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1单元 1种子 语文S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想她一定是用那双小手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树种才能如此一般大小,闪闪发光!我被一颗虔诚的童心(感染  感动)了,心里充满温暖。望着她那俊秀的脸颊、专注的神情,我仿佛看见在茫茫的山川原野上,一棵棵洋槐树正在(健壮  茁壮)成长,为辽阔的大地撑起一柄柄绿色的大伞。

    _____就这么一点儿_____她摇晃一下小葫芦_____抬起头来_____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_____我笑着点点头_____她(害羞  羞愧)地一笑,轻轻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拿着小葫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1)、选择文中括号正确的词语。

(感染  感动)了     (健壮  茁壮)成长

(害羞  羞愧)地一笑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就这么一点儿她摇晃一下小葫芦抬起头来我们的目光正好相遇我笑着点点头

(3)、选文第一自然段写作者的推想和联想,衬托出了小女孩儿为尽心尽力,赞扬了小女孩儿的美好品德。
(4)、选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小女孩儿的“就这么一点儿”和她的“害羞地一笑,轻轻掠一下额前乌黑的短发”,表现了小女孩儿的个性。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杨布打狗

从前,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哥哥叫杨朱,弟弟叫杨布。兄弟俩从小饱读诗书,对书法、绘画和诗歌很感兴趣,也交了不少这方面的朋友。

有一天,杨布换上一身干干净净的白衣服出门去拜(访  仿)朋友。不料,途中下起了倾盆大雨,杨布没有带伞,四周又没有可以(辟  避)雨的人家,只好顶着大雨赶路。

等他到达朋友家时,已经浑身湿透,成了一只落汤鸡。朋友看到杨布这个样子,赶紧给他拿了一套黑色的干衣服,叫他换上。杨布在朋友家受到了款(代  待),不知不觉天快黑了,那身白衣服还没有干,杨布只好穿着朋友的黑衣服起身告辞,(蹋  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快要到家时,突然窜出一条狗,朝着杨布狂吠起来。由于杨布换了一套衣服,狗已经不认识自己的主人了,一边狂吠,一边准备朝杨布扑过去。杨布十分生气,操起一根结实的木棒就朝狗打去。

杨布的哥哥杨朱闻声赶出来,立刻喝住了狗,然后对杨布说:“你也不必打它。狗认不出你,也不完全是它的错啊!你白天穿着白衣服出门,到了晚上回来又换成了黑衣服,别说是条狗,哪怕是一个熟人,也未必一眼就能辨清啊。

杨布觉得哥哥说得有道理,于是放下了手中的木棍。

(选自《世界最美的经典寓言》,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没人喝彩的工作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去。

    妈妈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亲切地微笑着向我招招手,欢迎我回家。

    但是我满是泪水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进去,一边问我说:“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节目……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只让我在后台工……工作!”我呜咽着,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面擦干净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根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些什么?”

    “那些是小齿轮和螺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当表的指针不走或不准时,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妈妈继续说,“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那些你看不见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意味深长地望着我说:“这是无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够没有的工作。”

    我忽然明白过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活了。

阅读理解

山沟沟里的报春花

    放学了,一队红领中扛着扫帚,抱着柴火,唱着队歌,高高兴兴地走在乡间小路上,他们到哪儿去呢?

    原来,是去奉爷爷家。奉坤祥老爷爷双目失明,家住文庙村,生活很不方便,全靠少先队员的精心照料。

    1983年春天,四川苍溪县远山小学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奉爷爷家的大小活儿队员们都包下了,他们忙里忙外,给奉爷爷送来温暖,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乡亲们说:“我们村里来了小雷锋啦!”

    五个春秋过去了,队员们的活动从没间断,“学雷锋小组”的队伍也壮大了。他们分成两组,轮流到奉爷爷家帮着抬水、煮饭、洗衣服和打扫房屋。

    一次奉爷爷感冒了。周跃才模了下奉爷爷发烫的手,就飞快地跑到乡医院去请医生。医生开好药方,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给奉爷爷抓了药。老队长关伯伯闻讯赶来,看到这一切,他流下了眼泪,感动地说:“多好的孩子呀!”

    夏天,山里的蚊子多。奉爷爷的蚊帐坏了,他们找来竹子,动手支起了新蚊帐。奉爷爷的灶该翻修了,队员们凑在一起,量好了尺寸,设计了姓样,花了一个星期天的工夫,新灶打好了。在奉爷爷屋后的空地里,他们挥动小锄,翻好土地,种上了菜籽。过节了,队员们给奉爷爷送来糖果等礼品。奉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拉着孩子们,眼里含着泪花说:“虽然我看不见世界上的一切,但我的心永远是那么温暖!”

    文庙村的乡亲们称他们是“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学需锋小组”的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山沟沟里的报春花呀,却永远不败。

课外阅读轩。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家虽说不是“书香书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嗜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母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受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