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语文园地七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国宝——大熊猫(节选)

叶永烈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

    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

    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但由于后来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并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

    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与季节关系很大,冬春季多生活在3000米以下没有积雪或积雪较少的山谷地带。冬天照常活动,没有冬眠的习惯。夏秋两季则多在3000米以上的地带活动。天气炎热时,也常到山沟里的小溪、小河旁喝水,有时候还下水游泳。大熊猫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到处流浪,走到哪里,吃到哪里,睡到哪里。

    大熊猫性情孤僻,平时独来独往,只有在发情期,雌雄才暂时同居。它们的繁殖力很低,一般每胎产一只,有时可产两只。分娩期间多以枯树洞为巢穴。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大熊猫从出生到长大为成体需两年左右时间。

    正因为大熊猫繁殖艰难,存活又难,所以如今我国野生的大熊猫屈指可数,估计只有1000只左右。

    大熊猫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它体态可爱,数量稀少,更重要的是,它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几百万年来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现今的大熊猫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特征。因此,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

(1)、理清全文的思路,把下面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短文围绕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这一中心,分别介绍了大熊猫名称的由来、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大熊猫繁殖率低而且不易成活这一特点。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3)、下列对大熊猫有着“活化石”之称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熊猫体态可爱,数量稀少。 B、大熊猫是有着300万年历史的古老动物。 C、几百万年来,大熊猫的形态构造变化不大。 D、对科学工作者研究古代哺乳动物具有珍贵的价值。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飞行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世界里的“飞行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字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可思议的企鹅

    ①终年冰雪覆盖、狂风怒吼的南极洲,繁衍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的企鹅。它们个个体态优美,步履蹒跚,身披英国式燕尾服,似乎还打着领结,俨然一个个绅士。每逢企鹅集结的冬季,往往有几十万只至百万只企鹅聚在一起,黑压压一望无际,非常壮观。

    ②南极大陆上的企鹅主要是帝企鹅和阿德利企鹅。它们具有超凡的耐寒力,能在零下50摄氏度的严寒中生活。南极的冬季终日不见太阳,狂风怒吼,最大风速每小时可达200~300公里。卷起的冰雪铺天盖地。但企鹅却满不在乎,照样戏游、觅食。

    ③企鹅为什么能在如此寒冷的季节生存呢?原因在于当气温降到零下10摄氏度时,企鹅的热量消耗就降到了最低点。气温再降低,十几只帝企鹅就聚集在一平方米的地方,形成一个似乎龟甲的盾牌。这样其周围的温度就能保持在23摄氏度左右。

    ④企鹅具有难以置信的耐饥饿的特性。常常十几天不吃一点东西,全靠消耗体内的脂肪来生存。在冬季,脂肪可为企鹅提供95%的热量,其余5%则消耗蛋白质。雌雄企鹅每年10月中旬一起从海上来到群居地时,就忙碌地筑起巢来。当时它们个个体大腰圆,大腹便便,雌企鹅体重一般为30~35公斤,而雄企鹅则达34~40公斤。

    ⑤企鹅夫妇忠贞不贰。每逢隆冬季节,南极沿海的封冰不断向外延伸,当外出觅食的雌企鹅要从海上归巢时,离开家园已有200公里了。然而企鹅只会步行,不会飞翔,且企鹅每小时步行的速度不过一公里,真是步履蹒跚。但它们为了找到配偶,不得不日夜兼程,拼命返回,真可谓为了家庭和孩子而历尽艰辛也在所不辞。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 30-50 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 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