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城厢片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玫瑰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绿的玫瑰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选文有删改)

(1)、此文中,作者描写了两种各是在怎样环境中生长绽放的花?其用意是什么?
(2)、赏析第⑧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些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如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3)、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有什么含义?
(4)、第⑩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代人的年

曹文乾

    一进入腊月,街上到处挂着大红灯笼,一张张琳琅满目的年画绚丽多彩,透露出新春的气息,年货市场更是火爆,人们大包小包地把年货争相拎回家,到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一眨眼间新年又来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过年的认识也就不一样。父辈们惧怕过年,我们小时候望过年,现在的人顺其自然,对过年既不怕也不盼。

    据奶奶讲,有一年除夕,她早早起床,生了一大堆火,然后去打理安顿她的九个儿女。那时娃儿们没衣穿,男娃子便在肚脐处用一块“遮羞布”缠住,这就算是穿衣了。父亲九兄妹把小脚丫插进热灰里,围坐大火笼,活像几只灰老鼠。奶奶那天为全家人准备的团年饭是“野菜面子汤”(将小麦面兑水搅拌而成的面疙瘩与野菜煮沸)。全家人正端碗吃着,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哐咚哐咚”的军靴声,这是日本鬼子进村大扫荡来了。奶奶紧紧抱住她的幺儿子一一我的父亲,心一下子悬到了嗓门眼,万幸的是日本鬼子总算没有闯进屋来。

    父辈们那代人,到了过年那天总算可以吃上一口白米饭,真真切切地体昧纯米饭的滋味,365天解一次馋,因而望过年也是人之常情的。

    大概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有一次过年,父亲手里拎着从生产队分来的一厅半猪肉和3斤菜油,满脸的欢喜。他孩子般的一边大声嚷嚷:  “过年有肉吃哕!”一边手舞足蹈。我依稀记得那次年饭桌上,母亲摆上了12个菜,那可是一年中最丰盛、最可口的饭哩。

    我小时候,一进腊月就天天掐着指头算还有几天过年,盼过年是因为那时候很穷,平时生活都是吃一些红薯和菜饭,甭说猪肉、饺子了,等到过年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有了,我们就狼吞虎咽一饱口福。平曰里也没有新衣服穿,因为一没有钱,二没有布票,那个时候凭布票购布匹,每人每年划不到一件衣服的布匹,我们5兄妹就轮流地买布做衣服,老大穿不了的衣服就老二穿,老三老四老五依次“捡旧”,直至这件衣服补丁连补丁。过年还有我们男娃子最喜欢玩的鞭炮,平日里听不见鞭炮声,也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可以放鞭炮。

    拜年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活动。记得有一年正月初一,我和堂兄姐弟们去给父辈们拜年。当时,三妈居住较偏僻,我们十多人结伴而行,便派大哥作为代表去给三爹拜年。大哥拜年归来告诉我们,三妈特高兴,还为他煮了一个荷包蛋。我们听说后,个个后悔,当初该跟大哥一同去的。于是乎,我们浩浩荡荡蜂拥而至直奔那山旮旯的三妈家。到了三妈家,我就担心得很,三妈有没有这么多鸡蛋啊,我眼珠子骨碌碌她盯着三妈的厨房,可就是不见三妈灶里冒出烟来。看来荷包蛋是没有指望了。临走的时候,哥哥姐姐们一个劲地往我小小的衣兜里塞“豌豆”(蚕豆)、“苕皮子”(红薯片)。我心想,今儿哥姐们咋对我这么宠。可脚下刚迈出三妈的家门,哥姐们把我的衣袋抢得个精光。

    成年后的我们总用一种平常的心态去应付过年。因为幸福一直萦绕着我们。平日里想吃就“嚓嚓”地剁它几块五花八门的家禽野味。只要经济宽裕,心想就能成。因此,一年365天,每年你都可以杀猪宰羊,每天你可以去泡餐馆,安逸地享受,拥有幸福的日子真好!

