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四季如诗”主题学习活动(22分)

  • 1. 积累与运用

    专题一:明“春天”之意蕴

    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的中国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节律,还反映了人们追求和升华“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国传统节日从时序安排上宛如一条由自然节气生成而春夏秋冬的“文化链”。春天,广mào(   )的大地上万物复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节日。人们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阖家团聚、舞龙观灯,尽孝寻根、在慎终追远中享受新春的赐福,准备以的热情投入农耕播种,找寻生命活力的秘jué(   )。

    (1) 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广mào( ) 秘jué( )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连接 接踵而至 充满 B . 贯穿 接踵而至  饱满 C . 贯穿 应接不暇 充满 D . 连接 应接不暇 饱满
    (3) 画波浪线句子为复句,根据分句间的关系,波浪线句子的类型为(   )
    A . 并列复句 B . 条件复句 C . 承接复句 D . 递进复句
  • 2. 根据段落语境,填写古诗文句子。

    秋天的悲凉落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里“戍鼓断人行,。”秋天的联想落在许浑的《咸阳城东楼》里“②。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冬雪融合了天地,慰藉了张岱对故国的思恋:“,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冬雪堵在李白的心里,万钱珍馐也无心品尝,他只能“。”(《行路难》)然后慨叹“雪满山”。

    除以上课文外 , 再默写九上古诗文中含“秋”或“雪”的句子:

  • 3. 《水浒传》和《艾青诗选》中都有“冬雪”的身影,请你参与探究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

    ......

    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1) 结合以上具体诗句,说说“雪”这一意象蕴含了诗人什么情感?
    (2) 结合《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情节,阐述“雪”的作用。

二、“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17分)

  • 4. 现代文阅读

    长生鸟

    【英】西尔维亚•汤森•沃纳

    ①斯特劳贝里勋爵喜欢养鸟。他有欧洲最好的鸟舍,宽敞得连老鹰也不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多年来,其中最优雅的一间“公寓”一直是空着的,上面只有一个标签,写着:“长生鸟。栖息地,阿拉伯半岛。”

    ②斯特劳贝里勋爵不时地从他的代理人那里得到被认为是长生鸟的鸟(连同其费用清单),但这些鸟经鉴定后却是用人工把各种羽毛巧妙地粘合上去的杂种鸟。(A)最后斯特劳贝里勋爵亲自去阿拉伯半岛。几个月后,他找到了一只长生鸟,逐步赢得了它信任之后就把它捉住了,并完美无损地把它带回了家。

    ③【甲】这鸟一到英国,便在鸟类学家、记者、诗人和女帽设计商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断有人来访问它。但它没有被这些赞扬吹捧弄得趾高气扬。当它不再传为新闻,以及来访者逐渐减少时,它也没有表示出生气和怨恨的样子。它吃得很香,似乎对处境感到心满意足了。

    ④维持好一个鸟舍得花费一大笔钱,所以斯特劳贝里勋爵死时,身无分文。这鸟舍被拿到市场上去拍卖了。最终,勋爵的继承人和“奇异世界游乐场”的拥有者波尔罗德先生成交了,因为他出了较高的价钱。

    ⑤波尔德罗先生认为他的长生鸟买得很合算。喂养它花不了多少钱,而且也不在乎孩子们的玩弄,虽然它还不会玩什么把戏,波尔德罗先生认为它不久就会学会一些的。更重要的是,许多人愿意付一克朗的票价前去“一睹真容”。

    ⑥后来生意清淡了。但这长生鸟还是一样美,一样亲切。但正因为它太文静、太古板了,所以人们还是喜欢去看狒狒的滑稽动作,或去观赏那条已经吃掉过一个妇女的鳄鱼的表演。

    ⑦一天,波尔德罗先生对他的经理说:“自从有傻瓜付钱来看这长生鸟以来,有多久了?”

    ⑧ “大约三个星期光景。”经理回答道。“这只鸟不值一养,”波尔德罗说,“更不要说付保险费了。为那鸟保险,我得每星期花上七个先令。”

    ⑨ “公众并不喜欢它,他们感到这只鸟太文静了。问题在于它不会找配偶也不会做其它任何事情。我为了使它交配,已不断地试用了白色装饰的羽毛及美丽的孔雀给它看,给它看过的东西真是多得天晓得了,但它却不屑一顾。”

    ⑩“不知道我们能否用它换到一只活泼的鸟?”波尔德罗先生说。

    ⑪“不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只有这样一只长生鸟。你读过标签上写的话吗?”

