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实验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05 浏览次数:3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

  • 1. 书写句子: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方框内。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力求美观。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 2.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词语。

    时光的脚步悄悄nuó yí,zhǎ yǎn间,我们已站在毕业的路口。感恩老师,是在我quē fá自信时,给予鼓励;感谢同学,是你在我感到yōu shāng时,给予kuān wèi。我将此情jì tuō于六月的栀子花,愿花香永留你我心间。

  • 3. 下列各组词中,音、形、义全对的一组是(    )
    A . 听(lín) 问(hè) 无辜 百感交(一齐) B . 盖(xī) 断(jiàn) 石凳 莫一是(判断) C . 语(zòu) 育(bǔì) 承诺 世闻名(全) D . (guàn) 魔(zhuǎ) 妄图 有教无(分类)
  • 4. 下列句子中带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慈溪上林湖的秘色瓷细腻纯净,巧夺天工 , 是瓷器中的不朽传说。 B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印江•乔埃最终饿死在藏宝藏的山洞里,真是死得其所 C . 爷爷语重心长地告诫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 . 校运会上,哥哥在跳远比赛中拔得头筹 , 我们都为他高兴。
  • 5. 和“泣涕零如雨”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是(    )
    A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C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1915年,魏格纳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B .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C . “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D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 7. 如图是赵孟頫《三门记》的一部分,可以恰当形容它的词语是(    )

    A . 点睛之笔 B . 妙笔生花 C . 洋洋洒洒 D . 稳健大方
  • 8.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石灰表达自己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的志向。 B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索亚是个热爱自由、喜欢冒险又有点儿虚荣心的男孩。 C .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多个例子告诉我们:当你问过一百个问题后就能找到真理。 D . 《骑鹅旅行记》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
  • 9. 小新想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上联是“树人培才鞠躬尽瘁”,对应的下联是(    )
    A . 四海五湖共庆新春 B . 前程似锦日进斗金 C . 传道解惑茹苦含辛 D . 桃欢李笑春满校园
  • 10. 按要求填空。
    (1) 六年来,我从不同诗人的诗句中,感受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如,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里,我感受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在陆游的“,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愤慨里,我看到了百姓对收复失地的深切期盼;在“白日放歌须纵酒,”中,我感受到了杜甫因国土收复的狂喜。
    (2)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苏轼却一反这种感伤之调,发出了“?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激励之语。风华正茂的我们,该对时间抱有怎样的态度?请再借用一句诗句或名言警句,表明你对时间的态度:
    (3) 面对爸爸妈妈的唠叨、老师的劝诫,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虚心地接受,因为“”;看到妹妹不用心读书,我会用“”劝诫她从书中去获取知识,从实践中去求得真知。

二、阅读

  • 11. 文言文阅读。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边界险要之处。②术: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③何遽(jù):怎么就,表示反问。④堕:掉下来,坠落。⑤髀(bì):大腿。

    (1) 联系上下文,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术者(擅长) B . 马无故而人胡(死亡) C . 数月(经过) D . 其子骑(喜欢)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3) 仔细阅读下列句子,与《塞翁失马》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B .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C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4) 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1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围绕“名著阅读”这一主题,同学们做了相关调查,并搜集了资料。请仔细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关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统计

    阅读名著存在的困难

    百分比

    阅读时做记录习惯的情况

    百分比

    人物众多,难以理清人物关系

    84%

    阅读时在书上做圈注

    32%

    故事内容复杂,情节发展缓慢

    73%

    只阅读不做笔记

    40%

    语句深奥,生僻字多

    77%

    会写读后感

    19%

    阅读时间不够,完不成规定阅读量

    24%

    会做详细的读书笔记

    9%

    材料二:名人谈阅读
    (1)好读书,不求甚解,便欣然忘食。

    ——东晋诗人 陶渊明

    (2)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现代作家 冰心

    (3)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无产阶级革命家 陶铸

    (4)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美学家 朱光潜

    材材料三:关于名著阅读的访谈记录
    小优:阅读名著时,遇到一些难理解的词句不用反复琢磨,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
    小翼:读名著时,我会特别留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而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小文:当读到特别喜欢的段落,我会摘抄在笔记本中,并把页码标注出来。读完整本书后,我还会用思维导图“画”出全书结构,从而读懂作者表达的意思。

    (1) 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难以理清众多的人物关系。 B . 多数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养成阅读时做详细笔记的习惯。 C . 小优阅读名著与冰心小时候读《三国演义》的方法是相似的。
    (2)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试着写出一句。
    (3) 关于“小学生需要/不需要‘细嚼慢咽’地读名著”这一问题,班级要举行一次辩论会。请你选择正方(需要)或反方(不需要)进行陈述,先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借助上述材料,联系自身阅读情况说清楚理由。
  • 13. 文学类文本阅读。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十一二岁。每天早晨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又很熟练地算账、找钱,有条不紊。在当今这个时代,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饭去上学,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

    ③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我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就开始卖。看着面前这个孩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④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呢!”孩子的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的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而且,我看到了一种勇气与坚强。

    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

    ⑥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响亮地吆喝,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手中正在读的书或者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⑦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 短文中,“我”对孩子卖豆浆行为的情感变化是:→希望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2) 对第②段中两个“很熟练地”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
    A . 生动刻画出孩子卖豆浆已有较长一段时间。 B . 说明这个孩子把全部精力花在了卖豆浆上。 C . 与下文“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相呼应。 D . 衬托出孩子生活的不易,凸显出他的勇气与坚强。
    (3) 对第③、⑤段中画线部分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 是为了说明“我”是一个极富同情心的人。 B . “我”从内心深处感叹这是个了不起的孩子。 C . 这么小的孩子就卖豆浆,生活艰辛不易,“我”充满同情。 D . 这么小的孩子毕竟手艺不精,磨出来的豆浆确实有些苦味。
    (4) 下列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 . 介绍一个卖豆浆的孩子,表达了“我”对他的同情。 B . 介绍一个卖豆浆的孩子,写他从小就独立自强。 C . 描写一个孩子从小就卖豆浆,暗示他的童年生活困苦。 D . 描写一个卖豆浆的孩子,赞扬他独立自强的精神,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5) 结合短文,联系生活实际,写写你对“我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这句话的理解。

三、习作表达。(30分)

  • 14.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行走,行走在书籍中,行走在山山水水里,行走在父母、老师的爱里……在行走的途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人、事或景,饱含了浓浓的情。

    请以“行走在            ”为题,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写下你在“行走”途中的故事。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字数450左右;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