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鲤鱼和泥鳅

宁书科

    我在青铜峡工作20余年,学会了捕鱼。青铜峡濒临黄河,渠道如网,湖泊、水坑星罗棋布,是个捕鱼的理想所在。我有两张渔网,每到星期天便外出捕鱼,每次都能捕到很多鱼,但大多是鲤鱼。自己吃不完,便送给邻居们分享。

    一次一位邻居向我要几条泥鳅,说是当药引子治病。可我几次都没有捕到泥鳅。是泥鳅太狡猾了吗?不,从我数年的捕鱼经验来看,泥鳅并不狡猾,那为何捕不到呢?原来每次撒网抛出去,泥鳅闻声就朝泥里钻,极难捕到它。鲤鱼就不同了,听见撒网声,就跳到水面上逃跑,水面阻力小跑得快,但渔网抛出的速度更快。鲤鱼被渔网罩住后,________往下钻,________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再者,我在捕鱼前,首先要观察一下水面,看看水中是否有鱼,我在岸边静坐不到十分钟,便有鲤鱼跃出水面,发出“啪啪”的击水声。它首先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捕它就“有的放矢”了。

    鲤鱼失败的教训首先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炫耀自己;再就是不肯低头、不愿钻到污泥里去。它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就在所难免了。泥鳅和鲤鱼恰恰相反,该低头时则低头,该钻泥时就钻泥,它不像鲤鱼一样一辈子困在自以为是的“网”里。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鲤鱼被渔网罩住后,往下钻,继续抬头跑;此时只要它能低头钻下去,或许能逃过一劫。它的悲剧就在这里。

(2)、每次渔网抛出去时,泥鳅和鲤鱼分别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请从文中的四字词语(至少两个)归纳概括鲤鱼的特点。
(4)、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逆境发愤的司马迁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逆境中发愤,终于完成了《史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司马迁38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太史令官职,开始大量阅读各种史书,整理历史资料,经过多年苦心准备,正式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

    不幸灾祸突然降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同情降将李陵,被汉武帝处以残酷的宫刑。这使司马迁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到极大的痛苦,在人格上遭到极大的侮辱。对此奇耻大辱,司马迁痛不欲生,几次想要自杀。

    但前人逆境奋发的事迹激励着他。他想到:周文王被囚禁,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流放,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还写了《国语》;孙膑的膝盖骨被剜掉,写了一部《兵法》。在前人发奋成功的精神鼓舞下,司马迁忍受着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痛苦,将个人屈辱置之度外,继续授入《史记》的编写工作。经过前后几十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①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把逆境变为前进的动力。

②逆境往往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助人成熟,催人进取。

③能够正视逆境,与逆境抗争的人一定能锻炼出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取得非凡的成就。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度地集中在脸上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上一副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的身材高大,但是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一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它已油渍斑斓。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发在我的头上。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两个石匠正在山下挥汗如雨地工作。恰巧,有一位哲人途经此地。

    ②哲人就问其中的一个石匠:“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那个石匠点了点头,一脸无奈地说:“是的,我每天都要面对一些毫无生命的石头,为了完成一件雕塑,有时不知要磨坏多少根铁锥。”说着,他就伸出满是老茧的手掌给哲人同情地望了他几眼。

    ③那人又走到另一个石匠身边问:“你不觉得做石匠非常辛苦吗?”

    ④那个石匠送给哲人一个憨厚的微笑,说:“累是累了一些,但是我能用手中的锤子和铁维(赋予  给予)那些石头以生命,感到很(快慰  欣慰)。尤其是当我雕刻出的那些作品,被运送到很远的城市摆放时,就会有许多人看到我的作品。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也为此而感到自豪!”

    ⑤听了之后,哲人拍了拍那个石匠的肩头说:“幸运之神也会为你自豪的!”

    ⑥许多年以后,(第一个石匠    第二个石匠)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雕刻师;他的每一件作品都能卖到很高的价钱。而(第一个石匠    第二个石匠)仍然在愁眉不展地做着与从前毫无分别的工作。有时生活给予每个人成功的机会是同等的,只是人们所处的心态不同罢了。有的人满怀苦恼,把手中的工作视为无奈之举,得过且过,结果也就一事无成;有的人则用一种愉悦的心态来对待工作,用自己的热情去构筑未来,所以生活就把美丽的收获给了他们。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