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洮南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已初步建立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同时加强政策引领。民政部发布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规章,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颁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等国家标准。

过去数十年,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养老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基本建立,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力度持续加大,不断补强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连续三年共投入30亿元支持农村兴建老年人互助养老幸福院。截至2017年末,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达15.5万个。

(摘编自《老有所养,从“有保障”到“更完善”》,《人民日报》2018年10月8日)

材料二:

    杭州“智慧养老”全面启动,旨在暮年安居,老有所依。一款集日常生活服务照料、家人亲情关爱以及紧急联动救助三项服务于一身的智慧养老手机逐渐在杭州的老人手中风行。

    杭州“智慧养老”项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作模式的突破。它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用乘法,融合政府与市场。“国内大部分试点城市是政府把市场整体委托给某个企业,而我们是政府主导,政府购买服务,同时培育为老人服务的相关产业。”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从制度设计、项目招标到后期运作,政府都参与其中。杭州的这一模式,避免了政府或市场单独运作的弊端。服务对象既可以享受到无偿或低偿的政府购买服务,也可以自主选择有偿的高端服务,满足各层次老年人的需求。

    “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是杭州今年养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通过该平台,杭州的老年人可完成服务申请和办理、满意度评价、信息查询、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轮候等项目。“我们希望通过智慧养老的推广和完善,最终消除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区别。”杭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换言之,该平台相当于一个“虚拟养老院”。值得一提的是,该平台将尽快融入“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框架,通过平台进行就诊预约挂号、远程教育、法律援助、养生旅游等服务。可见,未来基于互联网的智慧经济将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全民共享的民生服务体系。

(摘编自赵芳洲《杭州:家中“虚拟养老院”让老年生活有“质感”》)

材料三: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区都在尝试设立“虚拟养老院”。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09年率先采取由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虚拟养老院”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一部热线电话、一个指挥平台、一批加盟企业、一套管理机制有机结合的虚拟养老院,满足于了老年人在家享受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的愿望。过去最常见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前者符合传统文化心理,但受偶然因素影响较大,老人能否颐养天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人是否照顾妥当;后者虽能提供专业服务,但从观念上、基础设施条件和需求供给匹配程度等多方面,都仍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虚拟养老院”是对上述两种传统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其一,它结合了二者的优点,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和保障,也为社会节省了兴建养老机构所需的经济成本和土地资源。其二,借助“互联网+”的新技术手段,传统养老升级为“科技养老”“智慧养老”新模式,能及时为老人提供必要的医疗保护、社交需求保障和情感呵护等。

(摘编自《大众网》2018年4月18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内很多试点城市将养老服务市场整体委托给相关企业,而杭州的“智慧养老”项目则选择在政府的主导下运作。 B、“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其实就是“虚拟养老院”,它已融入“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框架,并成为智慧经济的组成部分。 C、“虚拟养老院”依托网络平台信息技术手段,将养老需求与服务市场有机对接,老年人在家便可享受专业化、标准化养老服务。 D、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虚拟养老院”兼具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同时又对传统的养老模式进行了升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杭州的“智慧养老”在运作模式上有所突破,它将政府和市场融合起来,政府参与项目全程,可以避免政府或市场某一方单独运作的弊端。 B、由于各自情况的差异,老年人养老需求是多元的,有些老年人希望享受无偿或低偿的政府购买服务,有的则选择有偿的高端服务。 C、“智慧养老服务云平台”虽然让传统养老模式升级,但它需要“互联网+”的新技术支撑,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技术培训是当务之急。 D、从整体看,老年人养老不仅仅指需要衣食住行等日常物质生活层面的服务和照料,还包含医疗保障、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内容。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养老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评论(评论员钟声)】韩国企业乐天集团近日同意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用地与韩国军方签署协议,意味着主动挤入东北亚战略博弈的复杂局面。不少抗议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韩国民众对此表示极大愤怒。但是,韩国一些媒体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本国民意上,更没有顾及本国及地区安全的大局,而是忙不迭地揣测中国是否“封杀”乐天。他们心里装着鬼,所以心很慌。其实他们很清楚,中国人民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

