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共40题,60分)

  • 1.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其实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生产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B . 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 . 农业生产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D .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 2.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被称为“小道”的文学形式是(   )
    A . B . C . D .
  • 3. 明清时期不少地区出现了永佃制,即许多地主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无法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见,永佃制的出现(    )
    A . 瓦解了农村的封建生产关系 B . 使农民对地主依附关系松弛 C .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 D . 标志资本主义租佃关系产生
  • 4. “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术者,藏之于胸中,以偶众端而潜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这一思想(    )
    A .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 . 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 . 战国时期不被统治者重视 D .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5. 宋明理学家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相比’尽管都强调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等精神,但仍然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体现在后者在社会政治主张上明确(    )
    A . 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 B . 肯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合理性 C . 主张抑制工商业经济 D . 关注民生并致力于社会变革
  • 6.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人“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公议定则例”。这反映了(    )
    A . 鸦片战争的实质是商业战争 B . 晚清政府海关管理的松弛 C . 英国商人试图打开中国市场 D . 近代中国关税主权的演变
  • 7. 20世纪初,某思想家撰文写道:“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
    A .   宣传进化思想,任凭自然选择 B . 主张君主立宪,为维新思想造势 C . 打破守旧观念,推动社会变革 D . 反对改良,主张暴力革命
  • 8.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 . 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 . 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 . 北方农业生产落后 D . 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 9. 485年,北魏统治者颁布诏令规定: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桑田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受之露田不准买卖,农民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此制度的实施(    )
    A .   以政府控制全国土地为前提 B . 完善了从中央到基层的行政体制 C . 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 . 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
  • 10. 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   )
    A . 文化的扩张与认同 B . 国家的统一 C . 分封制的盛行 D . 民族的隔阂
  • 11. 清朝是一个统—多民族的王朝。清朝统治者亦比较重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政府管理西藏地区事务的是(    )
    A . 册封班禅和达赖 B . 设置理藩院 C . 设立乌思藏都司 D . 设立宣政院
  • 12. 钱穆先生在他的讲演中提出了一些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 . 定都天京 B .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 发动金田起义 D . 提出《资政新篇》
  • 13. 明末清初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都曾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他们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反对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的责任就在于“以天下万民为事”。据此可知(   )
    A . 君主专制导致明清王朝更迭 B . 推翻君主制度成为了社会共识 C . 儒学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冲击 D . 经世致用有利于政治制度变革
  • 14.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通过教化“人皆可以为尧舜”。而同为儒家一派的荀子却提出人性天生为恶,“生而有好利”,但他认为这种恶性通过“化性”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在理论上论证了“圣人之治”和“德治”的可行性。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儒家不同学派间彼此攻讦 B . 孔子之道在战国已被摒弃 C . 荀孟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D . 荀子学说成为时代的主流
  • 15. 中国外交代表曾联名致电政府表示:“弱国交涉,始争终让,几成惯例。此次若再隐忍签字,我国前途将更无外交可言。”与此相关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新文化运动 C . 五四运动 D . 国民大革命
  • 16. 据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记载:1948年山西省潞城县张庄完成土改运动,部分农民加入共产党。如表为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农民入党动机折射出(    )

    张庄农民党员入党动机调查

    入党动机

    人数

    想争取平等权利、言论自由

    10人

    因为翻了身而拥护党

    3人

    想为人民服务

    2人

    想打倒地主

    1人

    想当干部

    4人

    想在党的保护下躲避财产没收

    1人

    不知道为什么

    1人

    其他

    2人

    总数

    28人

    A . 农村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B . 农民党员比例很高 C . 农民个人入党动机十分盲目 D . 土地改革进展顺利
  • 17.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这里强调的是(    )
    A . 商纣不得人心而武王以德定天下 B . 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 . 周的历史长久是因为实行推恩令 D . 武王在西周建立过程中的功勋
  • 18. 考古证明,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已经邦国林立,有的都城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
    A .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B . 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 C . 确立了成熟的政治体制 D .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
  • 19. “北宋初年于各路设置转运使,将地方上财赋收入,除一小部分留作‘诸州度支经费’外,要全部送至京师”。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    )
    A . 进一步加剧了“冗官”局面 B . 对消除地方上的分裂割据有着深远影响 C . 有效地缓解了“冗费”现象 D . 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制度特色
  • 20. 有位思想家认为:“正其理则万事一,一以贯之也”、“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又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这位思想家可能的朝代和作品是(    )
    A . 战国时期、《呂氏春秋》 B . 西汉中期、《春秋繁露》 C . 北宋时期、《二程全书》 D . 明朝时期、《阳明全书》
  • 21. 据宋人记载,宋朝的富商们流行“榜下捉婿”:每到科考放榜之日,土豪们都涌到榜下抢新科进士当女婿。“一婚至千余缗”。这一独特的历史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宋朝(    )
    A . 婚姻观念的开放自主 B . 科举考试的开放性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 . 士商的身份界限消失,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传统身份等级制 D .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 22. 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理学家们的改造,变成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材料表明理学(    )
    A . 溶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B . 已上升到哲理化高度 C . 冲破了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 D . 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
  • 23. 如图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该图说明这一时期(    )

