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2019年中考语文预测卷一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童年随之而去

木心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

    那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

    “碗!”

    “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那饭碗,越窑盌(注:同“碗”)。”

    “你放在哪里?”

    “枕头边!”

    母亲素知凡是我想着什么东西,就忘不掉了,要使忘掉,唯一的办法是那东西到了我手上。

    “回去可以买,同样的!”

    “买不到!不会一样的。”我似乎非常清楚那盌是独一无二。

    “怎么办呢,再上去拿?”母亲的意思是:难道不开船,派人登山去庵中取——不可能,不必想那碗了。

    我走过正待抽落的跳板,登岸,坐在系缆的树桩上,低头凝视河水。

    满船的人先是愕然相顾,继而一片吱吱喳喳,可也无人上岸来劝我拉我,都知道只有母亲才能使我离开树桩。母亲没有说什么,轻声吩咐一个船夫,那赤膊小伙子披上一件棉袄三脚两步飞过跳板,上山了。

    杜鹃花,山里叫“映山红”,是红的多,也有白的,开得正盛。摘一朵,吮吸,有蜜汁沁舌——我就这样动作着。

    船里的吱吱喳喳渐息,人们各自找乐子,下棋、戏牌、嗑瓜子,有的开了和尚所赐的斋佛果盒,叫我回船去吃,我摇摇手。这河滩有的是好玩的东西,五色小石卵,黛绿的螺蛳,青灰而透明的小虾……心里懊悔,我不知道上山下山要花这么长的时间。

    鹧鸪在远处一声声叫。夜里下过雨。

    是那年轻的船夫的嗓音——来啰……来啰……可是不见人影。

    他走的是另一条小径,两手空空地奔近来,我感到不祥——碗没了!找不到,或是打破了。

    他憨笑着伸手入怀,从斜搭而系腰带的棉袄里,掏出那只盌,棉纸湿了破了,他脸上倒没有汗——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一阵摇晃,渐闻橹声欸乃,碧波像大匹软缎,荡漾舒展,船头的水声,船梢摇橹者的断续语声,显得异样地宁适。我不愿进舱去,独自靠前舷而坐。夜间是下过大雨,还听到雷声。两岸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袅娜,迎面的风又暖又凉,母亲为什么不来。

    河面渐宽,山也平下来了,我想把碗洗一洗。

    人多,船身吃水深,俯舷即就水面,用碗舀了河水顺手泼去,阳光照得水沫晶亮如珠……我站起来,可以泼得远些——一脱手,碗飞掉了!

    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段梗的小荷叶,浮着,氽(注:方言,漂浮的意思)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我望着望不见的东西——醒不过来了。

    母亲出舱来,端着一碟印糕艾饺。

    我告诉了她。

    “有人会捞得的,就是沉了,将来有人会捞起来的。只要不碎就好——吃吧,不要想了,吃完了进舱来喝热茶……这种事以后多着呢。”

    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怕的预言,我的一生中,确实多的是这种事,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那时,那浮氽的盌,随之而去的是我的童年。

(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

忘盌

A

B

失盌

我的心理变化

不妥协

懊悔

C

D

(2)、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我双手接过,谢了他。捧着,走过跳板。

②那碗在急旋中平平着水,像一片段梗的小荷叶,浮着,氽着,向船后渐远渐远……

(3)、从全文看,第②自然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请分析其作用。
(4)、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28段“最后一句很轻很轻,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生 命 赋
    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②挺拔的巨树,葱茏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野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③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⑥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⑦我害怕看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巅峰的想象: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积蓄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⑧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 :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齐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他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若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⑪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严肃的展示吧。

阅读《粉红色大车》一文,完成下题。

      ①自从有了粉红色大车,我们去县城就再也不坐小面包车了。小面包车一个人要收二十块钱,粉红色大车只要十块钱。带稍微大点的行李的话小车还要另外收钱,大车随便装。最重要的是,大车发车有个准点,不像小车,人满了才出发,老耽误事。

      ②粉红色大车其实是一辆半旧的中巴车。司机胖乎乎、乐呵呵的,每当看到远处雪地上有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公路跑来时,就会快乐地踩一脚刹车:“哈哈,十块钱来了!”