    众所周知,美韩推进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严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严重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地区有关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不利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安全利益关乎一国根本。韩方一方面破坏邻国的安全利益,另一方面还指望同邻国正常做生意,这样的如意算盘怎么可能打出名堂?在整个国际关系史上都找不出先例。

    中国欢迎外国企业来华投资兴业、依法保障有关企业在华合法权益,这是一贯的政策立场。然而,外国企业在华经营成功与否,最终却要由中国的市场和中国的消费者来决定。乐天集团主动选择配合“萨德”部署,就是把韩国政府往损害邻国战略安全利益、恶化地区局势的错误方向推,就是一心一意要为自己的错误讨一颗苦果吃。相应而来的结果已经显现出来,中国消费者自发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乐天做出坚决回应,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显然,乐天给“萨德”入韩铺路的决定,是典型的误国之举。此举不仅无助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还制造了新的冲突点,令整个半岛局势进一步恶化。况且,绑上美国反导“战车”的韩国,很多事情将由不得自己做主了。一旦爆发激烈冲突,韩国不可能不受重创。

    韩国媒体现在用“坐立不安”“战战兢兢”来形容乐天当下的心境,恐怕一方面是看准了乐天在中国规模达8万亿韩元的各种项目和业务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明白韩国的“苦日子”将随之而来。去年7月美韩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以来,中韩合作的民意基础明显受到了损害,中韩不仅政治关系遇冷,而且经贸、人文等各领域交往也受到了影响。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韩国继续执意推进“萨德”部署,两国间各领域合作势将遭遇更大困难。

    中国反对在韩部署“萨德”系统的意志是坚定的,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也不会有丝毫含糊。韩国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注定要为此承担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二:

    【本报记者 倪浩 魏辉】“中韩经贸关系倒退10年是有可能的”,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表示,在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如果韩国继续一意孤行,结果只能是作茧自缚。2016年韩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内政治动荡双重打击,呈现严重低迷状态。寻求与中国合作,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萨德”入韩,引发中韩关系大倒退。10年前的2006年中韩双边留易额是1300亿美元。如果韩国不改弦更张,中韩经贸关系肯定受损,甚至会出现“硬着陆”。也就是说,减少1000亿美元是很有可能的,那就是“一夜之间回到10年前”。

(选自环球网2017年03月04日)

材料三

    【湖北日报讯】韩国民众与民间组织分别在韩国国会以及乐天百货商场门前举行示威,抗议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要求乐天集团拒绝提供部署“萨德”用地。

    参加示威的金泉市民对策委员会共同委员长刘先喆说,“萨德”系统不能保护韩国安全,部署“萨德”只会使韩国成为半岛“火药桶”和冲突“前沿”。“这是‘假安保’,真的安保政策应该是通过六方会谈要求朝鲜弃核。”

    刘先喆认为,乐天集团这次是否提供“萨德”用地,将成为判断其是否真正属于国民企业的标准。“如果乐天屈服于韩国国防部的压力,将犯下卖国罪行,乐天应该做出明智的决定。”

(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02月2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一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致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排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猫无人超市淘咖啡是阿里新零售成员之一,于2017年7月8日在杭州落地。主打“即拿即走,无需掏出手机”的支付体验。天猫无人超市应用了不少“黑科技”,优化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首先,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天猫无人超市将对消费者进行快速面部特征识别、身份审核,完成“刷脸进店”;其次,通过物品识别和追踪技术,再结合消费者行为识别,天猫无人超市能判断消费者的结算意图,最后通过智能闸门,从而快速完成“无感支付”。

    除了无人零售技术外,天猫无人超市还推出了“Happy购”情绪营销,将消费者的情绪、笑容变成打折、促销的动因。商品价格会根据用户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每个人的打折力度都不同。

    2017年12月3日,天猫无人超市亮相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天猫无人超市占地超过100平方,并成为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唯一独立参展项目,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材料二:

    据台湾当地媒体《远见》报道,台湾711的首个无人便利店“X-Store”2018年2月在台北总部亮相。据悉,“X-STORE”着眼消费者,主打“无人商店”概念。

    面对亚马逊的首家无人便利店Amazon Go、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腾讯的首家无人便利店We Life、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和无人超市等巨头在无人零售领域的接连入局,便利店巨头711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它终于也要参战了!

