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南宁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材料一:
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张烁) 全国教育大会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摘编自2018年9月10日人民网)
材料二: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孩子的各方面关注情况(%)[注]
(摘自《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注】以上图表数据来源于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这份监测报告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学校教育教学等状况进行了客观呈现,并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建议。
材料三: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加强德育,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加强智育,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加强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加强美育,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加强劳育,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摘编自2018年9月15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
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表示,为真正做到“择天下英才而育之”,近年来,武汉大学从回归大学本真、优化大学秩序、推进内涵发展等方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下一步,学校将着力从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推进三级评审制度等方面来推进改革,把总书记的要求抓紧抓实。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令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深有感触,“好的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好的教育,还要彰显每一所学校的特色,让每一所学校都有挡不住的发展劲头。”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李秋玲说,今年,教育部批复同意宁夏组织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省(区)建设,乡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结对的“智慧同步课堂”和乡村教学点上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让农村孩子能与城市学生一样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改革将为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才助力。”李秋玲信心满满。
(摘编自2018年9月12日新华网)
材料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阶段,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越来越显著,城市群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中国传统的省域经济,正在向城市群经济转变。城市群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潜力的核心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是由区域内各城市、各要素的融合程度决定的。融合是指在高水平上的城市协调关系和要素合理配置,是通过集聚和扩散实现的。世界三大著名的大湾区城市群,起步于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港口、公路和机场等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同时,产业、资本和市场集聚。
通过对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海西、山东半岛七个城市群的人口、土地、经济概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五年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城市群为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吸引力比较高,尤其是“211”、“985”名校聚集的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名列前茅;人口涌入最少的则是海西城市群,即使核心城市福州和厦门,城市竞争力也稍弱。从土地占比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来看,粤港澳的地均产出最高,是第二名长三角城市群地均产值的二倍之多;地均产出最低的城市群为成渝城市群,仅占粤港澳城市群的1/7。
材料二:
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水平为62.72%,城镇体系趋于完善中,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基本判别其现在处于趋于成熟阶段;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为68.47%,城镇密度区域较稳定,同时基础设施水平也是所有城市群中最完善的,属于内涵式增长阶段,基本判别其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而粤港澳城市群城镇化水平高达84.41%,区域内部相对较为平衡,城市空间组织扩散高于集聚作用,城镇密度也处于相对合理的稳定状态,基本判断其处于成熟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由于城镇化率比较低,还处于集聚作用为主、扩散作用为辅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处于快速发育阶段。
表1:城市群不同发展阶段特征
指标 | 雏形发育阶段 | 快速发育阶段 | 趋于成熟阶段 | 成熟发展阶段 |
城镇化率 | 30%左右 | 30%—50% | 50%—70% | 70%以上 |
城镇体系 | 不完善、城镇密度低 | 较为完善、城镇密度较高 | 完善,城镇密度继续提高 | 完善,城镇密度区域稳定 |
空间结构 | 松散、基础设施不完善 | 较紧密、基础设施较完善 | 紧密、基础设施完善 | 最紧密、基础设施相当完善 |
空间作用 | 集聚作用占绝对优势 | 集聚为主,扩散为辅 | 集聚与扩散相对平衡 | 扩散作用略占优势 |
城市分工 | 分工系统还未形成 | 分工体系开始形成 | 分工体系相对合理 | 分工体系完善 |
增长路径 | 外延式增长 | 外延式为主、内涵式为辅 | 内涵式为主、外延式为辅 | 内涵式增长 |
材料三:表2:七大城市群空间组织结构
城市群名称 | 城市首位度 | 经济首位度 | 核心城市集中度 | 城市群空间结构 |
长三角城市群 | 2.28 | 1.73 | 56.6% | 多中心结构,相对较均衡 |
粤港澳城市群 | 1.19 | 1.03 | 57.2% | 双中心,相对均衡 |
京津冀城市群 | 1.4 | 1.39 | 64.2% | 三中心,不均衡 |
长江中游城市群 | 1.43 | 1.28 | 40.4% | 三中心,不均衡 |
海西城市群 | 1.94 | 1.62 | 24.4% | 双中心,不均衡 |
成渝城市群 | 2.06 | 1.46 | 60.4% | 双中心,不均衡 |
山东半岛城市群 | 1.28 | 1.52 | 26.5% | 双中心,不均衡 |
注:城市首位度: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
经济首位度越高,说明该城市在这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地位越高。
材料四:
①增长极开发模式 ②点轴式开发模式 ③点轴群开发模式 ④网络开发模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