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或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嘟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英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一一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续?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全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把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一一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苦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扬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2)、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我”打孩子时候的感受。

 、 、 。

(3)、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不会打你,因为

“你象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我”第一次打你,因为

(4)、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  
(5)、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楼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他感叹道:“真努力呀!怪不得他能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山观日出

    黄山之胜,自然在于它那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然而最使我迷恋的却是黄山北海的日出。

    我到北海,正值农历六月十五。那天我起了个绝早,东方天空只出现鱼肚白,滚圆的月亮还镶嵌在暗蓝色的天穹,四周的一切都在沉睡之中,只有早行的人登台阶时发出的嗒嗒声,有时也传来一两声低语和笑声。山间的冷风飕飕,吹在身上很有些寒意。饱餐了露水的松枝,翠色欲滴,散发着阵阵幽香。空气清新极了,我舒展双臂,深深地吸了一口,啊,是甜的。抬头仰望清凉台,那上面已聚集了不少观日出的人,远远望去,模模糊糊,恰似一尊尊雕像。此时天边已出现瑰丽的云彩,为不耽误观日出,我舍弃了眼前美妙的晨景,迎着习习山风,快步朝清凉台登去。天色渐渐亮了起来,云彩不时变幻着颜色,只见紧贴山顶一条橙红色的光带,逐渐向两旁伸展,越来越长,环抱了群山。沉睡的“卧龙”披着薄薄的轻纱,浴着朝霞,慢慢地苏醒过来。彩霞由桔红、淡黄、莲青层层散开,一直扩展到西方天边。几朵墨色云彩,犹如露出在红海上的山峰,千姿百态,气象壮观。这时,启明星渐渐消失在天边。正东方徐徐涌出一片透明的金色霞光,紧接着,山尖上透出了些许发亮的“镜片”。接着,太阳就像美丽羞怯的少女,姗姗露出了脸庞。人们忘情地呼喊:“太阳!太阳!”山风呼呼,似乎也在欢呼这伟大的生命之源——太阳的升起。

    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陶醉了。它恬静、从容而又色彩斑斓。我惊叹:为人类驱散黑暗、送来光明的太阳,她的出现竟是如此地谦逊,毫不“盛气凌人”!

    太阳已经高高地悬在东方的上空,变得炽热起来。我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放眼纵观那“猴子观海”、“骆驼石”等黄山奇景,只见它们全都染上了一层金辉,倍添丰姿,吸引着无数的游人。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捐个微笑

    队伍很长。

    站在我前面的是母女俩,母亲牵着女儿的手,女儿仰起脑袋奶声奶气地背着唐诗,背完一首,就向母亲讨表扬。年轻的母亲不吝啬,反复竖起大拇指,鼓励女儿再接再厉。

    捐款台上的“设施”很简陋。一张桌子上摆了个用红纸包裹的募捐箱。纸上有字:“向地中海贫血儿童献爱心。”站在我前面的年轻母亲捐完了款准备走,守在募捐箱旁边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姑娘似乎被可爱的还在背唐诗的小女孩吸引住了,拦住她的手,逗她:“小妹妹,妈妈给患病的哥哥姐姐捐钱了,你捐点什么呀?”

    小女孩不作声,抬头看看她妈妈,又看看弯腰跟她说话的姐姐,手在口袋里掏了几下,什么也没掏出。嘴一撇,竟哭起来。原本只想逗逗孩子的姑娘慌了神,脸涨得通红。显然,她自己也是个大孩子,面对意外,乱了方寸。她尴尬地站着,满脸歉意地看着小女孩的母亲。年轻的妈妈却没慌,边给孩子擦眼泪边说:“洋洋,你给姐姐笑一个,你说我就捐一个甜甜的笑给患病的哥哥姐姐。”小女孩真的立刻笑了.泪水还挂在她的眼角.她还在哭泣着.那笑也就显得很别扭。别扭得让旁边的我,也差点忍不住乐出声来。

    母女俩已经朝前走去,我往募捐箱放着钞票,目光还在追随她俩。那个漂亮的小女孩又回过头,一次,两次,三次,每一次脸上都带着甜甜的笑。我数得一清二楚,她一共捐了六个天使一般的微笑。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有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