    一直以来,在便利店领域,711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发展规模,711的成功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值得业内去揣摩、研习的经典案例。

    所以,当电子商务疯狂挤占实体商店的市场份额,当“无人零售”或者“新零售”概念风靡全球。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711会怎样应对时代给予它的挑战。

    据报道,“X-STORE”门店面积约60平方米,销售包括零食、方便食品等商品,商品总数不到1000个。目前,“X-Store”尚处于内部测试阶段,只对7-Eleven内部员工开放。至于何时将此无人便利店对外开放、甚至进行商业化复制和推广,尚不得而知。

材料三:

    2013年,沃尔玛率先测试扫码支付的无人便利店形式,最终因盗窃、损坏等问题而失败。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 无人便利店,因为人工智能、面部识别、图像处理以及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成熟,将沉寂了多年的无人便利店再一次推向“风口”。

    据新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17年已经有超过20个无人经济类项目获得融资,累计吸金达数十亿人民币,几十家VC/PE入局,还有阿里、腾讯、京东、娃哈哈等巨头也参与其中,很多项目的融资速度已经坐上了火箭。

    从交易额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为389.4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红利期,2020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281.3%,至2022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从用户规模来看,2017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600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2022年可达2.45亿人。

    阿里巴巴CEO表示,“无人超市会让新零售行业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一直在干新零售这个事情,我很有信心,全世界对此都有共识。这里一定会出现新一代的零售商、多样形态的零售商,有些是完全新的,有些是原来的零售商,但是他们接受变化、畅享未来。”

材料四:

    相较传统零售店,无人零售商店具有明显的优势。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理事姚亦锋教授是“无人超市”的坚定支持者,“通过技术层面的进步,带动人们消费体验的提升。不要小瞧人们对于新购物体验的追求,这样的体验,无形中会带动人们对于知识、技术的渴求。”他举例说,超市最早进入南京时,大家担心会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但后来大家知道,超市的购物体验相对于传统的“站柜台”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跃升。同样,“无人超市”作为新型商业形态,一定会给超市业态带来整体的进步。

    无人零售商店对于零售商而言益处颇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购买数据的全自动更新有助于零售商收集用户数据,布局精准营销;对于用户而言,无人零售商店可以根据历史购买大数剧智能推荐,加快了购物的流程,用户无需排队,可以体验畅快购物流程。而目前,由于技术尚未成熟,无人零售商店存在识别不够精准、不能应用于任意购物动作、处理不够及时等技术性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快乐有很大影响,越是不爱运动的孩子快乐得分越低。而且,不爱运动的孩子经常存在孤独、忧郁、注意力不集中、焦躁、睡不着等不良情绪或感受。数据显示,不爱运动的学生,各种不良情绪比例更高,尤其是体育成绩下等的学生,孤独、忧郁、神经敏感、情绪不稳定、焦躁、注意力不集中、想叫喊骂人等情绪的比例均高出体育成绩上等的学生2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缓解不良情绪。因此,体育较差的学生应多增强运动,使各种不良情绪得到纾解。但是,数据也显示,有近半数(47.1%)的少年儿童表示自己运动量不够。而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认为运动量不足的比例越来越高,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三共上升了30.4个百分点。然而,有的家长、老师为了让少年儿童多学习,减少了运动量,占用了运动时间。这不仅仅是剥夺了孩子的运动,更是剥夺了他们的快乐。

