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根据要求作文。

东晋时,太尉庚亮因朝中发生叛乱而逃出京都,打其联合陶侃征讨叛军。见面之后,陶侃见庚亮风流儒雅、气度不凡,颇有好感,于是邀他一同吃饭。酒过三巡,莱过五味,席间气氛渐渐融洽,忽然上来一盘薤(xiè,多年生草本植物)头,庚亮吃的时候顺手留下薤头根部的薤白。陶侃问他:“为什么留下薤白呢?”庾亮答曰:“留下来还可以种。”陶侃由此对庾亮大加赞赏。

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可以进行文学创作,也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结合自己的生活与阅读,展开阐述。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1986年8月11日上午10点,南京。浓郁的梧桐树阴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夏季时装大展销的广告吸引着对对情侣的目光,欢腾跳跃的迪斯科乐曲伴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城市一如平日,生气勃勃,和平繁荣。我在一条小巷口下了公共汽车。与我同时下车的,还有一位身体瘦弱的老太太。她手里挎着菜篮。如果不是那像被人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我也许不会注意她。她步履蹒跚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棵古槐,瞪大了的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随即,她怪叫一声,抛下菜篮,转过身没命地奔跑,还不时抓起路边的脏物向后扬去,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声。

    “老太太又发疯了,唉!”行人驻足,回头。

    她弱小的身躯剧烈地摇晃着,终于栽倒在地,口吐白沫。

    我和几个路人把她送进医院。两鬓斑白的H医生很生气地用听诊器敲着桌子问:“是谁让她到老槐树那儿的?”

    H医生告诉我,这位老人叫静缘,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他惨遭日本鬼子蹂躏,地点正是那棵老槐树下。

    我被极大地震动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里的裂痕。那该是何等的令人发指的暴行!

……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在我两下江南的采访调查中,在我提起沉重的笔时,我悲痛的心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颤栗。限于篇幅,我的叙述难以表达历史灾难之万一;而当年日本法西斯那难以数计的令人发指的兽行,又绝非笔墨所能形容!

    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容颜,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嚎将永远在我灵魂深处回荡。在纪念抗日战争50周年前夕撰写这篇文章,我又感到欣慰——今日之中国,已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作为80年代的青年军人,我又感到自豪——在我们的钢铁长城和火热的胸膛前面,绝不允许历史悲剧再次重演!

    作为历史的回顾,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古国文化,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

    我不想也没必要发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节选自《南京大屠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