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428 类型:中考真卷
与书本为友,使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与大师对话,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热爱读书吧。让读书陪伴你一生。
童话寓言类: ,
诗歌散文类: ,
长篇文学名著类: ,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名: |
②可爱者甚蕃 | 蕃: |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树叶为什么会改变颜色
①当春天来临时,嫩绿的树叶呈现出勃勃生机;当秋天来自时,黄叶满地,枫叶似火。为什么随着季节的更替,树叶的颜色会发生改变呢?
②树叶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树叶在不同季节里显示不同的颜色与这些色素本身的性质和含量有关。其中叶绿素是绿色的,叶黄素是黄色的,胡萝卜素可以是黄色、橙色或红色的,花青素可以是红色、蓝色或者紫色的。当树叶中叶绿素的含量为主时就显示绿色;当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含量为主时就变成黄色;当花青素的含量为主时变成红色:当叶黄素和花青素的含量同时具有相当量时就变成橙色。树叶的酸碱性不同以及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影响到树叶的颜色,例如棕色的或者紫色的树叶。
③当树叶呈现出绿色时,是因为其中叶绿素的含量很丰富。掩盖了其他的颜色,七色的 太阳光中蓝色、红色、黄色等光都被叶绿素吸收,唯独绿色光不被吸收且被反射回来,所以我 们看到的树叶是绿色的。当季节变换、阳光减弱、温度降低时中叶绿素的量就会越来越 少,从而绿色漸渐褪去。
④叶黄素的产生却不需要阳光,并在树叶中保持较为稳定的量,当秋风带来一阵阵寒 气,叶绿素越来越少时,叶黄素的含量就显得多了,所以像杨树叶、梧桐叶等树叶就渐渐变黄 了。当冬天渐渐临近时,温度渐渐降低,有些树木为了抵挡寒冬,体内的糖分增加,加上干燥的天气和白天的曰照,非常有利于花青素的产生,涞权叶、黄栌等树叶就渐渐染上了红色。当霜降后。北京香山数万亩坡地里的枫树和黄栌等红艳似火。煞是美丽。驰名中外„
(摘选自<生活百科>)
抓住你的暗时间
刘未鹏
①每个人的手表都走得一样快,但每个人的生命却不是。大脑也是如此。衡量一个人生活了多少年,应该用他的思维时间来计算。所谓暗时间,即一个人用来思维的内在时间。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一出生就呆在一个特殊的保护室里,没有社会交往,没有知识获取途径,18年后,你会不会认为他成年了?
②为时间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是一个错觉。如果你正在学习一门专业,你用自己所花费 的天数来衡量,很容易认为投入了不少时间。然而其实,实际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你可以“投入”很多时间在一件事情上面,却发现毫无进展。因为你没有把你要做的事、要学的东S當驻在大脑中,时刻给予它最高的优先级。如果你走路吃饭做梦,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这事,你的思维时间就被利用到了极致,投入的时间才真正等于实际流失的时间。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像沙漏,沙漏里装的沙子总量是相当的,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较扫,有些较粗。那些颈部较细的沙漏能够抓住每一粒时间之沙,虽然沙子总量一样,但相对扣拥有更长的生命。能够充分利用暗时间的人将无形中多出一大块生命。
④程序员们都知道,任务切换需要耗费额外的花销。如果一个系统不停地在多个任务间来回倒腾,就会消耗大量的时间。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务,就不会有此损失。这就是为什么专注的人比不专注的人。在时间利用效率上高得多的原因。
⑤另外,大脑在开始一件任务时,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热身”。举个例子,你看了一会儿书,感到无聊,忍不住打开浏览器,10分钟后你想起来还要继续看书,但要回复到当时的状态却需要一段时间把记忆中相关的内容再次激活。如果这个“热身”状态需要一刻钟,那么看似10分钟的上网,其实就花了25分钟。
⑥要充分利用暗时间,不仅要迅速进入状态,还要看能保持状态多久。
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工作时,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另一方面,即便能够把任务的优 先级分配得比较合理,也难免在做一件事时心里还惦记着另一件事。
⑧这就涉及最后一个高效的习惯:抗干扰。只有具备高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暗时间。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练习获得。事实证明,在有干扰的环境中,比如公交车上看书,是锻炼专注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摘自《青年文摘》2012年第15期)
珍珠鸟
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千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它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④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⑤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耿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⑥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 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⑦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母亲:红嘴红脚,灰蓋色的毛,只 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沬儿。
⑧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 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 里去。
⑨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⑩渐漸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⑪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失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瑚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⑫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个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 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戚的绒毛,它也不 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⑬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 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⑭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 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 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⑮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