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模拟试卷

修改时间:2021-07-23 浏览次数:160 类型:开学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2019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 . 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 .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 .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贺敬之创作的诗歌《回延安),全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时所作,“永州八记”中的一个名篇。柳宗元探访山川河流,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此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C .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而逻辑顺序则常用于介绍事理。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 3. 古诗文默写。
    (1) ,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虽有佳肴》)
    (3)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诗人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和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
    (4) 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中描写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句子是:
    (5) 韩愈《马说》一文中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凝聚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观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等。

    材料三: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精准施策,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在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中,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源头控制。

    (1) 面对紧急疫情如何体现“中国速度”?
    (2) 从三则材料中你认为中国有哪些成功的抗疫经验?

二、文言文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绝句漫兴·其二

    杜  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②恰似,正如。 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1) 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2) 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6.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临终歌

    李白 〔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①八裔 :八方荒原之地。②馀风:遗风。③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而飞

    ②《齐谐》者,怪者也

    以六月息者也

    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中天兮力不济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 《北冥有鱼》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临终歌》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用原文语句填空)
    (4) 这一文一诗都写了大鹏,请分别概括其中鹏的形象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

  • 7.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草木知时节

    ——漫话物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候鸟春秋迁飞,蛇蛙冬前蛰伏,百花深秋凋谢,腊梅傲雪迎春”.……这些古今诗话,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照一定的季节生长、发育、活动的规律。反过来,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活动,也可成为季节时令的标志。有些自然现象,如初霜、终霜、始雪等也与季节、气候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候。

        文献记载,我国特有24节及72候,就是以物候为基础的。“候”就是气候,五日为候,三候为节(节气),六气为时(季),四时为岁(年)。每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叫做“候应”。72候可以说是古代的“物候历”。老农铭记的谚语“二月艾发芽,三月韭长叶”, “春分海棠、梨花、木兰放,清明桐花、麦花、柳絮开”,就是对古代原始“物候历”的继承。

        候应,包括动物候应、植物候应和自然现象候应。动物候应是从动物的蛰眠、复苏、交配、繁殖、换羽、迁徙的过程来反映节气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春江晚景》中这一名句,就是对动物候应的写照。“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就是通过动物的啼鸣,向人们告知农时。植物候应是以植物的萌芽、发叶、生枝、开花、结果、落叶的规律来反映季节变化。“花开花落”“一岁一枯荣”,就是植物随季节变化而兴衰的显著的特征。“春季桃花一片红,夏季荷花满池中,秋季梨果压弯树,冬季寒梅半老松”,又是大自然造化的四季美景。“木瓜开花,点豆种瓜”,则是向人们报告农时信息。自然现象候应又称非生物候应,是以霜降雪飘、水冻冰化、风云变幻等来反应节气的。“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掉舶风”,苏东坡把梅雨与风并提,指的是春末时节,夏季南风开始活跃,雨带向北推进,江南雨势则逐渐减弱的现象,揭示了江南春末夏初“雨渐断,风欲来”的道理。“伏天有雨,仓里有谷”,“棉怕深秋花中雨,麦怕初夏干热风”等农谚精辟地总结了非生物候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物候因地区不同而异。例如桃花在南京3月下旬已吐蕾竞放,在北京则要到4月下旬才花开满枝。物候还受到地势的影响。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就是说你若从春光早逝的平川,登上高山,就会使你觉得又回到了春天的怀抱。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平均气温要降低0.5一0.6℃。由于平川与高山气候的差别,所以人们在制订秋播计划时,就有“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等策略。

        草木知时节,鸟鸣报农时。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用以指示农时,预报天气,指导农业生产,不失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1) 从修辞角度看,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相同的一句是( )
    A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 . 布谷枝头叫,种谷时节到。 D . 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掉舶风。
    (2) 从文章中找出一句农谚,来说明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3) “可见,认真地研究当地的物候现象”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4)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如何?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萧萧池塘暮

           ①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dànɡ yànɡ),都是池塘的应答。

           ②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③“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línɡ)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④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⑤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⑥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⑦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⑧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⑨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⑩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⑪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⑫“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⑬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⑭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dànɡ yànɡ

    línɡ

    波光

    (2) 本文作者按照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充满活力的故乡池塘。

    (3) 下面语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

    (4) 第八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5) 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四、名著导读

  • 9. 名著阅读。回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题目。
    (1) 保尔会的乐器是,最爱读英国小说。他是在(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2) 联系全书,谈谈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怎样的最美好的精神品质?

五、写作题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士人理想中的“桃花源”;“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是抗疫中“最美逆行者”渴望的“桃花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渴求、追逐的“桃花源”,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要求: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