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阅读训练-3 烟台的海 苏教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家乡的海

    我爱家乡的海。她是一幅彩色的画,时时刻刻印在我的心上;她是一首抒情的诗,时时萦绕在我的心间;她是一曲迷人的歌,时时回荡在我的耳边。

    夏季的风,悄悄送来海域傍晚醉人的气息。我漫步在海边,远眺大海,海天相接处还燃烧着玫瑰色的霞光。温柔的海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涟漪,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容;涛声阵阵,那是大海唱着优美的歌;层层海浪向岸边滚动,那是大海美丽的裙褶;排排浪尖上跳动着的晶莹浪花,那是大海绿裙上俏丽的花边……

    我向远远的海面上的“小青岛”望去,那被葱郁的绿树染绿的小岛,正沐浴在橘红色的晚霞中。那屹立在大海中,守在海城大门外的小岛,给海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远方的客轮,把她看成迎宾的使者,她的奇姿迷醉着中外游客的心。

    海面傍晚的美景,仿佛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面。美啊,家乡的海!

    夜幕垂下来了,街灯亮了,桥上华灯齐放。

    我在桥边的长椅上坐下,那墨绿色的大海就像抖动的绸缎。“小青岛”上的航标闪烁着神秘的红光。岸边的街灯倒映在水中,恰似神话中龙宫的灯火。海浪轻柔地拍打着桥基,哗哗……多美的旋律呀!我仿佛置身于神话仙境,心儿陶醉在迷人的夜色中。

    家乡的海呀,我深深地,深深地爱着你。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正确的句子是(    )
A、温柔的海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涟漪,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容。 B、温柔的海风/轻拂/海面,海水泛着/涟漪,涌着碎浪,那是大海/迷人的笑容。
(3)、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使用了的修辞方法,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组句子。

仿写:

(4)、短文结尾为什么要连用两个“深深地”?如果去掉一个,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领养

    一个失去了双亲的小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住在楼上的一间卧室里。一天夜里,房子突然起火了,奶奶在抢救孙女时不幸被火烧死了。大火迅速蔓延,一楼已是一片火海。

    火焰已经封住了所有的进出口。小女孩出现在楼上的一扇窗口,哭喊着救命。邻居已呼叫过火警。人群中传播着消息说:消防队员正在扑救另一场火灾,要晚几分钟才能赶来。人们只能无可奈何地站在外面观望、着急。

    突然,一个男人扛着梯子出现了,梯子架到墙上,人钻进火海之中。他再次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孩子交给了下面迎接的人群,男人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调查发现,这孩子在世上已经无亲无故了,几周后,镇政府召开群众集会,商议谁来收养这孩子。

    一位老师愿意收养这孩子,说她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也想收养这孩子,他说孩子在农场会生活得更加健康惬意。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述说把孩子交给他们抚养的种种好处。

    最后,本村最富有的居民站起来说话了:“你们提到的所有好处,我都能给她,并且能给她金钱和金钱能够买的一切东西。”

    自始至终,小女孩一直沉默不语,眼睛望着地板。“还有人要发言吗?”会议主持人问道。这时,一个男人从大厅的后面走上前来,只见他步履缓慢,似乎在忍受着痛苦。他径直来到小女孩的面前,朝她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的手上和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孩子叫出声来  这就是救我的那个人  她一下子蹦起来  双手紧紧地抱住了男人的脖子  就像她遭难的那天夜里一样  她把脸埋进他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她抬起头,朝他笑了。

阅读训练

那倾斜的伞

    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下雨。

    每逢“淅沥”声从窗外响起,外公便会来到门口,打开那把墨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我就一蹦一跳地向外公跑去,钻进伞下,挽住外公的胳膊。于是我们便走进这片雨的世界中。

    抬起头,我惊讶地发现头顶的天空不知何时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扣人心弦。望望外公,外公头顶墨绿色的天空已经破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色。“外公,伞歪了。”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我困惑了。“怎么搞的,明明是向我这边倾斜了呀!”外公笑而不语。

    回到家里,我发现外公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外公,你肩膀都被淋湿了,快擦干呀!”“你有没有被淋到呀?”外公问。“没有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

