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砌 末

周海亮

    ①砌末是一个木讷腼腆的男人。砌末是戏曲演出道具和布景的统称。

    ②戏曲舞台,演员拿起马鞭,就是骑上马;摇起木桨,就是划起船;端起烛台,就是燃上灯;水旗招展,就是碧浪滔天。生活里,男人塞着耳机,听咏叹调和交响乐;拿着画笔, 画梵高的《向日葵》和废弃的木船;系上围裙,炒一盘有色有味的辣子鸡;或只是静静地坐着,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③起初,男人并不知道砌末为何物。

    ④男人还是个男孩的时候,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将那幅《蒙娜丽莎》看了又看。男孩如愿考上大学,研究西方艺术,又喜欢上一位长得像蒙娜丽莎的女孩。只是神似,女孩比蒙娜丽莎漂亮很多,端庄很多。只是女孩没有蒙娜丽莎那般安静,她喜欢笑,喜欢跳,更喜欢唱戏。女孩学的是京戏,这是一门日渐式微的艺术。

    ⑤他们很快陷入热恋。男孩对女孩说,毕业后我想去国外深造。女孩对男孩说,可是我想去剧院唱戏。男孩说,你可以把唱戏当成爱好。女孩说,可是我学了这么多年。男孩就不语了。那时他们已经读到大四,毕业在即,假如女孩坚持,男孩极可能失去她。

    ⑥男孩没有失去她。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与女孩一起进到剧院。那时男孩已经长成一个男人,女孩已经长成一个女人。去剧院颇费一番周折,因为他既不懂唱戏,也不懂舞美, 更不懂音乐和化妆。后来男孩想到一个办法,他说他可以给舞美老师打杂,做些简单的道具和布景。他的执着终让他如愿进入戏院。男人就这样成为砌末师傅,开始只是做些零活,后来师傅退休,他就慢慢挑了大梁。再后来,别人干脆称男人为砌末。

    ⑦男人喜欢这个外号。

    ⑧砌末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站在侧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女人扮《白蛇传》里的小青,扮《拾玉镯》里的孙玉娇,扮《春草闯堂》里的春草,扮《西厢记》里的红娘……扮什么他都爱看,扮什么他都喜欢。他开始喜欢京胡和锣鼓,喜欢花旦和铜锤花脸,喜欢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他迷恋有关京戏的一切。生活如此美好,他只想静静地做好属于他的工作,静静地看女人在舞台上表演,然后,他与女人相依相伴,共度时光,生儿养女,白头偕老。

    ⑨可是砌末慢慢发现女人并不这样想。最初剧院还能发上工资,后来,工资就发得少了, 发得慢了。他与女人往回走,经过一家品牌服装店,女人扭回头看,目光里尽是向往。他懂。他对女人说,会有更多人喜欢国粹的,剧院也会好起来的。然而女人相信吗?连他都不相信。

    ⑩女人开始在闲暇时去别的剧院唱歌。女人说,咱俩总得生活。他搓着手,无言以对。他去听过一次,女人唱《甜蜜蜜》,唱《又见炊烟》,唱《笑忘书》……舞台上风光无限。女人唱得很好,很动情,很走心,可是他心中感觉别扭。回到租住的地下室,他问女人,非得去唱吗?女人说,否则怎么办?他说,总还有办法。女人说,还有以后,以后怎么办?总不能永远这样活着。他不再争辩。虽然他觉得这样活着挺好。有一日三餐,有一张床,有艺术,有他和她,生活还需要什么呢?

    ⑪砌末仍然是剧院的师傅。他会打造桌椅,会制作马鞭,会给刀枪剑戟涂漆,会画大的  布景,甚至有时候,当剧院有人临时有事,他也会跑跑龙套。然他很少再站到侧台看舞台上的表演。女人已经从剧院辞职,现在她是另外一个剧院的“头牌”,只不过女人不再唱戏,只唱歌。据说很多人捧她的场子,据说她赚了很多钱,还据说她开始参加电视选秀节目,一天比一天红。他没有打听过她,也从没有再见过她。他知道挽救或者挽回毫无意义,对女人来说,她是主角,他不过是那些为角色服务的砌末。哪怕女人并没有这样想过。

    ⑫可是他还是很感激她。是她让他迷上戏曲,迷上砌末,又使自己有了一个叫做砌末的好听的名字。当夜深,他会静坐在床头,想想往事,笑笑,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

 (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5 期)

(1)、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2)、仔细品读小说,回答下列问题。

①画线句“任月色一点一点凉了窗纱”在小说中出现两次,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②第⑩节提到“女人说,还有以后,以后怎么办?总不能永远这样活着。他不再争辩,虽然他觉得这样活着挺好”,句中两个“这样”如何理解?表现了“他”和“她”怎样的人生态度?

