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二)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胡耕

    ①人言即信。

    ②从字的结构可见,仓颉老祖用意深远。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理念中,有五个非常重要的字——“仁、义、礼、智、信”,可以说这五个字涵盖了中国人理想的人格精神。其中“信”字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其它四个字的基础。“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很难想象一个不诚实的人能够有仁爱之心,做义气之举,讲礼貌之言。因此可以说,“信”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最推崇和最依赖的精神理念。它是超越了时代和阶级的一种至高人格标准。

    ③中国历史上就不乏“信”的经典。孔子的学生曾子,因为妻子随口答应要杀猪给孩子吃,他不愿言而无信,也不管乡亲笑他迂腐,说服妻子,并一起杀猪,煮了肉分给孩子和乡邻们吃;《喻世明言》中的汉朝书生范式与张劭约定两年后在他家见面,范式游魂千里迢迢赶来赴约;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宣布谁能搬动立在门口的木头就有赏金,后来他果然给搬动木头的人以重赏……

    ④言而有信,行而有果。信,必然使人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

    ⑤古人云,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必衰。当今社会,“信”尤显重要。一个人要时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说了就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言而不信,何以为言。”“一言百系”就须“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可以说,在人际交往中,“君无戏言”,更不可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失信必寡,寸步难行。时下,流行信用卡,有人说,它是一种时尚潮流、个人身份的象征,有人却戏谑:有信不用卡,无信才用卡。信用被卡住了,就需要这张卡片当通行证。

    ⑥“信”的丧失,常常让人言中的陷阱机关显得太多。现如今,很多时候人言不仅不可信,而且是“人言可畏”。怎样让人言不仅不可畏而且可信呢?前日,与一位诗友谈论信息,他高深莫测地进行了一番剖析,让人醍醐灌顶:“人言”为信,“自心”为息。对信息发布者来讲,若想确保自己的信息算得上可信的“人言”,就要进行一番“自心”的检点。对信息的接受者来说,“人言”是否有诈,是否可信,尚需用“自心”做出冷静清醒的判断。信息能让你发达,也能让你败家破产、身陷囹圄。人言固然不少,鬼言也很多,否则怎么会有“信息垃圾”和“信息战”之说呢?

    ⑦人言若非信,自心当忏悔。如今懂得“信”的人太少了。许许多多的人一方面在谴责社会种种恶劣行为的同时,自己却偏偏忘了“信”的根本,心外求心,误入歧途。

    ⑧信,就是一面亮澄澄的镜子,每个人对着照一照,其义早已说得清清楚楚,只是人们在一旁谁也不愿意去揭穿而已。

    ⑨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们在召唤“信”的回归时,切莫忘了自己。

(1)、下列选项中的“信”,与文章标题“信”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信口开河 B、愿陛下亲之信之 C、通风报信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第③段列举中国历史上“信”的经典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文章通篇围绕“信”展开论述,其中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否调换?并说明理由。
(4)、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细读文本并结合“链接材料”,阐述你的观点。

【链接材料】①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摘自《中国剪报》2016年第55期)

②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举一反三
阅读《谁能润泽我们的生命》,完成下列小题。

    ①书对我而言,犹如空气。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我,时时刻刻都需要它。

    ②自童年开始,我便明白,肚子饿了,找食物吃;眼睛饿了,找书看。我的双眸,时时都处在饥饿的状态中,只要一书在手,我便如蚁附膻,既有“蚕吞桑叶”的快乐,亦有“蜂儿采蜜”的满足。

    ③略识之无,我便发现,屋子里的每一寸空隙,都漂浮着一缕一缕的书香。视线所及之处,有书;视线不及之处,亦有书。高高低低地叠着、密密麻麻地堆着;疏疏地散放着、齐齐地排列着。书和屋子,你依我依地化成了一个圆满的整体。在那如饥似渴地从书籍汲取营养的童稚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是捉襟见肘的。书却为我营造了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④父亲总是买书,不是一册册地买、而是一摞摞地买,当他把书提进门时,忙家务的母亲总是很快地把湿漉漉的手抹干了,把那一摞书当成瑰宝一样地捧过来,欢天喜地地拆看。

