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棒,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了。 B、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凸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C、第⑤⑥段先提出“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然后从小说和诗词两个角度分别举例,论证了这一观点。 D、本文在论证过程中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比如文中作者将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和经典阅读的作用予以对比,有力地强调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强化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2)、下列不能证明第⑥段中“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引发了年轻人对于真挚无邪的爱情的向往。 B、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让诵读它的人拥有了坚守美好情操的情感体验。 C、《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以使我们较全面地了解历史,拥有正确的历史观。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既让我们感受到知己之可贵,又能涵养我们旷达的情怀。
(3)、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信息时代为什么更需经典阅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超级坚强动物
      ①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什么?最近,欧洲空间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无人太空舱所得的航天实验数据发现,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是一种我们肉眼看不清楚的水熊虫。
      ②2007年9月,一批水熊虫搭载欧洲航天局发射的“光子-M3”无人飞船进入太空,接受严峻的生存考验。研究人员希望用一些容易生存的物种,来测定太空中严酷环境下的生物反应。他们选择了两种水熊虫——大黄水熊虫和小斑水熊虫进入太空舱。10天之后,在能够立即让人类和其他绝大多数生命体丧命的太空环境中,所有大黄水熊虫和大部分小斑水熊虫都未能通过测试,牺牲在茫茫太空之中。但有10%的小斑水熊虫尽管停止了一切生物活动,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活生生地回到地球,成为了“航天英雄”。
  ③太空的真空和低温对于许多可以休眠的生物来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它们最怕的是太空中的超强辐射。比如太空中的紫外线辐射强度是地表的1 000倍,在太空强烈紫外线的照射下,大黄水熊虫的一些细胞遭受紫外线灼伤而坏死,从而导致大黄水熊虫死亡。在完全开放的太空,只有10%的小斑水熊虫能够忍受如此极端的考验。存活下来的小斑水熊虫在结束太空之旅后,甚至仍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产下了一些“水熊虫宝宝”。            
      ④研究人员推测,小斑水熊虫肯定有一种独特的细胞机制可以修复辐射造成的伤害,或者它们有办法直接抵御太阳辐射。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可以在这类恶劣条件下存活的动物。这种虫子居然能在真空、超低温和强太阳辐射等多重极端恶劣环境下生存10天。
      ⑤除此之外,水熊虫在地球上的超强忍耐力也早就为科学家所熟知。水熊虫虽然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但是它们有超强的耐旱能力,能够进入脱水状态。当栖息环境处于干燥状态时,它们停止所有新陈代谢,处于一种假死的休眠之中,甚至能这样“假死”数十年,直到有一滴水来唤醒它。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飓风:自然的暴力
①飓风是一种热带气候,它是热带海洋上的一个强低气压区,被狂暴的旋转风包围。在北大西洋、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的东北部太平洋以及东经160度以东的南太平洋上,它被称为台风,在印度洋上又称为旋风。
②当热带气旋的风速达到每小时120千米,就正式称为飓风,风速在每小时120千米以下都称为热带风暴。每年,热带地区海洋上产生大约100个热带风暴,其中约50个达到飓风强度。飓风一词源于“Hudcan”,是加勒比海传说中的邪恶之神。
③飓风的形成需要精确的气象条件:海平面温度需要高于26.5℃。它们的动力是水蒸气释放的能量:温暖的热带海平面上的空气吸收海水热量后迅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片超低压区域,成为风暴眼。
④飓风季节从6月1日开始,持续到11月30日结束,最具破坏力的飓风通常出现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
⑤首先,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飓风可产生最高速度每小时320千米的强风,只有最坚固的建筑才能抵挡如此强的风。其次,它们总是携带暴雨,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洪水。第三,最为可怕的是,飓风有时会引发风暴潮现象。所谓风暴潮就是狂风和超低气压携手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上升的高度最高可达到7.5米。飓风推动水位提升的海水抵达海岸可能造成洪水滔天。
⑥飓风一旦抵达陆地,由于断绝了热海水提供的热能,通常迅速偃旗息鼓。但是,如果在开阔的海洋上,则可持续两个星期,甚至1个月。
⑦科学家试图弄清楚海面温度如何影响热带风暴的形成。部分影响是直接的:海面热水相当于飓风的燃料;但是,专家相信飓风的形成并非如此简单。海面温度变化总是伴随着部分大气变化,而大气变化又会影响海洋信风的强弱和降雨量的多少。1999年9月15日,联合国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在21世纪,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更频繁、更严重的热带风暴、洪水、龙卷风。气象学家彼得森说:“我们确实知道,飓风的猛烈程度与海水温度直接相关。如果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持续下去,造成海水温度上升,更多、更强的飓风将接踵而至。”但除了人类的影响,各种自然循环同样影响着热带风暴的形成。比如说,当厄尔尼诺─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海水温度激烈上升的现象─出现时,高海拔风向受到影响,这时大西洋上产生的热带气旋相对较少。飓风的形成同样与同温层风向、海洋局部区域温度、西非的降雨有关。
⑧2005年的风暴有:阿琳、布雷特、辛迪、丹尼斯、艾米丽等。造成严重损失的飓风有卡特里娜飓风、丽塔飓风,二者分别是当年大西洋上的第11次和第17次热带风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尊重别人的善意
        ①初到这个城市求学,我经常迷路。可是每当我拿着地图在街头眉头紧锁时,总会有人走上前来热情地给予帮助。
        ②有一次,我去市图书馆,走到一个路口的时候,那条路因为整修禁止通行,我一时不知道该怎样走才好,只好拿着地图看了又看。这时,一个路过的年轻人上前打招呼,热心地告诉我,从右侧绕行的话也是可以的。因为对这一带不熟悉,加上方言的原因,年轻人比划着,耐心地讲了好几遍,我才大致弄清楚该怎么走。
        ③年轻人走后,一直站在旁边的一位老人上前对我说:“小伙子,刚刚那个年轻人跟你说的路不对,你朝这个巷子穿过去,再左走一百米,就到图书馆了。”
        ④我听后疑惑地问道:“谢谢您,不过,您刚才为什么不告诉我呢?”
        ⑤老人说道:“那个年轻人那么热情地帮助你,我应该尊重他的善意。”我心猛地一颤,被老人的这句话打动了。
        ⑥尊重别人的善意,这是多么富有哲理的言语。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善意去帮助别人。有时候,尊重别人的善意——哪怕别人的建议不一定正确——就能避免对“善意”和“热心”的伤害。
        ⑦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松开。有个旁观者看到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刚把鞋带系上,现在又要将鞋带松开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变现他的劳累憔悴。”
         ⑧“那您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⑨“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尊重他的这份善意。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⑩是啊,别人的善意是需要尊重的,因为那是别人生在内心深处的美善,当你尊重别人的善意时,会在不经意间发现生命中更多的人性之美。      