(3)、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叙述,你认为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4)、小说为什么以“砌末”为题?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向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阳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地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地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在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阅读《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完成以下练习。

生长在城市里的一棵树

    ①在一座拥挤的城市里,在两座高楼之间长着一棵树。这棵树的周围没有任何绿色植物,树一侧的叶子碰到了一座仓库密密实实的墙,另外一侧的叶子掠到了一座破旧公寓的窗口,下面的空间已经被水泥铺到树的根部,但这棵树仍然活着,而且每到春天都会长出新鲜嫩绿的叶子。

    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住在树根下的老鼠问。“我就不会这样做,如果我是你的话”。

    ③“这是我的事!”树说。“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④“但是没有人来看你,在这样的环境里,”老鼠说,“除了我。”

    ⑤“不关我的事!”树说。

    ⑥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窗外那棵树长出细小的新叶了,嫩嫩的,绿绿的。春天来了,即使是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春天了。现在我会长得更好。 我敢肯定。”

    ⑦“感谢上帝!”母亲说。

    ⑧夏天来了。树叶长得又大又长,树枝被它们压得弯了腰。树叶在热浪下微微颤抖 , 下了一片阴凉。

    ⑨“你这样耗费自己的生命,真的让人为你感到遗憾!”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要是你捕捉昆虫,或者做些有用的事情,我倒会感到好受一些。你为什么就是要这样做呢?”

    ⑩“这是我得做的事情!”树说。“我的家族全都这样做”。

    ⑪“但是,如果有人关注或同情的话,那又会不同,”老鼠说。

    ⑫“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⑬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热浪让人感到窒息。要不是有那棵可爱的树的遮阴,我真的无法忍受。风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我从这种响声中感觉到了凉爽,好像置身于山间一大片森林,森林里的树木凤舞婆娑,碧绿的草地上长满了鲜花,清香四溢,叮咚作响的泉流你追我赶往前奔。”

    ⑭“感谢上帝!”母亲说。

    ⑮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是秋了。空气开始稀薄和变冷,那棵树的树叶也开始变黄,一片接一片地掉落到地上。水泥地面全都被落叶覆盖了,那些落叶就像金子般闪闪发光。

    ⑯“现在你明白了!”住在树根下的老鼠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你的辛苦有何所得?”

    ⑰“我做了我得做的事情”,树说,“那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⑱“真是懦弱的植物!”老鼠说,“如果你结出果实让人吃,那至少算是留下一点东西,可现在,除了掉落的枯叶和空荡荡的树枝,你什么都没有留下。”

    ⑲“那不关我的事!”树说。

    ⑳但是,公寓里那位生病了的姑娘说:“妈妈!亲爱的妈妈,夏天已经结束了。看啊!我那棵可爱的树掉叶了,那些光秃秃的树枝拍打着我们的窗口,似乎在提醒着我,那棵树该安静休息了,我想我也要睡觉了。亲爱的妈妈,请您帮我拾几片树叶,我要好好珍藏,因为它们一直是我快乐的源泉。”

    ㉑说完,她转身面对着墙,慢慢地入睡了。

    ㉒“感谢上帝!”母亲说。

—一选自《美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迷路

刘国芳

    ①我小时候迷过一次路。

    ②那天我一个人在外面玩。我走了很远,来到了一条河堤上。但再远,我也认识回家的路,因为这地方我来过,大人带我来过几次,我知道回家的路: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走到我住的新大街。

    ③这样熟的地方我当然不担心迷路。

    ④在河堤上我没再走,就在河堤上玩。差不多是夏天了,美丽的蝴蝶从很远的地方飞来又飞往很美的地方,也有的蝴蝶不再飞往远处了,停下来。蝴蝶停下来的地方更美——那是美丽的花丛。与蝴蝶一起飞来的还有蜻蜓,它们飞在很高的天空,把天空装点得多彩多姿。这是一个很美的夏天,花红草绿,蝴蝶起舞,蜻蜓翩跹。

    ⑤一个老人,在我玩着时走了来。近了,老人说:“你知道新大街怎么走吗?”

    ⑥我看着老人,点点头,说:“知道,往这边走,过了一座桥后往……”我应该告诉老人往左拐,但话要说出口时,我忽然想骗骗老人——我小时候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往人水缸里撒过尿,塞过人家的烟囱——这次,我骗起老人来,说:“过了一座桥后往右拐。”老人丝毫没有怀疑,老人谢过我,蹒跚着走去。

    ⑦我在老人走远后笑起来,老人按我指点的方向走,一定会迷路。我在堤上玩了一阵,也要回家了。回家的路我认得:沿堤往回走,过一座桥后往左拐,就能回到家里。

    ⑧我按上面的想法往回走。

    ⑨很快我走到桥边了,又很快,我过了桥。桥那边两条路,往左拐就是回家的路,很快,我走上了这条路。但在这条路上走了一阵,我居然看见了老人,她慢慢吞吞地走在我的前面。见到老人,我立刻明白我走错了,我告诉过老人让她过了桥往右拐,这是骗她的,现在,我看见了老人,说明我跟老人走在同一个方向。

    ⑩我不能跟着老人走。我转身往回走,走回到桥边时,我拐进了另一条路。

    ⑪但在这条路上走了很久很久,我也没走到我住的新大街,而且越走越陌生,我不知道我走到哪里了,也不知道新大街在哪里。

    ⑫我迷路了。

    ⑬我后来嘤嘤地哭起来,我要回家,但不知道家在哪里。一个大人,过来问我哭什么,我告诉大人,我迷路了。大人让我别哭,然后慢慢诱导我,问我住在哪里。我还记得我住在新大街,我告诉了大人。大人听了,笑起来,大人说你走反了方向。说着大人牵着我,带我回家。

