时,大家几乎都有一两本手抄诗。一些知青做着文学梦或科学梦,当然更有抄书习惯。我每借来一书,便择优辑抄,很快就有了厚厚几本,以弥补藏书的短缺,以备今后温习。好几个早上起来,我的面目被人取笑,原来是柴油灯的烟太多,晚上抄书时靠灯太近了,太久了,鼻息吸引油烟,就会熏出个黑鼻子和黑花脸。

    90年代末我在美国参加一会议,发现身旁一学者有动笔的癖好,倒也不是做会议笔记,只是笔头不闲,在会议材料的反面或空白处胡写,有时默写古体诗,有时默写洋文句子,有时甚至把会标之类抄上多遍。我心生奇怪,后来问及此事。他想了想,说是吗?又想了想,说他可能是写惯了,尤其是当知青时抄书太多,以至于到如今差不多一摸笔就手痒。

    他是“文革”后最早出国的数万留学生之一,很快成为经济学界一颗新星。在普遍的国外舆论看来,1980年初陆续出国的这一批人总体素质最佳,不仅谦逊刻苦,且学养不俗。在很多高校老师看来,“文革”后最早的那批大学生,特别是文科生,总体素质也首屈一指。用有些老师的话来说,能遇上这几届可谓人生之幸。

    凭借手抄书一类手段,知识薪传一直明断而暗续、名亡而实存。如果真是“垮掉”和“断层”,数以百万计的好学生后来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现在,我的一些手抄书早已不知所往。随着出版的开放与繁荣,我的书橱也越来越多,盛满了太多精美而堂皇的套书,不需要我再在油灯下熏黑鼻子。但有时候我会不无惶惑,似乎书已经多得坏了我的胃口,让我无所适从。又觉得新书像富人的宾客,旧书像穷人的朋友,我在太多宾客面前反而有些孤独。

(选自《漫长的假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淏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一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科幻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翻译的《十五小豪杰》为中国的科幻播下了一颗种子。鲁迅也将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等由日文翻译成文言文,并配以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他还盛赞此类作品:“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由此可见,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当时背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启蒙重担。

    1979年,科幻作家童恩提出“科学文艺”应当与“科普作品”相区分,它并不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是“作为展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充当背景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当时众多科幻作家的同意。科幻文学到底是姓“科”还是姓“文”,这一争论在当时从未休止,部分科普作家更将“科学文艺”称作“灵魂出窍的文学”。

(节选自《中国科幻走了多少年,才迎来了<流浪地球>?》)

材料二:

    2010年后,中国科幻界佳作连连、新人辈出。2015年,《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的产业化之路也就此开启。

    据《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的数据,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而仅2018年前六个月,产值就已经接近100亿元。此外,科幻在各种媒体上全面落地,除传统纸媒外,微博、微信公众号、音频产品上也有科幻作品的赏析,甚至网络综艺节目也开始与科幻界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科幻也正在走向世界。曾摘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作家陈楸帆说,近些年,已经有大概30名作者的10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从最有名气的刘慈欣到初露锋芒的年轻作者,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世界读者面前。“雨果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认为,这是自“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可以说,经过百年历程和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科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节选自《“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最大的文化输出》)

材料三:

    有部美国影片《苍蝇》,讲一个科学家研究把人通过电缆发送出去。不幸的是,一科学家在试着发送自己时,装置里混进了一只苍蝇,送过去以后,他的基因和苍蝇的基因就混了起来,于是他就一点点地变成了一只血肉模糊的大苍蝇——这电影看了以后很恶心,然而它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我相信编这个故事的人肯定从维纳先生的这句话里得到了启迪:从理论上说,人可以通过一条电线传输,但是这样做的困难之大,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想要得到这种启迪,就得知道维纳是谁:他是控制论的奠基人,得过诺贝尔奖,少年时代是个神童。总而言之,想搞这种电影,编导就不能上电影学院,应该上综合性大学。倒也不必上理科的课,只要和理科的学生同宿舍,听他们扯几句就够用了。

    搞科幻片还得有点想象力。对于创作人员来说,这可是个硬指标。这类电影把时间放到了未来,脱离了现实的束缚,这就给编导以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是很严重的考验。

(节选自王小波《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1997年)

材料四:

    中国电影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但巨量的资金投入并非制作优秀科幻片的唯一条件。中国电影工业水平与欧美相比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特效制作水平上,因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综合水准的终极探针。而更重要的创作团队的科学素养,不是突击学习能获得的,比如雷德利斯科特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卡梅隆辍学于加州州立大学物理系,而《星际穿越》的联合制片人是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科幻片有时能挖掘出远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内涵。比如《侏罗纪公园》对基因技术伦理困境的拷问,《终结者》系列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反思,《2001太空漫游》对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鞭挞。在某种意义上,科幻电影扮演着人类社会先行者的角色,带着警惕和理性前瞻人类社会可能到来的危机。

(节选自《2019年是中国科幻片元年吗?》)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