      ③车上的小孩子们则整齐地发出“吁儿——”的勒马命令声。

      ④我和六十块钱被挤在引擎和前排座之间那点地方,车上已经满满当当的了。可是车到温都哈拉村,又有人塞进来五十块钱和两只羊。这回我被挤得连胳膊都抽不出来了,真想骑到那两只羊身上去……好在人一多,没有暖气的车厢里便开始暖和起来。

      ⑤阿克哈拉是这一带最靠西边的村子,因此粉红色大车每天上路后总是第一个路过这里。我也总是第一个上车。车厢里空荡而冰冷,呵气浓重。司机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大声打着招呼:“你好吗,姑娘?身体可好?”一边从旁边座位上捞起一件沉重的羊皮坎肩扔给我,我连忙接住,盖在膝盖上。

      ⑥天色渐渐亮起来时,车厢里已经坐满了人,但还是那么冷。长时间待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空气里,我已经冻得实在受不了了。突然看到第一排座位和座位前的引擎盖子上面对面地坐着两个胖胖的老人——那里一定很暖和!我便不顾一切地挤过去,硬夹在他们两人中间的空隙里,坐在堆在他们脚边的行李包上。这下子果然舒服多了。但是,不久后我尴尬地发现,他们两个原来是夫妻……一路上这两口子一直互相握着手,但那两只握在一起的手没地方放,就搁在我的膝盖上;我的手也没地方放,就放在老头儿的腿上。后来老头儿的另一只大手就攥着我的手,替我暖着,嘴里嘟噜了几句什么,于是老太太也连忙替我暖另一只手。一路上我把手缩回去好几次,但立刻又被攥着了。也不知为什么,我的手总是那么凉……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不停地有人上车、下车,但大都是搭便车的——正顶着风雪从一个村子步行到另一个村子去,恰好遇到粉红色大车经过,就招手拦下。其实,就算是不拦,车到了人跟前也会停住,车门边坐的人拉开门大声招呼:“要坐车吗?快一点!真冷……”

      ⑦周日坐车的人最多。车停下后,一位父亲先挤上车,左右突围,置好行李,拾掇出能坐下去的地方,然后回头大声招呼:“娃,这呐坐定!”又吼叫着叮嘱一句,“娃,带馍没?”

      ⑧车厢里虽然拥挤,但秩序井然。老人们被安排在前面几排座位上,年轻人坐在过道里的行李堆上,而小孩子们全都一个挨一个挤在引擎盖子上,那里铺着厚厚的毡毯。虽然孩子们彼此间互不相识,可是年龄大的往往有照顾大家的义务,哪怕那个年龄大的也不过六七岁而已。只见他一路上不停地把身边一个三岁小孩背后的行李努力往上推,好让那孩子坐得稳稳当当。每当哪个小孩把手套脱了扔掉时,他都会不厌其烦地拾回来帮他重新戴上。

      ⑨还有一个大约两岁的小孩一直坐在我对面,脸蛋绯红,蔚蓝色的大眼睛静静地瞅着我。他一连坐了两三个小时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动都不动一下,更别说哭闹了。

      ⑩我大声问:“谁的孩子?”

      ⑪没人回答。车厢里一片鼾声。

      ⑫我又问那孩子:“爸爸是谁呢?”

      ⑬他的蓝眼睛一眨都不眨地望着我。

      ⑭我想摸摸他的手凉不凉,谁知刚伸出手,他便连忙展开双臂向我倾身过来,要让我抱。真让人心疼…….这孩子身子小小软软的,刚一抱在怀里,小脑袋一歪,就靠着我的臂弯睡着了。一路上我动都不敢动弹一下,怕惊扰了怀中小人儿安静而美好的梦境。         

                                                                                                                                                                  (选自《读者》,有删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在心田种一畦黄瓜秧

       ①十三岁那年的夏天,酷热难耐。在城里读书的我,一放假便回到父母工作的小学度假。

       ②回到家时,看到门前的池塘干涸龟裂,池中原本翠绿的茭白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几丛枯茎耷拉着脑袋,在炫目的阳光下泛着白光,先前那一群群自由游弋的鲫鱼早已不知去向,好在池塘边的沙地上,一畦黄瓜秧正郁郁葱葱地蔓延着,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迎着骄阳绽放笑脸,一群群蜂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茂密的瓜叶下隐隐约约点缀着许多黄瓜条。一向爱吃黄瓜的我不禁一阵暗喜,仿佛看见了父亲早晚为瓜秧浇灌的身影﹣﹣在这样一个大地备受饥渴煎熬的时节,只有勤劳的母亲才能赋予这一畦黄瓜如此蓬勃的生机……

       ③清晨天刚亮,母亲便起床煮饭,我跟着起来晨读。推开房门,一眼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我家的黄瓜地里捣腾着什么。“爸,有……”我本能地想告诉爸爸有贼在我们的菜地里偷黄瓜,母亲却一把捂住了我的嘴,快速把我拉回房里,轻轻关上房门。爸爸忙问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有贼!”我气愤愤地说,“有人在我们的菜地里偷摘黄瓜呢,可妈妈却不让我喊,难道就任由那人偷我们的黄瓜吗?