    ⑫这稀有的、神话般的鸟是举世无双的。它是专门从东方进口来的,没有配偶,也不想有配偶。当老年来临时就自焚而死,又神奇般地再生。

    ⑬(B)“我有一个想法,”波尔德罗先生继续说,“我们能想某种方法让它自焚再生吗?当然我们事先要为它做好广告 , 以便引起公众兴趣。这样我们就会有一只新的鸟,带上一些浪漫色彩的鸟,具有生动的生活史可讲的鸟。像这样的鸟我们就卖得出去了。”

    ⑭经理点了点头。“我已在一本书上读到过,”他说,“你得给它们准备好有香气的木材等东西,它们会做起一个窝来,在窝上面坐下,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焚烧起来,但等它老了才会这样做。问题就在这儿,我看还在它精力旺盛时期。”

    ⑮“这事让我来做好了,”波尔德罗先生说,“你去弄些香木,我来使它衰老起来。”

    ⑯使长生鸟衰老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把它的食量减少一半又一半,虽然它变得越来越消瘦了,但视力并未减退,羽毛还是像以前一样光泽润滑。取暖器关掉了,在严寒中长生鸟展开羽毛来御寒,似乎一点也不觉得冷。

    ⑰波尔德罗先生翻到一本讲阿拉伯半岛的书,获悉那儿的气候是很干燥的。于是他把长生鸟搬到一个顶上装有喷水设备的小笼里。每天晚上把喷水器开了,长生鸟就开始咳嗽起来。他几乎每天都亲自呆在鸟笼前来嘲弄和凌辱这只鸟。

    ⑱春天来时,波尔德罗先生开始宣传长生鸟已老化了这事,并且签订了拍长生鸟这部电影的合同。最后时机似乎成熟了,好几个星期以来大众对使长生鸟衰老的兴趣被逐步激发起来了。入场券的票价已上涨到二克朗。【乙】场子四周熙熙攘攘。灯光和摄像机都对准笼子。扩音机在向观众播送着即将发生的稀罕的事。

    ⑲ “长生鸟,”扩音机播放着,“在生活上是鸟类的贵族。只有浸在奇异的香水中的最稀有最昂贵的木材品种才能诱使它来筑起它那奇特的巢来。”

    ⑳挑选好了的一堆干净的香气扑鼻的嫩枝和刨花推进了这鸟笼。

    ㉑扩音机继续播着音:“它那东方的姿态,它那柔情的魅力,它那不沾染世俗的高洁……”

    ㉒ “这只鸟在筑巢了!”一个女人在人群里叫喊着。

    ㉓这长生鸟抖动了一下翅膀,它的头左右转动起来,从栖息处摇摇晃晃地飞了下来,随后疲乏地开始拨弄那堆着的嫩枝和刨花。

    ㉔于是摄像机卡嗒卡嗒对准笼子拍摄,照明灯光强烈地照着鸟笼。波尔德罗先生冲到扩音机前惊叫:“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们屏息等待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前,几世纪以来的传说正在付诸实现了,这只长生鸟……”

    ㉕长生鸟安稳地坐在自焚用的木堆上,看上去似乎是睡着了。

    ㉖电影导演说:“好吧,即使这只长生鸟没有比这更大的价值,这样供大家欣赏一下也是有教育意义的。”

    ㉗话音未落,长生鸟和木材起火了,火焰直冲九霄,同时又向四周窜了出去。顷刻之间,大火吞没了一切,照亮了整个天空,这里的一切都荡然无存了,包括波尔德罗先生。

    (1) 阅读小说时,我们可以关注紧凑有趣的起伏情节,根据《长生鸟》的情节,请补全①—④。

    学习小结:由图可知,阅读小说可以聚焦情节的④             (A.巧合 B.矛盾 C.伏笔)。

    (2) 【甲】【乙】两处划线句为社会环境描写,阅读知识卡片,分析它们的作用。
    【甲】这鸟一到英国,便在鸟类学家、记者、诗人和女帽设计商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不断有人来访问它。
    【乙】场子四周熙熙攘攘。灯光和摄像机都对准笼子。扩音机在向观众播送着即将发生的稀罕的事。
    (3) 结合AB两处语句及加点词,分析斯特劳贝里勋爵和波尔德罗先生的人物形象。
    (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曾在他的作品中提到“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你认为《长生鸟》的作者属于哪类小说家呢?

