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复习十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大事表
时间 |
大事 |
1950年6月 |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
1951〜1952 年 |
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51年占51.15%, 1952年占13.09%. |
1953年12月 |
中央作出《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指明引导个体农民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合作化发展道路。 |
1956年12月 |
全国96.3%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国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1958年8〜10月 |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在全国迅速掀起。 |
1978年12月 |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通过《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
1979年1月 |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队率先敲响了农村改革的鼓点,农业获得大丰收。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
1982年12月 |
在中央指导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主要形式。 |
1983年1月 |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下发,明确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对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和分配方式的改革, 不是所有制的改变。调整产业结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步,是决定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步骤。 |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指出要引导农民联合起来,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时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粮食产量 | 166.83 | 169.52 | 183.94 | 192.75 | 195.05 |
材料三: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丸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