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同步训练

课外阅读。

发明家的“老师”

      可以这样说,遍及海、陆、空的千姿百态的生物,都是发明家的“老师”。

从前,有几个船员在北冰洋遇见一条漂浮的小鲸,他们便开船赶去。哪知这条鲸的鳍起了发动机的作用,船员没有追上。船员受此启发,给船装上了“船鳍”,使船航行得更快。后来,又有了仿照鱼类呼吸的原理,制成了“人工鳃”,使潜水员潜入深海。

海豚可以赶超容易船舰或潜艇,这是因为海豚具有流线形体态。它那独特的双层弹性皮肤,成了优良的消振器,能消除湍流的阻力。据试验,用人工仿造的海豚皮做成的鱼雷,航速提高近一倍。

      南极的企鹅平蹒跚而行,但遇到紧急情况,它能以三四千米的时速,在雪地上急驰如飞。原来,企鹅会匍匐在地,蹬起双脚,好像滑雪者。在它的启示下,人们设计出雪地越野汽车。这种无论汽车,用宽阔的底部贴在雪地行驶,时速可达五十千米。

      发明家模仿袋鼠跳跃前进的方法,制成了“跳跃型汽车”。这种新型汽车无需道路,在沼泽、丘陵、草地或沙漠都可通行无阻。

响尾蛇的眼下方有一薄膜,它能在黑夜感知远处动物散发的体温,从而准确地袭击猎物。人们受到响尾蛇的启示,研制出热敏元件,将它装配在导弹里,当作热定位器,就能弹无虚发。

      人们参照蝙蝠在黑夜超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声呐”,进而制成了盲人探路器。

(1)、选字填空。

驰    弛

漠    摸

  疾    松   一张一

  冷    抚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寸步难行——

(3)、填空。

人们受启发,给船装上了,使船航得更快;受的启发,制成了,航速提高近一倍;受的启发,设计出;模仿,制成了;受到 的启示,研制出;参照的原理,发明了“”,制成了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霉菌的功与过

    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是梅雨季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生黑霉也。”北京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也会进入“三伏炎蒸,汗流如雨”的“桑拿天”。这些日子闷热、潮湿,气压变低,为霉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②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常见的有曲霉、根霉、毛霉和青霉等。

    ③人们透过显微镜对霉菌繁衍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开始长出的白绒毛是霉菌的菌丝体,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它用来分解食物,吸收营养。随着菌丝的蔓延,颜色逐渐加深,有黑、绿、灰、棕和土黄色的粉末状细粒出现,这就是传宗接代的孢子。这些孢子有的像绒毯,有的像棉絮,还有的像蜘蛛网。多达几千亿的孢子成熟后,随处散播,当它们到了潮湿、阴暗、温暖、有氧气的环境里,只需要很少的养分就可以再繁殖出新的霉菌。

    ④霉菌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古人们从黄曲霉中提取黄色液体,为皇家染制黄色衣服。腐乳,我国传统发酵食品之一,其生产工艺早在公元五世纪的魏书上就有记载,其中在豆腐上接种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他与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制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1945年.他们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⑤虽然霉菌对人类的贡献无法磨灭,但是它的危害也有目共睹。

    ⑥科学家证实,目前地球上被人类认知的霉菌病毒大约有64200种。仅从一般建筑物中,能检测出并被认定的霉菌病毒就有57种。它们繁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外墙长期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水的侵入,室内墙壁又被化工装饰材料乳胶漆、壁纸等密封起来,这就导致了墙体内过多的湿气难以释放,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霉菌病毒有可能会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⑦霉菌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致命的。1960年,在英格兰一个养殖场里,十万多只火鸡突然倒地,不几天就全部死光了。经过一年的仔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竟是火鸡饲料中掺杂着的发霉的花生粉。研究人员从发霉的花生粉中找到了具有强致癌性的毒性物质黄曲霉毒素。

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

杨志峰

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的地方。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季节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的。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独到的生存智慧。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滩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们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这句话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

⑥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许多多的湿地特别是天然湿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围填海、城市扩张和工农业活动,都在挤压着本已不多的湿地;而在一些湿地周围,过度排放的污染物也超过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所能处理的范围,令“地球之肾”面临“坏死”的命运。但如果某一个湿地系统完全退化,栖居于其中的动植物,还有巧妙的食物网,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美景,也会随之永远消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呵护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需要认真审视的任务。(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大数据时代改变我们的生活

①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到处充溢着数据的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已经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便捷。∥

②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③首先,它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平时,我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完成很多工作。想要的资料不用再去翻阅纸质的书籍,直接用搜索工具一步就能实现,而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休闲放松、购物大数据也能满足大多数人的诉求。

④其次,大数据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水、电、燃气、电视等自助缴费公交卡、手机卡、机动车加油卡等充值汽车摇号、违章记录、银行卡等查询以及手机代开发票查询法院案件进度……都可通过一个个 App应用程序在短时间内搞定。此外,大数据还运用到饭店智能服务、智能家居、智能照明系统等。这都是运用大数据促进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典型例子。

⑤另外,大数据为医疗提供了便利。数据完善了医疗保健,随着医疗记录的数字化,医生和其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正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拯救患者生命的能力。同时,大数据平台可以让从业人员与他人分享预防疾病的知识。前几年的新冠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有效控制,就是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功能,大大降低了患病率、死亡率。

⑥更让人们感到高兴的是,大数据让出行极为便利。如今,人们的出行越来越离不开大数据的帮助,利用电子地图,游客可以在陌生的城市自由行走;忙碌一天的上班族可以查询最快回家的交通方式;出租车司机通过语音导航,知道前方道路情况,避免堵车或超速违章……大数据还是缓解交通压力的利器,它可以预测未来交通情况,为改善交通状况提供优化方案,这有助于交通部门提高对道路交通的管控能力,缓解和防止交通拥堵。

⑦大数据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处,有的功能还在继续研发。∥

⑧尽管大数据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但是,大数据的出现也让我们多了一些烦恼。比如,长期在互联网上工作,会导致人们活动减少,带来眼睛、颈椎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另外,个人隐私的泄露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还有,大数据的使用也让人们逐渐弱化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相信不远的将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很多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