    链接材料:“天真的”小说家率性地写作,是一种不追求深思熟虑的匠心而追求直白袒露出的感情的创作状态。而“感伤的”小说家为了更好的把读者引向中心。将自身对这个世界的怀疑用理智写进小说中,是思辨的,更具目的性的。

    通过阅读链接材料并结合文本,我认为西尔维亚•汤森•沃纳是一位(天真的/感伤的)小说家,因为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4分)

  • 5. 现代文阅读

    什么是好的诗歌

    叶嘉莹

    (一)

    ①中国古人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说到一首诗歌的好坏,先要看那作诗的人,是不是内心真正有一种感动,有要说的话,是不是有他自己真正的思想、感情、意念,还是没话找话,在那里说一些虚伪、夸张的谎话。就是说,是不是果然“情动于中”,这是判断一首诗歌的最重要的标准。

    ②那么什么东西才使作者“情动于中”呢?晋朝的陆机有一篇《文赋》说过:“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在那强劲的、寒冷的秋风之中凋零的落叶,人们看了,就有一种萧瑟的、凄凉的、悲伤的感觉。“喜柔条于芳春”是说,当芬芳、美好的春天来临,我们看见草木那些柔条发芽长叶了,我们就有一种欣喜,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种感动。

    ③对事物都以同情的心对它,更不用说同类的人类。好的诗人有锐敏的感受能力,有丰富的联想能力,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不只是草木,不只是现在的人事,所没看见过的、没经历过的人事都可以感动,这才真正是一个有博大的感情、襟抱的诗人。

    (二)

    ④我在台大教书时,有“诗选及习作”一门课,学生都要练习写诗。我引用《易经·乾卦·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说真诚是作文也是做人最起码的条件,于是一位学生交来了这样的诗作,他写道:“红叶枕边香。”我说我不大能接受。第一,红叶不香;第二,红叶长在外面,在山里,怎样会在枕边呢?但他说这是真实的,老师不是说要真诚吗?原来这红叶是他女朋友寄给他的,上边有香水的香味也说不定,他将红叶和信放在枕边,所以“红叶枕边香”。他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作诗,第一是你要有真诚的感动,第二是你要将这种感动成功地传达出来,让别人也感受到这种感动,你才是成功的。诗歌具有生生不已的生命,你内心中有了感发的活动,这是一个生命的孕育、开始,把它写出来,使之成形,能使读者,甚至千百年后的读者都受到感动,这才完成了这种生生不已的生命。

    ⑤南宋诗人陆游写过两首《菊枕》诗,是纪念他和他第一个妻子的感情的。陆游因母亲的逼迫和他的妻子离异了,但陆游一直不能忘记这段往事,所以老年的时候写了这两首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记采菊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閟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他说,记得当年他的妻子亲自采了菊花,把菊花的花瓣缝入枕囊,如今在曲折的屏风和深重的帷幕间还保存有菊花的幽香,每一闻到这香气就可以使他回忆四十三年前的往事;可是现在在昏暗的灯光下,向谁去诉说这使人断肠的感情呢?这样,他写的菊枕的香就写得很好,就使人感动了。所以,诗不但要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而且要能传达出来,使读者也感受到你的感动,才算完成了诗的创作。

    (三)

    ⑥我说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好诗,是因为他在这“深深”、“款款”两词中,表现了对蛱蝶、蜻蜓的一种真正欣赏和喜爱的感情。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是最喜欢用叠字的,“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它用的叠字是多美好的两个字,是所能找到的最恰当的两个字,不但把外物的“杨柳依依”写下来了,把鸟叫的“关关”之声写下来了,而且把内心看到这个形象,听到这个声音之后,那生动活泼的感受写下来了。杜甫写了“深深”、“款款”的叠字,他观察到了蛱蝶的穿花、蜻蜓的点水,它们的感情和姿态。他对于蛱蝶、蜻蜓为什么有这么亲切、喜爱的感情和这么仔细的观赏?这除了诗人的锐感之外,还在于他在“深深”、“款款”的赏爱中表现了对春光短暂的悲慨。多么美好的东西,那穿花的蛱蝶深深见,那点水的蜻蜓款款飞,但它们都会消逝,春光是短暂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所以杜甫接下来就说,“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有没有人替我传一句话给蛱蝶、蜻蜓,替我传话给外界的和风丽日,让那美好的春光陪伴我,让我们一起留恋、欣赏,他说我知道春光是短暂的,是“暂时相赏”,正因为如此,就让我们珍惜这短暂的春天,希望那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不要那么快、那么匆促地离开我。“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这是杜甫的感情。