同样,和谐的亲子关系也会使少年儿童的快乐指数更高。调查发现,有近六成少年儿童经常与父母聊天。年级越高,与父母经常聊天的学生比例越低。相关分析还发现,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快乐指数更高。但是,有超过三成的少年儿童“投诉”父母边玩手机边与自己聊天,近两成与孩子聊天时说没时间,近一成不愿听孩子说话。而且,父母与孩子聊天的主要内容是学校、日常生活、学习,聊兴趣爱好的比例仅有两成多(22.8%),聊朋友尚不足两成(18.7%),均排位比较靠后。然而,少年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给他们的快乐带来深刻影响的因素往往并非只有学习,情绪、兴趣、朋友等这些在成年人看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反而深刻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快乐感受。

(摘自孙宏艳《影响孩子快乐的因素常被我们忽略》,《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二:

图表:男女生快乐指数比较

(摘自孙宏艳、田丽《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光明日报》2017年9月)

材料三: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针对欧美39国青少年的健康与福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荷兰青少年最快乐,而且快乐程度超过美国同龄人。

    这项调查是针对11岁到15岁的青少年,共有39国约20万的青少年受访。

    调查发现,荷兰的青少年喜欢上学,结交很多朋友,且较少卷入打架和欺凌事件。他们与父母关系良好,自我感觉身心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荷兰青少年普遍都吃早餐。

    至于青少年模仿成年人抽烟酗酒的问题,调查也发现,在39国的受访者中,荷兰青少年很少接触烟酒,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吸食大麻。

    5年前WHO曾调查学龄儿童健康行为,荷兰儿童的表现也是名列前茅,而这次调查中,95%受访的荷兰青少年为自己的生活打及格分数。

    分析荷兰青少年身心健康、生活快乐的原因,负责这项调查的研究员佛雷博格说,青少年如何看待自己的生活,社会因素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她说,荷兰青少年普遍与父母、朋友关系良好,且荷兰的繁荣富裕与重视社会公平正义,也是青少年感到生活快乐的原因。

    相较于北美洲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青少年,荷兰青少年不挑食,少生病,并且养成了运动的好习惯。

(改编自中新网《调查显示荷兰青少年生活最快乐 赶超美国同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一直以来对于网约车等新兴业态持有相对宽容的态度,尤其在拿不准其未来的发展和影响时,往往会对创新保持一定的政策模糊,以便“让子弹飞一会儿”。事实证明,网约车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也让社会空闲资源得以重新组织和优化使用,这为网约车赢来了生存空间。

    然而,当其发展中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并放大时,就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此次各地方出台新政的背景中,“安全”与“拥堵”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关键词。一方面,网约车司机数量急剧膨胀,行业恶性事件开始频频见诸报端,人们心中权衡便利与安全的天平正在渐渐倾向后者;另一方面,在一线大城市已近饱和的道路交通条件下,有城市数据显示,近两年拥堵程度的增加与网约车的发展呈现正相关,这在分城施策时是不可能不考虑的因素。显然这不再是一个该不该监管的问题,而是一个该如何监管的问题。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9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截至去年12月,我国网约专车和快车用户规模已达2.36亿人,同比增幅超40%。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创新业态,网约车解决了传统出行的很多痛点,逐渐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刚需。但急速生长下,泥沙俱下,监管滞后,网约车市场出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事件在所难免。

    “除了个人信息安全、行车安全、资费合理性等问题外,保险、乘客司机纠纷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说。很多网约车没有商业保险或者购买家庭自用性质的保险,出现交通事故后消费者无法到保险公司索赔。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10日有删改)

材料三:

    5月6日晚间,空姐李某珠在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了一辆顺风车赶往市内后遇害。郑州市办案民警对媒体表示,作案人员是一名滴滴司机,身上携有凶器,仍在潜逃中,警方正在抓捕。

    5月10日,郑州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网约车司机刘某华(男,27岁,郑州航空港区人)有重大作案嫌疑。经专案组用技术手段追踪,显示嫌疑人刘某华作案后弃车跳河,现警方正在相关区域全力展开搜捕。

