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84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是一个商业经济空前繁盛,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极大提升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奢侈浪费的现象。对这些现象,时人有所警觉,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思和劝诚,提倡饮食节俭观念,戒奢从简,重塑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风俗观念。

    宋立国之初,崇尚俭朴作风,少见以金银等贵金属制作日常器用,文人士大夫也少有以侈靡相互夸耀逞胜者,公卿之间以清俭为高风亮节。然而到北宋中期,国家承平日久,社会风气逐渐发生改变,饮食奢侈浪费成风。南宋时期,社会上也一度风俗好奢,人情好胜,同北宋初年清俭的社会风尚不可同日而语。

    宋代,人们对丰盛饮食的追求,不仅体现在鲜香诱人的味觉体验,还包括精巧美观的视觉享受。宋人饮食聚会之际,席面上往往陈设一些装饰物,或是食品,或是器用。北宋时宫廷举行盛大宴会,所列装饰物有“看食”“看菜”。御宴席面上,每分列环饼、油饼、枣塔为“看盘”,次列果子。为表示对辽朝使者的特殊礼遇,额外增添猪、羊、鸡、鹅、兔、连骨熟肉等,以小绳束缚,作为“看盘”。南宋时人们宴请宾客,于佳肴之外,或别具盛馔,或馈以生气,或代以缗钱,皆不食主物,作为“看菜”。席面摆设“看菜”本源于一种古老的礼仪,所设食物皆可食用。但后人曲解古礼本意,只供观看而不食用,无疑是对食物的极大浪费。此外,宋人饮食过于求精求新,热衷对食物进行装饰、雕刻等加工,对食材精雕细刻、制作奇巧造型,夺人耳目之余必然造成食物的浪费。

    面对宋代社会饮食奢侈浪费现象的日益严重,一些有识之士有所警觉,呼吁节俭饮食、倡导清俭食风。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群体,以笔为器,以文为据,对此类不良饮食风气从各个角度进行劝诫和警示。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宋代文人多从“俭以养德”的角度出发倡导节俭、反对奢侈。罗大经指出“节俭之益非止一端”,特别强调“俭则不贪不淫,是可以养德也”,大力倡导“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时人还认为帝王饮食习惯既事关个人德行修养,又与国家治乱兴衰相关,以饮食节俭规谏帝王的现象相当普遍。

    随着对节俭理念、戒奢意识的逐渐认同,宋代士大夫不仅将其视为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而且强调家风节俭朴素是子孙后代福泽不衰的重要保障。名相寇准作风奢侈,子孙后代“习其家风,今多穷困”,成为士大夫自我反思和规劝教育后人的案例。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明确提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意在劝诫后人谨守节俭之道,避免沉湎于奢侈浪费的生活风尚。不仅如此,他在生活中也厉行节俭,以身作则。个人和家庭之外,乡里地方在树立乡规范时,同样将节俭作为重要内容广为宣传,教化乡里。

    面对饮食奢侈浪费现象,宋代士大夫宣扬戒奢从简的生活理念,努力营造“俭以养德”的礼会氛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成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信服遵循的至理名言,时至今日依然发人深省。

    (摘编自纪昌兰《戒奢从简:宋代饮食风气与节俭观念的提倡》)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宋代商业经济繁荣,物质生产水平获得提升,这对奢侈浪费现象出现有一定影响。 B . 宋代社会风俗经历了由俭朴到奢侈浪费的发展过程,奢侈现象在南宋时更为明显。 C . 宋时的盛大宫廷宴会中有“看食”“看菜”和“看盘”,既可供观赏又可供食用。 D . 宋代许多人会规谏帝王要戒奢从简,认为它在其修养上的作用远甚于国家治理方面。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宋代存在奢侈浪费现象说起,随后提出"宋代提倡戒奢从简"的论点。 B . 文章主体部分先阐述宋代奢侈浪费的表现,再分析当时有识之士对此的劝诫和警示。 C .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D .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结尾通过引用名言来进行总结,并指明其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宋中期和南宋一段时间饮食奢侈,浪费成风,而北宋初期这种现象很少见。 B . 宋人造成食物浪费的主要原因是过于求精求新,喜欢对食物进行装饰等加工。 C .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其观点和文中观点有相通之处。 D . 在宋代,节俭是建立个人良好品德形象的要求,也是家风和乡约规范的重要内容。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尾焰喷薄而出,闪烁着多彩的光芒映透整个夜空。山坡上、海岸边,人们欢呼、庆祝,目送长征五号全力托举嫦娥五号向着月球飞驰而去。

