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生物入侵者》同步练习

文章从解释这个概念入手,接着,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最后讨论对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看见了大海

阿真

    我是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子,母亲嫌我丢她的脸,也怕出门遭人讥笑,于是,在我8岁前的童年里,我从没迈出门一步。我拥有的只是院子里的一方天空,一群瞬间即逝的飞鸟。

   我8岁那年,父亲死去了。母亲不久也改嫁了,嫁给小镇上一个退休的海员。当时,母亲才40出头,而继父已近60岁。继父要我称他伯伯,并对我说:

    “来,河子,伯伯带你去串门儿。”

    “不!不!”我吓得直往后缩。

    “去外面看看吧,河子,外面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我动心了,于是说道:

    “我长得太难看,还有,我走路一瘸一瘸的,妈说人家会笑话我的。”

     说毕,我不禁哭了起来。

     “放心吧,河子,谁笑话你,我就这样——”继父扬起巴掌做了个揍人的动作。

     我忍不住破涕为笑了。

    第二天,继父带我上街了。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人,我真是怕极了。我羞怯地低着头,两手死死拽住继父的衣角,就像他的一个尾巴似的。   

    “河子,抬起头,别害怕!”继父大声说。

    继父响亮的嗓门立刻引来了许多目光,尤其是和我同龄的孩子,边瞧边嘁嘁喳喳。

      “喂,过来认识一下,小家伙们,这是河子,你们的小朋友河子。”继父亲切地招呼他们。

    于是,他们走过来,友好地问这问那,邀请我和他们玩。

    冬天里,继父的哮喘病犯得很重。睡不着的时候,就让我陪他坐在火炉前听他讲大海的故事。

    “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我听得着了迷:“我能看见海吗?”

   “能,等你再长大些,长到15岁,我就带你去看大海。”

     我的眼前豁然亮了。

     我一年年地长大了,也长高了,懂得了许多事情。按照继父的规定,每天我要做一件对我来说难度较大的家务活。学校不收畸形儿,继父就自己当老师;我每天要学5个生词,并背熟一篇课文。其余的时间,便是听继父那永远也讲不完的海的故事。

     母亲终于走了,是跟一个在门口摆摊的裁缝跑的,丢下我和继父相依为命。

    继父的身体虽然越来越坏,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成天带我去这去那,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每当我做了什么我原先不能做的事情的时候,继父就变得欣喜若狂,仿佛我做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你真能干,河子。”

    我们把看海的日子定在明年的夏天,到那时我就15岁了。继父说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看海做准备。继父说去海边之前,让我必须学会应付一切。

     漫长的冬季熬过去了。整整一个冬天,继父病倒在床上。我一个人在镇子上穿街走巷,为继父请医、买药,办各种各样的事情。我独自承担了全部家务。正在这样的时刻,我觉得自己真正长大了。

     一个春日融融的上午,继父把我叫到床边,慢慢地说:“河子。我就要死了,有件事情我必须告诉你:早在我退休的前一年,医生就说我是过敏性哮喘,必须远离海洋,所以我是永远不能带你看海的。我对你撒了谎,请你原谅我。”

     当时,我觉得非常失望,非常委屈,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准备,到头来却是一个骗局。我伤心地哭了。

    就在这天夜里,继父安安静静地去世了。我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惟一的亲人。现在,我这个畸形女孩是一个人生活了。

    当我穿行在闹市上时,当我熟练地做着家务时,当我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从而每月从她那里得到40元的生活费,我突然明白了继父的“看海”的意义。有无数次,我站在继父的遗像前,悄声对他说:

     “伯伯,我看见了大海,真的,我看见了……”

阅读《涵养创新的精气神》,回答下列各题。

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①最近,围棋“人机大战”在韩国首尔收官,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败给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对此,国人感受到了前沿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成为共识,创新成为当代社会的高频词。

    ②创新从哪里来?首先需要有一种生存与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500年来,世界经济中心几度变迁,背后的重要力量正是创新。创新能力不足,“卖一台电脑只能赚一捆大葱钱,卖十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就会不断上演。当年,钱学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顶风冒沙,在遍地盐碱的兰考创造出多种治沙新招。____________________从根本上说,正是一种报效祖国情牵百姓的理想与抱负,使无数中国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今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涵养创新的精气神。

    ③然而,创新之路上,失败是最亲密的伙伴。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的成功率仅为10%左右。在相当意义上说,创新能力取决于抗打击能力。如果没有对190多次失败的无畏,屠呦呦怎么能提取到青蒿素?倘若不能善待一次次失败,诺贝尔如何能发明炸药?可以说,创新是壮丽的探险,只有不惧困难和挫折,踏着失败拾级而上,方有可能直至梦想的顶峰。