    ⑤万籁俱寂时,母亲在荧荧灯火下执卷而读的样子,真是美丽。微鬈的睫毛静静地在眸子下方印着扇形的影子,脸上浮着一抹蜻蜓点水式的、若有若无的笑意。

    ⑥她低头看书,我仰头看她。她快乐地沉浸在文字那个神秘莫测的世界里,而我,向往那个世界。于是,跌跌撞撞地闯了进去。最初,一知半解,等一进入情况,便痴痴地迷上了。书,自此成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⑦成家之后,整间屋子氤氤氲氲都是书香。我站着读、坐着读,躺着也读。我读书的时候,孩子也人手一册地读。一家大小静静地、齐齐地读书的那种感觉,美好到了极致,幸福到了极点。

    ⑧阅读,是一种多功能的活动,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活动。许多散文和小说,都不着痕迹地蕴藏着隽永可贵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它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地流入读者的内心深处,那种影响力,是巨大而深远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过:“要成为出色的漫画家,非得喜欢读书不可。画只是技巧,出色的漫画,出自无穷的想象。不读书,就表示没有好奇心,怎么可能画出精彩的漫画?”

    ⑨实际上,阅读所能带来的脑力冲击,大得超乎想象。它足以将水面上的一个小涟漪化为滔天巨浪,从而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⑩阅读带来的巨大快乐,是任何其他的活动都难以相比的。当它让你哭时,那种感动,能够进入心坎很深的地方;当它让你笑时,那种快乐,像是融化在心上的一块糖。它时而像铁锹,在你心叶上挖出一个个痛楚的窟窿;时而像辣椒,辣得你汗如雨下却又拍案叫绝。有时,它像雷像电,狠狠地劈下来,将迷糊混沌的你震醒;有时,它又像云像雾,让你腾云驾雾、浑然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

    ⑪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以书为种子,在孩子的心田里种下了一株快乐的树。这树,永不枯萎。

 2024年央视春晚创意服装秀《年锦》惊艳全网,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中国名“锦”,老师收集了中国“四大名锦”的资料,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南京云锦

大家对“天衣无缝”这个词都很熟悉,但对所谓的“天衣”却知之甚少。其实“天衣”指的就是云锦。“云锦”是南京传统提花丝织物的总称,在“中国四大名锦”中位列首位。其成品色泽光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因此得名“云锦”。云锦之美不似人间物,更似天上衣,所以云锦还被称为“天衣”。它是元、明、清王朝皇室,官吏士大夫阶层及其家眷所用织品。

成都蜀锦

蜀锦是织锦历史中最悠久的一种锦,可以追sù( )到上古时期。蜀锦的图样取材广泛,不仅有动植物、山水、几何,还有神话传说、将相故事等。蜀锦大多以经向彩条为基础起彩,并彩条添花,其图案繁华、织纹精细,独具一格。蜀锦质地坚韧而丰满,纹样风格秀丽,配色典雅不俗,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宋锦

宋锦兴盛于宋代苏州,故称“苏州宋锦”,又分大锦、小锦、彩带等品类。大锦亦称“仿古锦”,花色有40多种。宋锦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为图案素材,纹样风格秀丽严谨,色彩典雅素朴,具有典型的江南丝绸色彩特征。苏州宋锦,质地坚柔,色泽华丽,图案精致,呈现了大自然草长莺飞的动人景象。

广西壮锦

壮锦又称僮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丝织品,产生于宋代,一般以棉纱或麻纱股线为经,以蚕桑丝为纬织造。壮锦传统的纹样有花、鸟、兽等图案和“卐”“双喜”等文字组合而成的。这些纹样不仅是美丽的装饰,还蕴含着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壮锦的线条粗壮有力,常用几种不同颜色的丝线织成,色彩斑斓,对比强烈,具有粗犷的艺术风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