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潮南阳光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8-23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整理了一份名人名句卡片。该卡片的主题是( )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

    罗刹扰我瓜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翦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康熙皇帝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主权 C . 推动经济发展 D . 加强文化交流
  • 2. 1841年5月,英军侵犯三元里。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群众15000余人自发组成平英团,先后两次包围了四方炮台(侵华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在广州知府的压力下,三元里抗英队伍才被迫解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造成包括一名少校指挥官在内的英军近百人伤亡。这一事实说明(   )
    A . 中国国力弱,不能战胜强大侵略者 B . 清政府反对和压制群众反侵略斗争 C . 英军是文明之师,为对华通商而战 D . 中国难以形成抗击外国侵略的合力
  • 3.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扩大了美国侵略权益 B . 使中国丧失了更多国家主权 C . 中美从此后平等往来 D . 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 4. 1861年,慈禧发动政变处置政敌时,特别把“不能尽心和议”列为罪状。英国人在华创办的《北华捷报》称:“在这个特别的关头,我们要比我们同中国发生联系的其他任何时期,更有必要去支持清帝国的现存政府。”由此可知( )
    A . 太平天国将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B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 . 清廷顽固派势力地位得到加强 D . 传统的外交体制被抛弃
  • 5. 1872年,在容闳的推动下,清廷派遗留学生之事得以实行,留学年限为15年。幼童赴美留学后,不少留学生脱下长袍穿上西装,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社交活动,有些学生甚至剪掉发辫。这背离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的初衷。1881年,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这一史实反映了( )
    A .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道路困难重重 B . 旧式官僚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C . 守旧势力强大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D . 封建思想的藩篱被彻底打破
  • 6. 1871年9月,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规》,并认为该约签订后“纵欲倚西人为声援,断不能转白为黑",日本不会再侵犯中国的藩属朝鲜。这反映出他( )
    A . 企图利用西方国家牵制日本 B . 具有初步的近代外交意识 C . 力图借助朝鲜遏制日本侵略 D . 清醒地认识到日本的野心
  • 7.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 8. “在清朝政体结构下,可以为政治改良提供可能性的道路已被层层封锁,彻底堵死了,所以,按照其他国家的常规变法路线,显然是行不通的。”材料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是因为( )
    A . 清政府政治制度的腐朽 B .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 C . 没有全方位地学习西方 D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9. 右图是1899年翻刻的木版年画《射猪(主)斩羊(洋)图》●画面上,身着官服的监斩官一声令下,弓箭手向被细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作品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基督教的天主)也,“羊”者,“洋”也。这幅年画反映了( )

    A . 太平天国庆祝定都天京 B . 清政府下命令绞杀义和团团民 C . 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意图 D . 当时要求社会改革的时代潮流
  • 10.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御意识的全部丧失。”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该材料观点的是( )
    A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B .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C .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D .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 11. 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下列最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12. 据统计,湖北军政府发布的文告主旨多为“反满兴汉”。其中近90%的文告只字未提共和、民权、民国,提及的绝大多数只是简单地宣布“建立中华民国”“建立共和政体”“清帝退位,改建共和,南北一家”。由此可见,湖北军政府( )
    A . 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B . 偏离了革命的初衷 C . 弘扬了三民主义精神 D . 带有专制主义色彩
  • 13. 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共和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B . 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制度改革的第一次尝试 C .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D . 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终结
  • 14. “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中国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民族主义革命,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及西藏人第一次处于平等的地位。”与这一描述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B .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 《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 D . 中共一大的召开
  • 15.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总统制,但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其目的是(   )
    A . 限制和约束袁世凯的权力 B . 彻底地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 . 效仿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 D . 巩固孙中山大总统的宝座
  • 16. 1914年,袁世凯在祭孔告令中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国纪民彝,赖以不坠。”(辛亥革命以来)“纲常沦丧,人欲横流,几成为土匪禽兽之国”。袁世凯此说意在( )
    A . 扭转社会不良风俗 B . 恢复儒家伦理纲常 C . 为复辟帝制做准备 D . 极力污蔑辛亥革命
  • 17. 据下表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 )

    时间

    事件

    1918年

    《新青年》杂志编排完全使用白话文

    1919年

    全国超过400种报刊采用白话文

    1920年

    北洋政府决定在中小学推行用白话文刊行的语文教材]

    A . 各学科教材均刊行白话文 B . 文学革命取得显著成效 C . 各报纸杂志都采用白话文 D . 传统文学此时已被废止
  • 18.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坚持“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非常决绝地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与折中。这说明新文化运动( )
    A . 存在着非理性倾向 B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 具有坚定的革命性 D . 迎合了全面西化的时代潮流
  • 19. 美国学者杜威曾说:“你无法想象未签署《巴黎和约》对中国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可说是属于公众舆论的胜利,也可说归功于这些男女学生的推动,当中国能独力做到这类的事情时,美国实在应该感到羞愧。”这表明杜威认识到(   )
    A . 北洋政府完全受社会舆论摆布 B .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 . 公理与正义已经战胜帝国主义 D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20. 1920年,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提出了“请钻进工厂去吧”的口号。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俞秀松改名换服,到铁厂做工;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李启汉则选择在上海纺织工人最集中的沪西小沙渡创办--所工人半日学校。这反映出( )
    A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途径多样化 B . 工人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 C . 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D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
  • 21. 下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不同时期开展的面向青年的活动。这说明( )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