       ④我见爸爸没有反应,就接着说:“我认得那人,是我同学小磊的爸爸阿根叔,哼,真丢人,这么大的人还干这事!”“嘘!小声点,别吓着人家了!”母亲边朝我打手势,边指指隔床正睡着的弟弟、妹妹,示意我不要让他们听见。我嘴里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气恼:刚回来,还没尝过鲜呢,现在可好,那几根大的肯定被偷了……

       ⑤我急得想哭,希望爸爸能出去制止那人的恶行。然而,爸爸却用宽厚的手掌抚摸着我的小脑袋,轻声说:“孩子,你妈刚才做得很对。我们丢失几根黄瓜那是小事,让人家丢了面子那可是大事呀!你想想,要不是今年这样干旱的天气,往年这时候可是家家户户菜蔬最丰富的时节啊!人家如果不是实在没菜下饭了,怎么去干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呢?……”最后,父亲郑重地说:“记住,今后在任何人面前都不得提起这件事!决不能让你弟弟、妹妹知道。”

       ⑥“可我昨天跟弟弟妹妹说好了今天早上一起去摘黄瓜的啊!我们可都数过了,今天有十二根可以摘了,那等下怎么跟他们交代呢?”

       ⑦“这好办,等下发现瓜少了,我就告诉他们是给田鼠吃了吧!”母亲的话打消了我的几分顾虑。

       ⑧“没错,就按你妈说的办!”父亲边说边温和地看着我……

       ⑨尽管我心中仍有丝丝的气恼,但想想阿根叔养活一家十口的不易,顿时觉得自己先前的举动确实有点过分。我不敢迎视父亲殷切的目光,不禁感到有些惭愧:去年,阿根叔因为孩子学费减免一事产生误会,当众数落身为校长的父亲,父亲也没多加辩解,而我……

       ⑩过了许久,母亲悄悄推开房门,看清菜地里的人已走了,才让我跟她一起出去……记忆中,这是我家最迟的一顿早餐。吃完早饭,父亲还叮嘱母亲到菜地里摘些茄子、豇豆,派我给阿根叔家送去,好让刚回家度假的小磊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过了一会儿,父亲又改了主意,交代菜不要我送,叫我弟弟、妹妹送去……

      ⑪岁月如歌,往事如风。眨眼间二十多年过去了,每当酷暑来临时,每当餐桌摆上脆嫩可口的凉拌黄瓜时,总会想起年少时的那个清晨,想起父母那一番质朴却让我终身受益的话,想起家门口那一畦翠绿蓬勃的黄瓜秧……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经典“青春化”,靠谱吗?

2016年末,一本号称“青春版”《红楼梦》的新书高调上架,随即引发热议。而“出版史上最优质版本”的宣传语也引起各界激烈辩论。

正方同济大学张瑞鸿

先别着急“什么鬼”,且问名著分层普及是不是好事?传统经典成为流行是不是好事?是!就对了!这个时代,阅读新产品层出不穷,任何改良都是对经典的挑战。但只要得当就能杀出重围成为新的经典,毕竟大众≠精英阶层,你我皆凡人,也无需为文学代言。至少青春版《红楼梦》把更多的人领进了经典文学的世界。形式只是形式而已,若能成为阅读的契机,也算好事一桩,不是吗?

反方澎湃新闻莫默

说实话,从《牡丹亭》到《凤求凰》再到《红楼梦》,经典“青春版”都有股鹤发童颜奇装异服的古怪气质,形式本身就很反正统了,出奇的同时还要出色,简直难上加难。现在让我们看看它到底有多“新”:粉色封面、便携皮套、小开本、好妹妹乐队演唱主题曲以及“你会愿意随时一起拍照”……超级心疼文案君的内秀,真想替他说出口:“拿这本书装酷就对了!”营销本无罪,但触碰经典须谨慎啊!

正方新世相公众号张伟

这么多年来繁复的学术研究、解读.让《红楼梦》越来越像一个“古董”了,凝重得让人看着就害怕,不敢轻易阅读。那么多代人的青春都有红楼梦,但《红楼梦》却不再陪伴人们的青春了,这太可惜。对经典始终心存敬畏,而“青春”是奇以尝试的方式,《红楼梦》可以成为现代城市里的流行品。

反方《解放日报》施晨露

经典作品何须放低姿态.靠青春粉嫩的脸皮去迎合不读书的那些人呢?这个所谓青春版,难道只是改一种装帧方式+迎合年轻人携带、拍照、晒图习惯+高于常规的天价就可以了?对于经典作品来说,读者是一个时间的概念。《红楼梦》的博大之处,恰恰在于它是写给时间的,它甘于等待并召唤那些选择去读它的人,“流行”本身并非《红楼梦》的使命。

中立文化研究员郭万超

经典《红楼梦》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青春版也有存在的意义。有些人一辈子不会读《红楼梦》,说不定这个版本能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当然,这种书籍属于快消品,仅仅适用于这个时期,并不能代替经典版本。

(选自《格言》2017年第7期,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