    ⑭我回到家后又看见那个老人了,妈妈说那是我外婆。外婆也认出了我,她说你指给我的路是错的,你不认识路,你怎么能不迷路呢?我说外婆你怎么知道我指错了路。外婆说我过了桥又问了别人,人家告诉我往左边走。

    ⑮我明白我为什么会迷路了。

(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艾草飘香

①说起艾草,往事如歌,一呼一吸都是浓郁的艾香。

②儿时,村里人多在菜园地的一角或是竹林边栽上几株艾草。艾草繁殖很快,头年秋冬枯干的几个茬子,待春雨一过,便迅速返青。艾草那宽大的叶片,嫩绿的颜色,浓郁的草香,让人格外欢喜。到了五月,暑热渐长,雨水充沛,那艾草更是疯长起来。

③记得我六岁时,夏天的一个晌午,哥姐都上学去了,母亲在家的巷口里纺线,我帮母亲做小跑腿:递剪刀、搬凳子、提水烟筒。坐在旁边看母亲把绕线的轮子摇得飞快,听轮子的吱吱声,纺线的嗦嗦声,觉得好听。听着听着就睡着了。醒来看见母亲给我端过一碗夹着菜叶的艾叶饭,并说我睡觉时流口水,一定是胃凉了,要吃这个饭才好。我接过浓香扑鼻、油滑可口的艾叶饭,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

④自那以后,我常常趁母亲在家纺线时给母亲帮忙,撒娇地跟母亲说,我又流口水了。母亲明白我的心思,便搁下手里的活,到家门口不远的田垄摘回一小撮艾叶,洗净,淘米,生火,架锅。待锅烧热,倒入一小羹匙猪油,翻炒,加入米水,盖上锅盖。不出二十分钟,香喷喷的艾叶饭就出锅了。吃着油香的艾叶饭,那馥郁厚实的香味儿,让我感到自己无比幸福。

⑤油香的艾叶饭浓缩着母亲的爱,伴我成长。

⑥我喜欢听母亲的夸奖,喜欢母亲用充满柔爱的臂弯拥抱我,那时我心里暖暖的。陪在母亲身边,为母亲分担家务,是我最幸福的事。一年四季,我总陪着母亲奔走在田埂上:下种、锄草、淋菜、割草、割薯叶、收麦、收菜……在配合母亲做农活的过程中,我学到许多本领,而且乐此不疲。有时夜里陪着母亲扭绳,夜深了,母亲会默默放下手中的活儿,拿出晒干的艾叶,为我煮仅有的两碗艾叶饭。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吃完满足地睡去。

⑦我读初中后,日子好过多了,饿肚子的时代过去了,就算夜里陪母亲做工,也不要母亲专门为我煲艾叶饭。

⑧参加工作后,我在离家20公里外的小镇教书。虽然要转两趟车,但我还是十天半月回去一趟,陪伴母亲。一方面想吃母亲煲的艾叶饭,另一方面想听听母亲的唠叨,跟母亲回忆一些田间趣事。

⑨听母亲说艾草的名字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取。一天,孙思邈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附近的山上玩耍,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扭伤了脚。孙思邈瞥见树丛中父亲常用来入药的一味草药,便采了几片叶子放到嘴里嚼烂,敷在小朋友脚踝关节处。过了一会儿,这个小朋友的肿痛就开始逐渐消失,随即问孙思邈是什么药。孙思邈想到之前小朋友疼痛时一直发出“哎”的叫声,便说就叫“艾”吧。从此,“艾叶”这个名字一直用到今天。李时珍在踏遍千山万水,口尝百草之后,写成了不朽的《本草纲目》。后来他还发现,将艾草用于灸法,有温煦散热的作用,可以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让人由内而外激发活力。原来我一直爱吃的艾叶饭,竟然有这么多功效。艾草的馨香,在我成长的岁月里,馥郁且持久,也体现了母亲对生命的呵护与传承。再后来,艾叶饭成为家乡小城很有特色的小食。

⑩一晃40年过去,母亲已87岁。一生善良勤劳的母亲,总是闲不住,常喜欢摘艾叶晒,隔一两个月就叫我们回去吃艾叶饭。艾叶饭,成为母亲呵护家人生命的法宝。

⑪每当读到苏轼的诗句:“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我的脑海里就又浮出那一棵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生生不息,馥郁而绵长。

(选自《散文选刊小·下半月》,有删改)

文学社想把此文推荐到学校的“美文推荐墙”上,请同学们一起来开启一场赏美之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雪    
刘湛秋

南国的雪,我们分离得太久了。

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

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我对雪的渴望 , 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它的身影慢慢地消失了。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缘。

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宽,多么舒展。美丽的维纳斯份佛就在你的身边,对着你微笑。所有的幻想都会脱颖而出,飞向雪的地平线,开出白色的花朵。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