    23天后的12月17日凌晨,内蒙古四子王旗。在闯过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后,历经重重考验的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

    嫦娥五号探测器重达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部分组成,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决心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九天云外揽月回!——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纪实》)

    材料二:

    在航天材料耐腐蚀领域的创新,让韩恩厚获得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者”称号。此前,中国的探月探测器均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基于发射效率、安全性及运输便利性考虑,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

    文昌航天发射基地处于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的特点,这种环境将加速材料的腐蚀失效进程。记者了解到,所有文昌发射的航天部件需要经历长达五到七天的海上运输,且一般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后才能正式发射,较长的储存期将对航天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带来极大的考验。

    韩恩厚团队从镀液组分、预处理状态、化学镀工艺步骤及后处理参数等工序进行大量系统的尝试及优化,并对凹槽、孔隙等特殊位置的细节处理进行针对性改进,最终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

    从嫦娥三号到嫦娥五号,十年来,韩恩厚团队在一层薄薄的涂层上呕心沥血。2020年3月,由他担任院长的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落户广州市黄埔区。研究院以耐腐蚀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腐蚀防腐涂料与涂层、缓蚀剂、阴极保护、监检测技术、结构安全评价与寿命预测七大技术为主研发方向。

    “对于需要更长时间在海洋环境使用的镁合金部件,现阶段的镁合金导电镀层防腐效果仍有较高提升空间。要使其适用于更广阔的应用领域,镁合金表面防护工作任重而道远。”他表示。

    (摘编自《“嫦娥五号”背后的广州力量!十年钻研,只为薄薄一层涂层》)

    材料三: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此消息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可谓是东方大国在航天航空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

    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表示,东方大国有计划地、毫不声张地向目标迈进,正成为航天领域的领先者。这一成功将为获取月球大陆宝藏打开大门,这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法新社表示,这是40多年来继美苏之后人类首次完成采集月球样品的任务。东方大国一枚携带着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的无人探测器周四凌晨安全着陆,再一次高调展示了其成为航天超级大国的雄心。路透社表示,东方大国的月球探测器重返地球,这次任务的成功将使其成为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的第三个检索月球样品的国家,而后者是44年前启动最后一次成功的月球样品检索任务的国家。西班牙世界报则表示,这是东方大国迄今为止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

    (摘编自快资讯《嫦娥五号圆满完成探月任务,中国航天赢得世界同行赞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嫦娥五号探测任务实施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与回收、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共同完成,各个系统都凝聚着航天人的心血。 B . 嫦娥五号的发射场地在海南文昌,镁合金表面涂层因为环境的变更迎来了新挑战,韩恩厚团队研制出了满足新环境的镁合金防腐导电性镀层。 C .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是我国已完成的最复杂的太空行动,是我国第一次在航天航空领域的突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D . 嫦娥五号探测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中“回”的主任务,它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科技的创新能力和航天人的决心。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韩恩厚团队十年来在镁合金表面涂层上呕心沥血,中国在航天航空领域里的成就是众多航空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B . 俄罗斯科学院航天研究所认为,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安全着陆意味着人类在21世纪将开始月球开发。 C . 法新社、路透社、西班牙世界报均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进行了评说,做了肯定的评论。 D . 由路透社对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安全着陆的评论可知,将来的太空竞争主要是中、美之间的竞争。
    (3) 以上三则材料的报道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旗杆子