    A . 社会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B .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 . 西方礼仪开始传入中国 D . 广大群众对国事最为关注
  • 24.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    )
    A .   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 B .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表现形式 D .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
  • 25. 清代,北京门头沟煤矿资本多采取分股合伙的制度。一方面,有“自备工本,赴窑开采”的“窑户”,有协助“窑户”管理窑务的“掌相”和“管账”;另一方面,有受雇佣的“窑夫”以及担任技术指导的“作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西方企业管理模式传入 B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C . 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 D . 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
  • 26. 《帝王春秋》一书写道:“吾读四千年史乘,见夫为祸民生至深且久者,莫非圣祖仁宗,而桀纣幽厉之流毒,其时促,其祸显,优于仁政远矣。……盖帝王虽有善政,不过渣矿中零金而已……”。反映出作者(    )
    A . 客观评定了夏桀商纣的历史作用 B . 把“圣祖仁宗”批判为“孤秦、陋宋” C . 认同“天下为主,君为客” D . 激于帝制残存而思启蒙惑
  • 27. 下图为近代申新纺织公司厂景图 该企业是近代棉纺织业中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为荣氏兄弟1915年在上海创办。下列符合荣氏创办该厂的历史条件有(    )

    ①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允许民间办厂

    ②甲午战后自然经济进一步遭破坏,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8. 北宋时期为了削弱地方的实权,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 . 剥夺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B . 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 C . 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D . 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
  • 29. 西周的诗篇中有不少描写 “千耦其耘”劳动场景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的现象。这种变化反映了(    )
    A . 田赋转以劳役形式为主 B . 国家政权对小农剥削压迫加剧 C . 农业生产趋向精耕细作 D . 铁犁牛耕直接导致井田制瓦解
  • 30. 西汉成帝时,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且职权和地位都与丞相一样。这一举措(   )
    A . 扩大了宰相职权 B . 提升了地方诸侯影响 C . 加强了君主权力 D . 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 31. 有史学家说:“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行政体系的基础,使国家观念深入边远地区。”这表明郡县制(    )
    A . 消除了地方武装割据的条件 B . 保证了中国封建国家的统一 C . 在秦朝主要实行于边远地区 D . 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 32. 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3. 有唐一代,遗留下来的诗歌近五万首,其中与佛教有关的诗占了近十分之一。以诗喻禅、以禅论诗、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禅诗成为唐代诗歌重要组成部分。这主要是因为( )
    A . 统治者对隋朝速亡的前车之鉴 B . 佛经佛典大量翻译与佛教传播 C . 儒学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D . 唐诗更富哲思注重感悟
  • 34.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 . 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 .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35.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引自郑燮《绍兴》)。文中“绍兴天子”是指(    )
    A . 唐太宗 B . 宋太祖 C . 明太祖 D . 宋高宗
  • 36. 辛亥革命后,实业部规定,商人呈办厂矿企业,只要“资本实业于民生主义、国计前途大有裨益”的,政府即予以批准,“力为保护”。这一规定(    )
    A . 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B . 促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 C . 说明了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出现 D . 有效地改善了国计民生
  • 37. 清末湘系大员刘坤一曾指出:“今中国轮船,非招商局不可,虽许他人合股,其权操之局员,是利在数人而不在众人。藏富于民之道,亦似不如此。”其体现的主旨是(    )
    A . 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保护洋务派的垄断利益 C . 抵御外国资本的经济渗透 D . 解决军工企业运输困难
  • 38. 1904年,梁启超观察到:“近数年来中国之言论,复杂不可殚数。若革命论者,可谓其最有力之一种也已矣。”材料反映了(    )
    A .   梁启超转向主张共和 B . 思想界各种思潮并起 C . 三民主义已渐成主流 D . 晚清的统治更为腐朽
  • 39. 1943年日本开始在华中占领区实施“对华新政策”:对“国策公司”进行调整,避免日方独占,中方亦平等对待;“发还”军管理工厂给华商资本家;改由汪伪政府组织“商统会”收购物质;废止“军票”,统一使用伪“中储券”,日本这一调整主要意图是(    )
    A .   防止沦陷区物质流向抗日根据地 B . 打击国统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 适应战争形势变化实现“现地自给” D . 积极缓解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
  • 40. 安车是西汉时期一种坐乘车,常驾四匹马。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为皇帝套马拉车都找不到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但到汉武帝时期,马匹遍布街巷。这主要与下列哪一政策的推行有关(    )

    A . 与民休息 B . 盐铁官营 C . 均输平准 D . 郡国并行

二、材料分析题(共三题,40分)

  •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1) 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 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
  • 42.     材料一:如图所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早在16、17世纪,一些来自东方的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它是值得推崇并仿效的。”这对西方文官制度的改革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1853年英国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些考试制度及原则与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摘编自《西方文官制度起源》、《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 请正确填写材料一中图示①②缺失的内容。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有何相似之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 43. 近代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大事记

    材料二  从1840年至1949年的109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剧烈变化不仅经历了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統治的双重作用,不断向半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并且“沉沦”到“谷底”,更经历了冲出“谷底”,为了国家独立、民主和现代化而奋起反抗,向上发展,进而走出丰殖民地丰封建社会的魔影,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中国的历程。

    ——王伟光

    材料三  这个深渊的“底”在哪里?底就在20世纪头20年……因为是“谷底”,所以是中国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到“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

    ——张海鹏

    (1) 据材料一找出1840至1900年,“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腐败统治的双重作用”使中国不断沉沦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分析其影响。
    (2) 结合所学,列举“谷底”时期,中国“沉沦”和“转机”的四个主要事件或现象。
    (3) 据材料一找出1921年以后,使中国冲出“谷底”,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魔影的四个主要事件,并选择其中一件分析其影响。
    (4) 据以上分析,你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