现代文阅读

小店除夕

肖复兴

去年夏天,我们社区里新开了一家小店,主要卖蔬菜水果,兼卖米面油盐。小店虽小,也算是五脏俱全,方便了社区人家。己亥年除夕,小店还在开着,要开到下午,专门等着那些工作忙碌晚回家的人,可以到这里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尤其是过年包饺子的韭菜。

小店虽然只开了小半年,但天天往来,已经和大家很熟悉,成为街里街坊一般亲切。人们早已经看得门儿清,是从河北乡间来北京打工的一家子经营这个小店。父亲和母亲整理果菜,不时地清扫一些挑剔的顾客随手掰下的菜叶,儿子开一辆面包车负责进货,儿媳妇在电子秤前结账收银。沙场点兵,倒也各在其位,一家人忙忙碌碌,脚不拾闲,把小店弄得井井有条,红红火火。

父母和儿子都是扎嘴的葫芦——不大爱说话,儿媳妇爱说,嘴也甜,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叫得很亲,人们都爱到小店里买东西,省了走路到外面的超市去,像是又回到过去住胡同的时候,胡同里的副食店(过去我们管这样的小店叫作油盐店),虽然没有现代超市那样繁华,却绝对没有假货过期货或缺斤少两。如果忘记带钱或者带的钱不够,完全可以下次再补上。如果是老人,买的东西多,儿子会主动上来帮你扛回家。如果你生病了,下不了楼,出不了门,只要你和小店扫下了微信,在微信告诉一声,他们可以送货上门。小店成了大家的菜园果园后花园和开心乐园。

除夕这一天,小店开到了下午,然后,他们全家坐上儿子开的那辆面包车,回家过年。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只要不耽误除夕夜的饺子和鞭炮就行!儿媳妇笑吟吟地对来到小店里的客人,一遍又一遍重复说着,脸上一遍又一遍绽放出甜美的笑容。

有人给小店送来福字和剪有卡通猪的窗花,这一家子都贴在了小店的窗户和房门上。人们说,是让你们带回家过年贴的。儿媳妇笑着说:现在就是过年了,贴在这里,我们不在,也显得喜兴,让它们替我们看店!

下午两点多了。小店里剩下的货物还有不少,特别是水果,香蕉、苹果、梨、橙子,还有新鲜的草莓和刚进不两天的阳桃。如果卖不出去,他们又带不走这么多,这一走,得过了正月十五才回来,全都得烂在这里。儿媳妇还在一直笑吟吟地结账收银,和街坊说着过年的话,爹妈的脸色有些发沉,心里一定担心这么多卖不出去的水果,都砸在手里可怎么办!

吃过午饭休息过后的街坊们,专程到小店里买东西的不多,路过这里的不少,一看小店还开着门,这一家子还没有回家过年,都走进小店,好奇,也关心地看看,问问。 自从社区里有了这家小店,这里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热闹得很,也让人们亲近得很。以前买个菜买个水果,就是买瓶酱油,也都得跑老远去超市,超市很大,进去了,就淹没在人海里,谁和谁都不认识。有了这家小店,人们出家门抬脚就到,进来都是街坊,相互搭个话,越来越熟悉,越说话越多,小店成了大家的一个公共客厅,买了菜,买了水果,买了酱油醋糖,还交流了好多信息,说了好多家长里短的亲切的话。

儿媳妇见这么多人进来,高声叫喊着:“所有的东西都半价处理了呀!”街坊们都明白了,油盐酱醋糖,一瓶子一瓶子,一袋子一袋子,放在这里没问题,这些蔬菜和水果,必须得都卖出去,要不就损失了啊,那都是钱,都是这一家子的辛苦的血汗呀。于是,不管需要不需要,进来的人,每个人手里都从货架上取下点儿东西,不一会儿,儿媳妇的电子秤前,居然排起了长队。儿媳妇把东西上秤称好,打出小票,递给人们,不忘说句:“阿姨,您看看,小票上是不是打上了半价,要不是,您告诉我一声。”人们说:“不是半价,我们也会买的!”还有人对儿媳妇说:“待会儿回家,我会告诉街坊,让大家都来,你放心,这点儿东西都能卖出去!”

我站在队后,听着这些话,心里很感动。在这座陌生的社区里,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亲切而贴心的话。普通百姓之间的良善,是温暖彼此最美好的慰藉。过去的一年,哪怕有再多的不如意和委屈,这一刻,也都随风而去。一年四季,有这样的一个年要过,真的很好,值得期待。

四点左右的时候,我专门到小店门口,货物真的都卖出去了。这一家正在打扫房子,然后锁上门窗,看见了我,向我挥挥手,鱼贯般挤进面包车。面包车鸣响一声喇叭,扬长而去。望着车远去,西天正落日熔金。

【注释】①选自《正是橙黄橘绿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