    冯骥才

    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人叫旗杆子了。十二岁已经高人一头,二十岁时高人四头。饭量如虎,别人一顿饭顶多吃三个馒头,他吃八个,还得喝四碗粥。

    男人向来靠干活吃饭,可是能叫他干的活儿只有三样:盖房子时往高处递砖头瓦片,擦洗店铺门上边的招牌,天黑时点路灯;别人用梯子的事他全不用,可是这种活儿并不常有,这就得叫他饿肚子了。然而,他饿肚子,并不全是活儿少,还因为他怕见人。他走在大街上,孩子们总拿他当作怪物,笑他,骂他,用石头扔他,但他从不回应。他怕人们见到他时,露出那种吃惊和嘲笑的神气。

    他从不招惹任何人,人人却可以招惹他。他平时很少出门。这么大的人,天天窝在家中,肚子和饭锅全是空的。他怕人,从不和人说话,好像天生不会说话。没人到他家串门,也没人关心他的肚子。

    清明后的一天,他上街找活儿干,像没头的苍蝇那样到处乱撞,忽有两个穿戴像模像样的中年人笑嘻嘻迎面走来,仰着脸问他:“我们给你一个活儿,一天三顿饭管饱,外加五个铜子儿,你干吗?”

    旗杆子一怔,他不信有这种好事,多半拿他找乐。这两人说,他们是西头公园的,给他的活儿是站在公园门口收门票。真有这种好事,还管三顿饭吃?是不是天上掉馅饼了?他当即答应了。

    到了西头公园,他的差事确实如那两个人说的,再简单不过。他每顿吃十个馒头居然也没人管。他愈想愈不明白,这种事谁不能干,为什么偏找他?

    自从他站在公园门口那天开始,游人居然翻了两番。公园园长说他衣服太破,像个超大乞丐,就请来裁缝给他缝一件干干净净的蓝布长衫,用的布比公园客厅的窗帘还长。头发剪成平头,还给他特制了一顶皮帽檐的制服帽,大小能给酒坛子当盖儿。郝园长还用彩带给他缝个胸花。这样,他即刻成了一景,全城各处的人都跑来看。来到西头公园的人,不只站在公园外边看他,都要买张门票递到他手里,尝一尝这世上难得的神奇。公园赚大钱了。

    为了叫旗杆子变得更高大,更神乎,更有光彩。郝园长叫厨子给他菜里加些肉骨头和鱼脑袋,旗杆子天天吃得周身冒火。腰身很快宽了一倍,这一壮,更威风。

    可是,这就叫公园里其他人心生忌恨。暗地骂他这个没人要的怪东西,居然跑到这儿吃鱼吃肉,成了人上人。

    天津卫有钱的人多。有的人见到这个天下罕见的巨人,便会给一点赏钱。旗杆子收下后,知道这钱不该归自己,不管多少,尽数给了郝园长。可是公园里其他人说他私藏了不少赏钱,这些话传到郝园长耳朵里,郝园长说:“你们总把人往坏处想。他藏钱你们看见了?”

    有人把郝园长带到大门口的门柱边,支上梯子,叫郝园长爬上去看。这墙柱顶端铜球底座下边竟然掖着一些钱,有铜子儿、银元,还有洋人的纸币。旗杆子比墙高,铜球在他身边,只有他才能把这些钱藏在这里。

    郝园长火了,把旗杆子叫来劈头盖脸一通骂。旗杆子站在那里,嘛话没说,也不分辩,表情发木,只是脸不是色儿,最后他把长衫脱了,帽子摘了,转身走了。

    郝园长是有脑子的人。等事情闹过去,他便琢磨,那钱真是旗杆子藏的吗?如果是,为什么不拿回家,干嘛掖在墙头上边?他暗想,是不是有人做手脚,成心搅局?可是,旗杆子离开他这儿之后,哪里还能找到一天三顿的饱饭吃?