    ⑦真正伟大的诗人,不只他的每首诗都传达的是他感发的生命,也不是只用笔墨文字来写诗的,他是用他整个生命、整个生活来写诗的。所以你真要了解“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两句诗的好处,不单要了解他对蛱蝶、蜻蜓的欣赏爱恋,不单是他所感受到的春光的短暂,而且还要体会到他对自己生命的短暂的无奈:以我这样的有生之年、这样的感情,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所以他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他所哀悼的是否仅是人们常说的对人生无常的短暂的悲哀呢?不只如此,这其中还有对他那份“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不知何时能够实现的一种深切的悲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内心有一种真的感动,这种感发的生命是人们常会有的,然而它却有深浅、厚薄、大小、正邪等种种不同,每一种感情都是不一样的。晏几道的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这情景未尝不美丽,但将晏几道的词与杜甫的诗一比较,就会发现,晏几道的词确实非常清丽,非常美好,但他那感发的生命,却缺少像杜甫的诗那份深厚、博大的力量。

    (摘自《评判诗歌好坏的标准》《东西方关于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与理论》,有删改。)

    (1) 作者认为什么是好的诗歌?从选文(一)(二)(三)各提炼一点。
    (2) 据文本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①作者引用“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与“民吾同胞,物吾与也”,阐述了诗人情感的两种类型。(   )

    ②作者认为要真正理解诗人的情感,有时要结合该诗人的其它作品。(    )

    ③在情感与表达之间,情感更重要,因为“修辞立其诚”。(   )

    (3) 文章常借助例子来阐述观点,请给下面例子归类,并分析作用。

    ①陆游《菊枕》 

    ②学生“红叶枕边香”

    ③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④《诗经》“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⑤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⑴正面例子:                                             

    ⑵反面例子:                                             

    ⑶这些例子的作用是:                                             

    (4) 小语要从下面两首诗中选一首去参加主题为“什么是好的诗歌”的诗歌鉴赏会,你觉得选哪一首更合适?请结合文章观点说明理由。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①驿:驿站。

    望蓟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①蓟门:唐时屯驻重兵之地。②笳:此处代指号角。③投笔吏:汉人班超投笔从戎,后终以功封定远侯。④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缨出征南越,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四、“解密宋代文人”古文品鉴活动(19分)

  • 6. 文言文阅读

    范仲淹

    杨万里

    欧阳修

    【甲】岳阳楼记

    (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宋史·杨万里传》

    (节选)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胃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 , 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丁】醉翁亭记

    (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闷歌行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

    近看两日远三日,气力穷时会自休。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 ②偏:固执。 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 ⑤掖垣:泛指高官。 ⑥僭(jiàn):超越本分。 ⑦邸:此指官府。 ⑧族子:宗族的年轻人。 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⑩近看:做近期、短时间的估计。 ⑪远:往时间再长一些估计。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天下之忧而忧( )  
    ②由此不用( ) 

    万里为之记( )    
    ④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凡/邸史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B . 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C . 凡邸史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
    (3)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4) 结合【乙】文内容,概括分析宋代文人杨万里的人物形象。
    (5) 杨万里有云:“诗人自古例迁谪。”【甲】【丙】【丁】都写于贬谪之时,请结合范仲淹、杨万里、欧阳修作品中的关键词句谈谈他们各自对待贬谪的态度。

五、心有感悟写文章(45分)

  • 7. 每逢开学,不少学校做足了功课——“合影板,红包墙,抽盲盒……”这一现象引发热议:“花式开学”,是否值得提倡?某班就此展开辩论,反方认为“花式开学不值得提倡”,请你依据材料以正方立场写一段辩论词(100字以上)。

    【材料一】寒暑假生活的闲散与开学生活的紧张形成了反差,让部分“慢热”或缺乏准备的孩子产生焦虑情绪,而仪式感满满的“花式开学”恰恰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

    【材料二】在古代,学童在开学第一天,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正衣冠,点朱砂,参拜孔子像后方可正式入学——这便是“开笔礼”。这种仪式感,开启了孩子的漫漫求知路,也有利于传承尊师明德的风气。

    【材料三】老师们精心设计富有新意的“花式开学”仪式——这样的深爱与责任,能帮助老师们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激励孩子们健康成长。

  • 8. 阅读下面的图文,根据要求写作。

    “做怎样的自己”是生命成长旅程中的重要话题,上边三本书的封面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从以下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任务一】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任务三】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