                                                                                                                                                                                                                 (选自《初中生阅读世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
        ① 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八点三十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起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 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到地下。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 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拨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终于有人说:“我有。”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在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我们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
         ⑾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出站口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面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⑿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中国的‘未来感’是中国科幻成长的肥沃土壤”

——专访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

赵宇飞、耿鹏宇

    ①一身便装、黑色边框眼镜、脸上时常带着微笑……2018年11月3日在重庆举行的第九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期间,55岁的刘慈欣刚一出现,即成为关注焦点,科幻迷们争相与其合影、索要签名,刘慈欣都微笑着一一满足。

    ②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三体》以恢宏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并于2015年获得了被誉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

    ③2015年8月24日,当美国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里宣布《三体》荣获第73届雨果奖时,刘慈欣坦言有种“不真实感”。

    ④“在此之前,中国科幻文学在世界上没有任何位置可言,西方甚至不知道中国有科幻文学的存在。”刘慈欣说。

    ⑤中国科幻界普遍认为,刘慈欣的《三体》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科幻文学。随后,《三体》被译为英、法、德、西等十多种语言在全球热销,中国的科幻作品开始打破文化的陌生感走向全球大众。

    ⑥2016年,另一位中国科幻作家郝景芳凭借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国际知名度。

    ⑦“中国科幻作家连续两年摘得雨果奖,提升了中国科幻在世界科幻领域的地位。”刘慈欣说,此后越来越多中国科幻作品被翻译出版,有些还成了英文、德文畅销书,全世界对中国科幻的关注度正不断提升。

    ⑧但在刘慈欣看来,《三体》等中国科幻作品的走红,并不意味着中国科幻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⑨刘慈欣说,世界级的科幻作品大多数是美国科幻作品,美国科幻作品和作家数量及群体阅读规模可占全球的80%以上。相比之下,中国科幻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⑩“中国作家协会注册作家万余名,但是经常发表作品的科幻作家只有30人左右,而美国活跃的科幻作家近2000人,差距显而易见。”刘慈欣直言。

    ⑪他说,中国多数科幻作品往往在国内只能卖出几千册,这说明中国科幻文学在国内还属于小众文学。科幻文学读者数量少、市场规模不大、高质量的科幻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还比较匮乏,制约着中国科幻的发展。

    ⑫尽管如此,中国科幻正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科幻电影将率先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据我所知,未来几年将有三四部大制作、向好莱坞大片看齐的国产科幻电影上映。”刘慈欣说,这将有力带动科幻文学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⑬在刘慈欣看来,中国科幻同时也有着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这就是中国社会本身。中国的技术革命持续推进,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这与美国科幻的“黄金时代”——20世纪30—50年代情况类似。

    ⑭“技术进步和经济崛起让中国社会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已成为全世界最具‘未来感’的国家,这是科幻产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展望未来,中国科幻也将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刘慈欣说。

(选自《环球人物》,2018年11月5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