    创办了《先驱》《中国青年》等通俗的革命理论读物,网时面向青年开办补习学校。创办青年团

    国共对立时期

    组织列宁学校、青年俱乐部:在团组织内,建立识字班、读书班以及各种研究小组:出版发行了《青年实话》《列宁青年》等

    A . 中共注重对青年进行思想引领 B . 青年积极参与救亡图存 C . 青年团队伍力量逐渐发展壮大 D . 国民教育已经发展成熟
  • 22. 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度对公众展出由中、俄、蒙三国学者共同发现的中共一大“第15人”一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的照片与真实生平资料。这一珍贵历史资料最能说明( )
    A . 俄国给中国革命送来马克思主义 B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紧密结合 C .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 D . 中共的诞生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
  • 23. 在中共的帮助下,国民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得到了急速发展,到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的时候,就成立了12个省党部和4个特别市党部。国民党的北方组织和海外组织基本上是由共产党人着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些做法( )
    A . 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实现 B . 适应了团结抗战的需要 C .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D . 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
  • 24.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    )
    A . 反帝反封建 B . 建立民主政治 C . 反对帝国主义 D . 反对封建主义
  • 25. 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在甘肃转战的历史。歌词中唱到:“欢呼三个方面军,百战百胜英雄弟兄。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歌词中“伟大的会合”指什么事件( )
    A . 井冈山会师 B . 吴起镇会师 C . 会宁会师 D . 遵义会议
  • 26. 上海《申报》在同一天对此前某一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下表是相关报道的文章标题、日期和所在版面情况。由此判断,这一事件标志着( )

    文章标题

    发表日期

    所在版面

    师生仓皇到(北)平

    9月28日

    6版

    张(学良)来京否未定

    9月28日

    6版

    沈阳惨变目击谈

    9月28日

    8版

    捉倡国货会今日大会

    9月28日

    10版

    A . 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B . 国共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 C . 全国抗日战救亡运动的高潮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27. 某历史学习论坛拟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根据下表提供的资源,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源

    名称

    视频

    《秋收起义》《建军大业》

    图片

    《八七会议旧址》《井冈山会师》

    文献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伟人毛泽东》

    A . 国共两党合作 B . 北伐胜利进军 C . 工农武装割据 D . 工农红军长征
  • 28.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在赣南成立中华钨矿公司,公司规模最大时跨江西三县,包括2个公营矿山、5个生产合作社和1个洗砂厂,到1934年10月,共获得超400万银元的现金收入。由此可知,中华钨矿公司的创办(   )
    A . 形成了武装割据局面 B . 支援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C . 奠定了国家工业基础 D . 为反“围剿”提供了资金保障
  • 29. 有人把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之后的抗8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根据地分布位置做了一个比较,发现:农村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东)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方。与之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 . 长征的胜利 B . 跃进大别山 C . 井冈山会师 D . 卢沟桥事变
  • 30. 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 推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步伐 C . 领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D .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

  • 31.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一次伟大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

    材料二 作家老舍《茶馆》中的对白(辛亥革命后)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

    李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打个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我的小辫子,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材料三 鲁迅《故乡》中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向中国农村情况。最震动人心的不仅是闰土的贫困,而是他一声“老爷”中所显示的精神麻木,以及在无出路之中把命运寄托于香炉和烛台的迷信和愚昧。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阿Q正传》则更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

    一个典型的落后不觉悟、带有精神病状态的群众形象。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现代化取得的两个重要成果.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李三是怎样认识辛亥革命的。运用史实为李三这种态度找证据。
    (3) 根据材料三,指出鲁迅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32. 铭记民族属辱与伤痛,认识近代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的长期征战,造成中原统治集团以大海为屏障,“历代备边,多在西北边陲”的防御战咯格局。清朝只有近海和长江水师,其目的是巡查河海、抓捕海盗。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来华访问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看到中国的帆船与兵器与二百年前并无变化,认为:只需要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大清帝国的海岸舰队。这个封建的传统农业国家,缺乏近代工业基础,百余年间里先后遭到列强从海上入侵几十次,屡屡战败。

    ——摘编自周仕德《近代西方列强屡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原因管见》

    材料二   2018年9月,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经水下考古确认。关于“经远舰”沉没,中日双方均有记载。比如日本海军官修军史《明治廿七八年海战史》描写道:“不久,‘经远’到了生命最后的时刻,螺旋桨露出在空中旋转,红色的舰底一览无余。”此次考古证实了“经远舰”的确切位置,即辽宁省大连市庄河黑岛老人石(旧称虾老石)的南面,与民国《庄河县志》的记载基本吻合。船体上还发现了毛瑟枪子弹、转轮手枪子弹、37毫米炮弹等武器,还原了当时“经远舰”遭四艘日舰围攻的惨烈场景:管带林永升至死不降,绝大部分官兵与舰同沉。

    材料三   陈京莹书信(节选)

    “兹接中堂来电,召全军明日下午一点赴高,未知何故....兹际国家有事,理应尽忠,此固人臣之本分也,况大丈夫得死战场幸事而(7....但尽忠不能尽孝,忠虽以移孝作忠为辞,而儿不孝之罪,总难逃于天壤矣!”

    注:陈京莹,经远舰驾驶二副。管带林永升、帮带大副陈荣牺牲后,陈京莹接替指挥,不久中炮阵亡,时年32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海防薄弱的原因。
    (2) 材料二中哪些史料属于文献史料,哪些属于实物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所涉及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 材料三中的书信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33. 在近现代历史研究中,通过收集当时的各种新闻报纸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是重要的研究方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两份报纸对某历史事件的报道。


    图1《中央日报》标题为“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


    图2《西北文化日报》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材料二   1936年12月16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号外:蒋介石被杀。(见下图)

    材料三   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经洛阳返回南京)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乡关,自成人以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大公报》1936年12月26日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两份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两份报纸对该事件持何态度?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释日本为何作如此报道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事件的最后结果。如何理解它“揭开了历史的

    新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