    这事对郝园长也是一样。旗杆子一走,他的公园好像荒了。他就又跑到老城内外去找旗杆子。一连找了十天,在锦衣卫桥那边找到了旗杆子的破房子。敲了半天没动静。郝园长进去,只见旗杆子躺在床上,已经断了气儿。郝园长发现他身子板平,肚子凹了下去,肯定是饿死的。他动了良心,后悔那天一气之下辞退了这个被冤屈的大个子。

    郝园长打听房前屋后的邻居,只听说过他的一点零碎。诸如他家是山东鲁西南的沂蒙山人,父亲给人扛活,父母早已死去,没有手足,也无亲友,孤单一人。郝园长心里有愧于旗杆子,出钱给他打了一口松木棺材。

    从此,此地再无高人,亦无奇人。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用“旗杆子”来命名主人公,一是符合主人公身材高的特征,二是体现主人公的生活状态,从而揭示人物命运。 B . “叫他干的活儿只有三样”“怕见人”“没人到他家串门,也没人关心他的肚子”等内容介绍预示了旗杆子悲惨的结局。 C . 郝园长派人找旗杆子当门票员的情节使文章产生了波澜,富有戏剧性,而饭量太大则是旗杆子凄惨死去的本质原因。 D . 郝园长虽注重经济利益,但他关注旗杆子的行为与那些冷漠自私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使文章呈现了一线暖色。
    (2) 小说是如何刻画“旗杆子”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3) 这篇小说选自《俗世奇人》,《俗世奇人》里的文章往往突出一个“奇”字,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好读书,又善骑射。初为猎郎,使长安,称旨,转门下奏事,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与刘洁等分绾机要,敷奏百揆。世祖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征并州叛胡。还,进为侍中、吏部尚书,典南部奏事。恭宗总摄万几,微为东宫四辅,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参政事。诏以弼保傅东宫 , 有老成之勤,赐帛千匹、绵千斤。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端谨慎密,口不言禁中之事,功名等于张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阅,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狄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窥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世祖听了这些话,感叹地说:"有这样的大臣,真是国家之宝啊!”后来皇帝的车驾到山北打猎,捕到几千头糜鹿,诏令尚书调发五十辆牛车去运输。不久皇帝又对跟从的人说:“笔公肯定不给,你们不如用马运跑得快呀。”于是返回。走了一百多里,古弼的奏表便到了,表中说:“如今秋谷已黄,麻菽遍野,猪鹿偷吃,鸟雁侵害,风暴所损耗,早晚相差三倍。请赐稍得缓行,以便收载粮食。”世祖对左右说:“笔公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真是社稷之臣啊。”世祖驾崩,吴王即位,任命古弼为司徒。高宗即位,古弼和张黎因参议政事不合皇帝心意都被罢免,于是多有抱怨和不满的言论。古弼和张黎的家人上告他们在家用巫蛊来诅咒朝廷,于是他们全被杀害。当时人们认为他们实在是冤枉。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后车驾畋于山北,大获麋鹿数千头,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曰:“今秋谷悬黄,麻菽布野,猪鹿窃食,鸟雁侵费,风波所耗,朝夕参倍。乞赐矜缓,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可谓社稷之臣。”世祖崩,吴王立,以弼为司徒。高宗即位,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俱免,有怨谤之言。其家人告巫蛊,俱伏法。时人冤之。

    (节选自《魏书•古弼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B . 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C . 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D . 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祖,古代帝王的庙号。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的封号。 B . 侯,我国古代的一种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C .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也被称为“春宫”“青宫”。可用来借指太子。 D . 社稷,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旧时亦为国家代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弼爱好读书,能文能武。古弼喜爱读书,又擅长骑马、射箭。即使是政务繁忙紧迫之时,他也从未停止读书。 B . 古弼谨慎忠诚,受到褒奖。在恭宗总揽朝政时,古弼被任命为东宫辅佐大臣,因老成持重、勤勤恳恳得到皇帝褒奖。 C . 古弼正直敢言,一心为国。古弼为了边境安危和百姓民生考虑,据理力争,两次因没有执行世祖的命令而激怒世祖。 D . 古弼历任要职,未得善终。他一生经历多个皇帝,被授予一系列重要官职。在高宗时因故被免职,并被家人诬陷致死。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

