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锁定)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文言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

    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舟尾横卧一楫。挺崖右舟泵奎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③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日“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日“初平山人”,其色丹。

    ④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绝弥勒             腊和纸灰之冒之 B、船背稍夷               真无马邪 C、左臂挂念珠倚           何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已后典籍皆板本
(2)、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径寸之木     其境过清 B、宫室、器皿     中轩敞者 C、听茶声然       止印三二本 D、二黍许       潭中鱼百许头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属事物说明文。全文的结构为“总一分一总”,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B、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咿编的《虞初新志》。 C、题目“核舟记”中的“记”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在这里有摹写的意味。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是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美文赏读:

给大象留水

胡征和

      非洲肯尼亚南部有一个叫桑布鲁的村庄,村庄旁有一条叫米尔吉斯的河流。河水滋润着村庄,让桑布鲁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可近些年来,随着沙漠化的日益严重,水量急剧减少,直至干涸。

      有一年,8个月竟滴雨未下,米尔吉斯河顿失往日的滋润,干涸得与沙漠连成了一体,不分你我。桑布鲁人以放牧骆驼为生,在这样极度干旱缺水的日子里,寸草难生,骆驼们断粮了。于是,村庄首领勒马一声令下,村民们领着驼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目标是离村庄更远的沙漠深处,到那里去放牧,因为那里有他们心爱的骆驼所需要的新鲜植物。

      远离家园,行走在干涸的河床上,勒马他们所带的饮用水很快没有了。对于桑布鲁人来说,水是最宝贵的东西,即使骆驼也不能这么长时间不喝水。勒马知道,其实水就在他们行走着的河床下面,但他不知深浅,一时也找不到水。然而,勒马并不着急。等到夜晚,他从容地让村民以及驼队睡下,因为他知道,自有另外的夜行者会为他们探水,找到水源。

      这个夜行者,就是生活在这一带的大象。大象一天要喝100升水,岂能无水?而大象找水往往是在晚上。万籁俱寂的时候,夜行者大象行动了。它们慢慢地行走在枯萎的河床上,低着头,用长长的鼻子在河床表层不停地扫描。大象的鼻子嗅觉特别灵敏,几百米远它们就能闻到来犯者的异常气味,还有不为人知的是,它们的鼻子能嗅到地下水,在夜间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嗅觉更灵敏。这群体型巨大的探水者,在河床上嗅来嗅去,能准确地辨别哪里的地下水层离地表最近。先嗅到水的大象会兴奋地叫唤起来,招来同伴,聚在一起,纷纷用长鼻子挖河床,三下五除二,就见泉水汩汩。喝足了,它们才又扇着大耳,甩着短尾巴继续夜行。

      第二天清晨,勒马让他的驼队沿着大象的足迹前进。因为大象会帮人的,它们找到水源喝足水后,会沿途留下粪便。只要沿着它们的粪便走,很快就会在河床上找到水。当骆驼在沙漠深处饱饮过后,蓄积了足够的能量,勒马又带着驼队往村庄赶。

      村庄里有一口深井,勒马他们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下到井里,打起宝贵的井水,不光是要给村民和骆驼痛饮,更忘不了回报在荒漠里帮助过他们的大象朋友。他们把打起的水放到外面木制的长长的水槽里,给夜晚路过的大象喝。桑布鲁人有一个信念,要将生命带给每一种生物,最不能忘记的是那些夜间的探水者,如果没有它们,驼队就不可能在远离家园的荒漠里生存下来。

      给大象留水,使桑布鲁成了大象不愿远离的地盘,大象与人相互支撑,顺利度过极旱的难关。如今,只要碰上干旱,桑布鲁就会上演一幕人与动物和谐相依的喜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