    ④古人云,“日新之谓盛德”。创新兴则国家兴,创造强则民族强。我们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开拓的勇气,涵养创新的精气神,让当代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各方面都能实现爬坡过坎,再上台阶。

(选自《人民日报》2016.3,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①犹如柏林爱乐乐团拥有爱乐大厅,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金色大厅一样,上海交响乐团﹣﹣这个拥有135年历史的“远东第一乐团”,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这标志着上海交响乐团的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②历时6年即将建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闹中取静的复兴中路,这儿原来是上海跳水池,为了与附近的历史风貌保护区相呼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以简朴的陶土作为外立面,建筑顶面配上了柔和舒展的曲面,让整个建筑从高处看像一本摊开的乐谱,与音乐厅之名自然贴合。

       ③与外观的低调不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内部设计有许多亮眼的创意。其中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是当之无愧的主角,承担演出与录音的双重功能。为了拓展功能,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内更是巧用空间,辟出了一条长达80米的音乐互动长廊,进行交响乐的普及教育。

       ④一般来说,建造音乐厅,“看得见的”远远没有“听得见的”重要。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每一个设计都有严格的声学考量。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震动干扰,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采用了隔振器技术,通过安装底部弹簧阻振器的方法,将它们建成上海首个全悬浮结构的建筑。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地处繁华地段,为了阻隔外部噪音,大小音乐厅的外墙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由两堵25厘米的墙与两堵墙中间40厘米的空心距离组成,90厘米厚度的双层墙可以有效隔绝外部声音。

       ⑤在两个音乐厅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建筑设计师与声学设计师共同在电脑上进行了100多次声学模拟测试,确定没有留下声音死角。然后他们又以大音乐厅1:10的比例制作模型,特制了安装仿真人体胸腔的中空假人,作为模型里面的“听众”,巧设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的测试环境。设计师在这个模型中做了4次声学测试,直至测试结果达到理想数值。

       ⑥音乐厅除了演出之外,还兼具了录音棚的功能。前几年,上海交响乐团为著名音乐家谭盾录制电影《卧虎藏龙》的音乐,却苦于没有那么大的音乐棚,只能几十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房间里。这样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可以设想,功能齐全、声学效果极佳的音乐厅,一定会成为演出和录音的理想之所。

       ⑦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的建成,对乐团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对提升观众的音乐欣赏品位,对交响乐的推广和普及,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北京8分钟”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当属贯穿全场的“冰屏”机器人。这24块透明又多彩的屏幕是怎么制作的呢?研发团队采用了透明的LED作为显示介质。不仅因为LED亮度高,足以保证“冰屏”机器人在几万人的体育场中表演效果完美,还因为LED完全是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每块“冰屏”由两块屏幕组成,跨度长3米,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研发团队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制作了结构非常精密的卡槽,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细致到可以用微米计算。这项源自中国本土可以实现透明图像显示的创新设计,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其研发者骄傲地宣称:“目前‘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种工艺世界上也仅此一家。”而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机器人。表演中,它们不仅需要做非常复杂又有艺术特点的动作——像芭蕾舞演员一样一边旋转,一边画出完美的弧形,完整地呈现出舞美创意,而且还需多台协调,最大的难题是运动姿态的多样性与演员表演、演出音乐、地面投影、场地灯光等的高度统一。这不仅要求机器人看到更远、看得更清,同时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并迅速调整。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也是中国在技术领域中完成地又一次升级创新。24个“冰屏”机器人展现了中国翻天覆地的科技巨变,同时也展现了更加自信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

两只活泼可爱、表演自如的“大熊猫队长”闪亮冬奥会舞台。这两位主角与表演中出现的中国结、中国龙、长城、京剧演员、凤凰开屏等传统意象和文化元素共同彰显了中国这一大国的文化自信。这两只2.35米高的熊猫木偶,采用了碳纤维等全新材质,整体重量仅有20斤。在“大熊猫队长”的制作过程中,川北大木偶300多年的历史和独有的传统制作工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熊猫队长的身上传承着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的精髓,流淌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血脉,有着浓浓的中国味道。为了完全贴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道具内置数千个LED小灯,每一个都被固定在相应位置上,密布的丝线细得像纳鞋底的线,制作木偶就像姑娘绣花,一针一线都是功夫活。另外,在熊猫木偶的外挂摄像头上加装云台,与内部演员所使用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双目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相结合,使熊猫木偶内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能够无差别观测到外面的环境。突破传统、创新思维,制作团队攻克了传统艺术融合高科技的难关,经历了反复修改、完善地磨练,克服了新问题接踵而至的考验,将“川北大木偶”与“中国大熊猫”完美结合呈现,赢得了世界的喝彩。

【材料三】

2012—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及投入强度

—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亿元)-----投人强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