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2021届生物高考适应性考试试卷(一)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182 类型:高考模拟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 . 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 . 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 . 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 2.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 .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 .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 .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 3. 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的生成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R点时该植物器官的无氧呼吸最弱,P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B . 该植物器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O、Q、R、P四点围成的面积 C . 若AB=BR,则A浓度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D . 储藏该植物器官,应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O~A范围
  • 4. 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较上一时期加倍 B . 甲乙两细胞都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 . 甲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乙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 D . 甲乙两细胞此时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体细胞相同
  • 5. 202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发现丙肝病毒的三位科学家。丙肝病毒是单股正链RNA病毒,用+RNA表示。主要侵染肝细胞,引发肝炎。下图表示丙肝病毒的增殖和表达过程。对多个丙肝病毒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预防丙肝。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丙肝病毒合成蛋白质原料由肝细胞提供 B . 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 ,结构不稳定,易发生变异,导致丙肝疫苗研制困难较大 C . 丙肝病毒的RNA中,每个核糖均与两个磷酸残基相连 D . 过程①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②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 6.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人体的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B . 小鼠吸入18O2 , 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CO2也可能含有18O C .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的思路都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单独、直接地观察各自的作用 D . 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吲哚乙酸
  • 7. 动植物细胞均具有高尔基体,依据高尔基体囊泡内容物对细胞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若为消化酶,则一定会被排出细胞到达内环境中 B . 若为神经递质,则该细胞会出现核膜核仁周期性变化 C . 若为胰岛素,则该细胞表面有神经递质、血糖、胰高血糖素的受体 D . 若为抗体,则该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 8. 如图为突触结构,并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 . 图中的结构涉及到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由此判断A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C . 已知ab=bd,则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2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 .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 9. 某课题小组利用无菌培养液培养酵母菌,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人员抽取每种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mL,分别稀释1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为25×16型)进行计数,测得不同条件下每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实验结果见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依据20℃、24h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值,可推算所用血球计数板中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平均为31个 B . 温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为无关变量 C . 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达到K值后稳定时间的长短与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有关 D . 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1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
  • 10. 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与通道蛋白关系紧密,Na­K泵是神经细胞膜上的一种常见载体,能催化ATP水解,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可以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根据上述资料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图1中静息电位-70的绝对值大于动作电位30的原因是K细胞内外浓度差大于Na B . 图1中b~c段,Na通过通道蛋白内流不需要消耗ATP C . 图2中随着温度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先增大后稳定 D . 图2中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提高,Na­K泵的运输速率会先增大后稳定
  • 11. 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两电极位于Q点位置的膜外和膜内)、Ⅱ(R处和S处电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神经冲动传导过程 B . 电表Ⅰ记录到③处电位值时,Q处无K+外流 C . 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 . 若S处电极移至膜外,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12. 一种观赏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 6紫:l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A . 2鲜红:1蓝 B . 2紫:l鲜红 C . 1鲜红:1紫 D . 3紫:l蓝
  • 13. 果蝇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G对g的显性表现形式为完全显性),某基因型配子或个体出现异常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杂交,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5:1 B . 若G/g位于常染色体上,g精子存活率为50%,Gg与gg测交,后代显性与隐性性状比例为1:1 C . 若G/g位于X染色体上,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能说明含Xg的雌配子致死 D . 若G/g位于X染色体上,含Xg的雌配子致死,则XGXg与XgY杂交,后代雌:雄=2:1
  • 14. 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

    管腔中Na+→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图甲表示一个渗透作用装置,将半透膜袋缚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内部装有60 mL质量浓度为0.3 mol/L的蔗糖溶液;图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细胞失水量的变化情况;图丙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图甲中,若将0.3mol/L的蔗糖溶液换为0.3 mol/L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内的液面高度会升高 B . 图乙中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 C . 图乙中从O点到B点均有水进入细胞的过程 D . 图丙中,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二、综合题

  • 16. 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图2为部分肽链放大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化合物中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是由决定的,图2中该种结构有种。
    (2) 该化合物由氨基酸脱去个水分子形成,这种结合方式叫做。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
    (3) 图2中肽键是(填序号);该肽链至少有个游离的羧基。
    (4) 假设有一个十肽,分子式为CxHyOzNmSn , 组成该肽的氨基酸只有图2中的几种,则含有游离的氨基有个。
    (5) 如果该多肽的肽链长度不变,组成它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改变其中的氨基酸,就可以改变其性质。高温能够使蛋白质性质改变的原因是破坏了蛋白质的
  • 17. 研究发现,拟南芥的H基因突变体在22℃下生长与野生型无差别,而30℃下生长则叶片呈白色。科研人员对此进行研究。
    (1) 30℃时,叶片呈白色的原因是叶绿体发育异常,合成受阻所致。
    (2) 测序发现,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了如图1所示的突变,导致H蛋白异常。科研人员提取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叶片蛋白,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检测H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

    ①对比图1中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内含子序列,可知突变体的H基因发生的碱基对改变是

    ②据图2分析,在蛋白质水平上,突变体的改变是

    (3) 科研人员用特定抗体检测H蛋白在叶绿体内的分布,结果如图3所示。

    ①图3中的叶绿体蛋白、叶绿体基质蛋白和类囊体蛋白,应提取自(填“野生型”或“H基因突变体”)植株叶片。图中各泳道的蛋白上样量均保持一致。

    ②依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 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 内环境的稳态是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稳态的实现必须依靠调节网络。当人感受到寒冷时,通常会通过运动来维持体温,此时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2) 高等动物下丘脑能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此时相应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到甲状腺,此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
    (3)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下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

    请分析回答:

    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会受到的影响,胰岛B细胞为什么要源源不断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③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体2),这些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们能与某些细胞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导致血糖调节异常。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病。若患者体内只存在异常抗体2,则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将(大于、等于或小于)正常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

  • 19.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图1中代表效应器的应为标号;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膜内电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图2中的1表示,其内的物质是
    (3) 假如图3中的Y来自图1中的A,X来自大脑皮层。当针刺破手指的皮肤,感受器接受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具有使突触后膜产生的作用,此反射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是因为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作用,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
    (4) ACh(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当兴奋到达传出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ACh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ACh的分解,则会导致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