    ②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

    姜 夔

    (其三)

    秋云低结乱山愁,千顷银波疑不流。

    堤畔画船堤上马,绿杨风里两悠悠。

    (其九)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注释】两首诗都是诗人隐居杭州,居西湖上孤山西泠所作。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前诗首句写西湖四周的丛山掩映于云雾之中,山影明灭,满是恬美清幽之状。 B . “堤畔画船堤上马”一句写堤畔的画船和堤上的马悠悠而过,用笔清丽工细。 C . 前诗写得跌宕起伏,曲折多姿,以“愁”起,以“悠悠”结,构成了复杂的诗境。 D . 后诗把一些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组成了一支静夜曲,给人以无限的幽趣。
    (2) 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共同之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蜀道难》中,化用晋人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的诗句是“”。
    (2) 白居易《琵琶行》中,对琵琶声进行了精彩的描写。其乐声时而婉转流畅如“”时而激越壮美如瓶破水迸,时而亦如“”。
    (3) 李商隐《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两句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里有沙有水,有沼泽;有鱼有鸟,有芦苇;还有那声声响脆的驼铃。[甲]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融江南水乡与太漠风光于一体的“塞上明珠”——宁夏。

    宁夏的沙湖最         的,莫过于那万亩水域和千亩荷塘、千亩芦苇。远远望去,(   )。[乙]乘船穿梭在郁郁葱葱的芦苇间,那《咏芦苇》里的诗句便悄然浮于脑海。眼前这一簇簇的芦苇,虽无人打理却俊俏挺拔,彰显着大自然的 , 如同沙家浜的青纱帐遮天蔽日。

    我们乘船到了景区南边的沙漠。[丙]聪明的沙湖人真是做足了沙的文章:放眼望去,有成群结队的沙漠之舟 , 有         的沙雕,[丁]有沙漠冲浪的摩托车,汽车,还有沙橇如流星般在陡峭的沙堆上飞滑而下。它们引得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老叟也        

    (1) 文中画波浪线的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A . B . C . D .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引人注目     巧夺天工     绘声绘色     跃跃欲试 B . 引人入胜     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蠢蠢欲动 C . 引人入胜     鬼斧神工     绘声绘色     蠢蠢欲动 D . 引人注目     鬼斧神工     栩栩如生     跃跃欲试
    (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微波荡漾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闪光,肥圆的荷叶簇拥着娇嫩的荷花,挨挨挤挤 B . 肥圆的荷叶簇拥着娇嫩的荷花,挨挨挤挤,微波荡漾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粼粼闪光 C . 阳光照射,肥圆的荷叶簇拥着娇嫩的荷花,挨挨挤挤,微波荡漾的湖面,粼粼闪光 D . 肥圆的荷叶簇拥着娇嫩的荷花,挨挨挤挤,阳光照射着微波荡漾的湖面,粼粼闪光

八、语言表达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天坛的建筑很有讲究。天坛北面,南面则是方形的线条,即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在天坛所有的门里,。在台阶下面仰望祈年门,它很有些巍峨的样子。门两侧有长长的红墙迤逦拱卫,如一条绶带飘逸,延长了祈年门的身段。这里游人众多,可以说,和天坛所有的门相比,这里不仅最堂皇,还最热闹。而花甲门是我的独爱,因为那里安静。门前,夏季密荫匝地,尤其凉爽。我常坐在椅子上,对着门前的那些有几百年历史的古柏画画。

  • 9. 下图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会徽,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九、材料作文

  • 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也强调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你所在的班级计划举行主题为“学习科学家精神”的班会活动,作为青年学生,在全球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哪个层面的科学家精神最能触动你?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对其中一个层面的科学家精神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