    5月11日,在警方通报的疑犯刘某华落水地点,发现了一具尸体,疑似嫌犯。具体确认还需要待打捞出来以后做DNA鉴定。

    同日,滴滴平台发布消息称,自5月12日零点起,顺风车业务在全国范围内下线,停业自查整改一周;其他平台业务对全量司机全面审查,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车不符情况;运营及客服体系全面整改。

(《检察日报》2018—05—12有删改)

材料四:交通运输部:网约车司机无证上岗或被列失信黑名单

    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今日发布《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未取得平台、车辆、驾驶员经营许可,擅自从事或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驾驶员,被列入重点关注名单且6个月内仍拒不改正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发生上述行为情节特别严重、性质特别恶劣的失信主体,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直接列入“黑名单”。

(《新华网》2018—05—11节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新华社华盛顿1月27日电  美国科学家发现,蚊子能迅速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愉快的人的气味。这一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以及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一期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蚊子一旦将一些人的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下次叮咬时就会避开散发这种气味的人。参与研究的华盛顿大学杰弗里·里费尔在一份声明中说:“一旦蚊子以厌恶的方式学习识别某些气味,那么这些气味就会让它们产生厌恶反应,就像对驱蚊剂的反应一样。”

    长期以来,人们已经意识到,蚊子更爱叮咬某些人,而非随机叮咬。里费尔等研究人员对此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人员通过实验让蚊子学会将特定人或特定动物的气味与不愉快的机械冲击和振动联系在一起。24小时后,他们利用Y型迷宫评估这些受过训练的蚊子。结果显示,蚊子不会选择气味让其“不爽”的人,而是更多去叮咬对照组目标。进一步研究显示,与情绪相关的多巴胺在蚊子的厌恶学习中发挥关键作用,缺乏多巴胺受体的转基因蚊子失去了学习能力。

    里费尔认为,通过了解蚊子如何决定叮咬哪类人等行为,可以更好地了解蚊子的基因和神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有助于开发出更有效的控蚊工具。

材料二:

    蚊子会传播很多疾病,如登革热和寨卡。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博客上曾发布的图表指出,蚊子每年造成的人类死亡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动物都多。这也促使人们发起所谓的“蚊子大战”。最近的一项实验可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因为它可能让我们拥有了一种令人惊讶的潜在革命性武器,即训练蚊子学习和记忆的能力。

    最新发表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宣称,当你对即将咬你的蚊子挥出巴掌时,它会学会将你的个人气味与危及生命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在未来会避开你。美国华盛顿大学神经生态学家杰夫·里弗尔在接受《国家地理》杂志采访时所描述的那样:“它们本质上是巴甫洛夫蚊子。”“巴甫洛夫的狗”是一项著名的实验,即狗被训练按照条件反射分泌唾液,这与训练蚊子避开某些人的方法相类似。当人拍打蚊子时,通常会在皮肤上产生微小的震动,从而打断昆虫叮咬的企图。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20分钟的实验中重现了这些振动,发现当蚊子的叮咬被这些振动所干扰时,它们就会避开这种气味长达24小时。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沃尔特·利尔对《国家地理》杂志表示,“现在我们知道有些化合物会触发蚊子这种避免叮人的记忆,我们可能会使用一种配方,它不仅包括主动驱避剂(比如避蚊胺),而且还包括一些会引发它们避免记忆的化合物。”

材料三:

    里费尔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训练,蚊子可以把特定气味和引起其不适的冲击、振动联系在一起。经过训练的蚊子在24小时后被关进Y型迷宫嗅觉仪,它们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以前特别喜欢的味道,另一条是对照组。经过了科学家的反复冲击和振动,蚊子学乖后,毅然避开了它们先前十分喜欢的味道。之后通过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和RNAi(干扰技术),科学家们又确定多巴胺是蚊子具有厌恶性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