    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是我为外公撑伞。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丹丹,伞歪了。”传来外公微颤的声音。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的,一半是灰色的。我的心热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与外公所做的相同的事。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回到家中,接过外公递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混浊的双眼已泪光点点。

    那是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真情的伞,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从此,我总盼着下雨。

课外阅读。

解开你身上的绳子

    ①小时候,我继承了家族沉默寡言的传统,一开口讲话也是地道的石家庄方言。直到上学的前一天,我妈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在学校就改说普通话吧。”从那时起,我真的改掉了乡音,并且爱上了朗诵。

    ②老师很喜欢我。一天,他把我叫到办公室,交给我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区里要举行朗诵比赛,学校为了迎战,预备在校内进行初选,我将代表我的班级去参加这次选拔赛。当时,我激动得小脸通红,对老师拍着胸脯——保证完成任务!

    ③备战的日子格外紧张,每天妈妈干活的时候,我就跟在她的身后,把那篇朗诵稿反反复复地背给她听。她的“工作”是在每个自然段的头一个字,给我提一下醒。比如我妈说“无”,我马上就能接下去:“无产阶级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可以说,紧张使我脑子的弦绷得紧紧的,一篇由七个段落组成的稿子被我一刻不歇地练习了一个礼拜。

    ④比赛当天,台下黑压压的一片,坐在前排的是校领导和各个年级的老师们。优越的声音条件为我营造了良好的开局,现场气氛一度非常热烈,可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背完第一段的时候,我勉强记起了第二段,顺势再背下去的时候,我的脑子乱了起来,我停顿在那个一米高的砖头讲台上了。全校师生的眼睛直直地盯着我,而我,愣愣地望着天空。突然,在一片空白的惧怕里,我再也忍耐不住了,鼠窜下台……

    ⑤就这样,我的童年记忆留下了一块伤疤。这时,我的老师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伯乐”。他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用很高的声音对我说:“文涛啊,虽然你没有背完。可就你背出的两个自然段来看,声情并茂,很好!假如能背完的话,到了区里,一定能拿名次!”他拍了拍我幼小的肩膀,我的腰杆一下子就挺了起来。

    ⑥这次的教训,让我想了很多。也许人就是这样,在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就容易拿出更大的勇气来面对其他事情。我很快就接受了第二个更为“艰巨”的任务:代表学校,去区里参加比赛。终于,在全区比赛的讲台上,我用稚嫩的童声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迎来了人生第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功。

    ⑦后来,我到凤凰台工作。有一天,老板对我说:“我们要开始一个全新的谈话节目,但是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去邀请很多的嘉宾、名人。”那时候,习惯了经典谈话类节目的我,无法想象在这样的前提下,节目可以做出怎样的效果。

    ⑧在这个大难题面前,我犯愁了,整日整夜,想了很多。当时的播音员说话字句清楚,抑扬顿挫,倜傥光滑。可是,我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却不以为然。一天,我忽然想到,一个播音员或者主持人说话,为什么不可以保持最原始的自然放松的状态呢?这时的感觉,像漆黑的夜色里放进一道月光:放宽审美观吧。我们和朋友之间不也总就不同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吗?我的心“嘣”的一声,一条紧捆着的绳子解开了,阳光洒了进来。

    ⑨本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锵锵三人行》的长途跋涉,在解开一条条绳子之后,我又演绎了《文涛拍案》等多种主持风格。

    ⑩现在,我回首走过的路,有一点体会让我受益匪浅:人的一生,是被一条又一条的绳子捆住的,很多的条条框框束缚着你,让你无法施展。之所以你会觉得别人比你强,是因为他比你先解开了一条绳子,先抛开了一道束缚。从人生的第一课到最后一课,都是学着解开身上的绳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推开生命中一扇又一扇的窗。

课外阅读

最贵的项链

    ①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

    ②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她眼里闪着光继续说,“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姐姐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我相信她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③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    ),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④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_____”

    ⑤“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店主说。

    ⑥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    )。她买不起的。”

    ⑦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盒子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