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化练习-18 月光启蒙 苏教版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教我学会忍让

    世人的性格多有差异,母亲属于最能忍让的那种。在母亲的为人处世中,她考虑更多的是别人的感受,别人的利益,而非自己。

    记得小时候,我们要是在外面受了委屈,跑回来哭诉时,母亲总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想想你自己,或者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思考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有没有错?”说实在的,这话听起来不中听,但事过一想又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话很有道理。

    只要是周末,我们家里总是坐满了人,乡亲们都愿意到这里来坐坐。每次客人走后,母亲总要仔细地打扫一遍,从不埋怨,她永远是笑脸相迎,笑脸相送,仿佛这一切都是她应尽的义务。

    母亲不仅对乡亲们这样,对我们带来的朋友也这样。一段时间,我和哥哥都把自己的朋友带回来,家里简直变成了个娱乐中心,唱歌的、跳舞的、打牌的,干什么的都有。

    母亲笑呵呵地在厨房里忙碌着,有几个朋友去帮忙,母亲就跟他们聊人生、聊快乐,说得几个朋友都肃然起敬,那模样就像是学生在仔细聆听老师讲课。

    母亲从不议论别人的是非,她思索更多的是自己不对的地方。她自己这样做,也要求我们这样做。有一次母亲听到我们非议单位的领导,便说:“孩予啊,做人可不能这样啊!”我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一味地忍让只会让别人觉得你好欺负,老实人吃亏。”她说:“人嘛,活一辈子不就是图个快乐嘛,只要心里踏实了,吃点亏也没什么的。”话从母亲的嘴里说出来,我们连反驳的能力都没有了。

    母亲的这些话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现在,我常常会思索她的话,也试图努力向母亲看齐,但是我知道,要达到母亲那个高度会有多难。

(1)、读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母亲的话“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3)、是母亲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的童年,是母亲培育我们茁壮成长,是母亲把我们引上了成功之路……请写一首诗或写几句话来赞美伟大的母亲。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脚比路长

    古老的阿拉比国位于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侵蚀,使城堡变得破烂不堪,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美丽而富饶的卡伦。

    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大儿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了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二王子策马穿过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一片辽远的大漠吓退返回。

    一个月后,三个王子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又过了五天,小王子       地回来了,       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国王       笑了:“                                                                。”

    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路?”

    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去抵达。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一往无前地行进下去,就会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课外阅读。

三只兔子不可追

    儿时,我家住在一个乡村学校附近。我们姐弟三人,跟着乡村的孩子捕鱼捞虾,我父亲端起我们捞的一盆鱼虾,全掀翻在河沟里。我们跟着其他的孩子上山打柴,我父亲一把火,将那堆柴火化为浓烟和灰烬。其实,那时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在这样做之后,总恶狠狠地留下一句话:将军路上不追兔!对父亲的乖张行为,我们大惑不解。

    后来,父亲给我们讲了一个楚王打猎的故事。在狩猎的现场,一只兔子从草丛中蹿出,楚王弯弓搭箭,正要射猎时,忽然从他的左边跳出一只山羊,于是他把箭头对准了山羊。正在此时,右边又跳出一只梅花鹿。楚王又重新掉转箭头对准了梅花鹿。忽然从树梢飞出了一只珍贵的苍鹰。楚王最终选择了苍鹰,待要瞄准时,苍鹰已迅速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远遁而去。待到楚王回头来找其他的猎物时,前面的目标早已无迹可寻。楚王拿着箭比画了半天,结果一无所获。

    听懂了故事,才明白父亲前面说的话。自此姐弟三人心无旁骛,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儿时代,教室之外嬉戏玩耍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废的一生;青年时代,校园之外名利富贵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虚荣的一生;中年时代,社会上灯红酒绿是一只诱人的兔子,你若去追赶它,它就带给你堕落的一生。

    当你要赶路时,不要被草丛中蹿来蹿去的兔子弄得眼花缭乱,从而偏离了前进的方向,记着自己是赶路,唯一要干的是:看脚下,看前方。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沙漠较量的女人

    当听到记者称荣获第四届“中国十大女杰”的殷玉珍为“和沙漠较量的女人”时,殷玉珍摇着头说:“和沙漠敢较量、斗气,是后来的事了。一开始,我哪敢和它斗气?我是怕得不行呀!”

    1985年,年仅20岁的殷玉珍,从陕西省的一个小村子,嫁到了内蒙古毛乌素沙漠的腹地——乌审旗的井背塘。说是村子,其实只有他们一家人,方圆几十里是茫茫无际的沙漠。新房竟是半掩在黄沙里的一个地窖,人要深猫着腰才能进去。一起风,黄沙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小屋随时都有被沙魔呑噬的危险。风一停,一家人就得赶快用铁锹把门口和屋顶的沙子往外铲。她暗下决心:这辈子宁可治沙累死,也不能让风沙给欺负死。

    这年秋天,殷玉珍用一头羊换回600株树苗,用驴分6次驮回了家,把自己的房前屋后都围种上。第二年春天,栽下的树竟然全活了!一家人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初尝甜头,更加坚定了殷玉珍种树的决心。

    为了买树苗,她每年都要喂几口大肥猪,卖肉换钱。除了维持正常生活外,家里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种树上。有时凌晨3点,就到19公里以外的苗圃驮树苗。一次,3头牛好不容易爬上一座山,可随之而来的一股大风,把苗垛子刮到了坡底。殷玉珍一次又一次地把苗垛子重新抬上了牛背。还有一次,她和丈夫正在离家几十千米外挖树坑,突然间来了沙尘暴。沙丘开始向他们所在的方向移动,他俩被吓坏了,赶紧向家里跑;可由于眼睛睁不开,半天也找不到家。后来,还是循着自己家的狗叫声摸到了家里。

    多年与沙漠的较量,使殷玉珍摸索出一套治理流动沙丘的好办法: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这大大加快了治沙速度,也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现在,她每年植树的控制面积都在3000亩以上。在殷玉珍看来,治住沙了,才能种上地,有了好地,才能喂牲口,把牲口卖了,才能增加收入,然后再投到治沙上,形成良性循环。去年,她除了种一些常规作物外,还种了西瓜、哈密瓜、桃树、杏树、葡萄等经济作物。如今,殷玉珍已勾勒出一个“生态经济园”的雏形。据林业部门最新测定,到目前,殷玉珍的治沙造林面积已达5.548万亩!

    殷玉珍,这个在毛乌素沙漠创造出奇迹、营造绿色的瘦弱女子,让我们又想到了成语----人定胜天。她说,等明年夏天,她会用自己亲手种的水果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当然,还有那漫山遍野的绿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