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2014年湖南省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珍珠鸟

冯骥才

①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千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②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③我把它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④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⑤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耿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⑥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 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⑦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母亲:红嘴红脚,灰蓋色的毛,只 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沬儿。

       ⑧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 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 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儿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 里去。

       ⑨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⑩渐漸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⑪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失喝 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瑚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⑫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个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 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戚的绒毛,它也不 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⑬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 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⑭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 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 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⑮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⑯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选自冯骥才散文集《珍珠鸟》)

(1)、选文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明线是小鸟对“我”的信赖过程,由小鸟试探→→信赖;暗线是“我”取得小鸟信赖的过程,即不惊动→→不惊跑。

(2)、选文第②段“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⑧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文章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请你结合文章,联系实际,谈谈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启迪?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后面问题。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兰花的智慧

    从热带雨林到寒带针叶林,从潮湿的海滩到干燥的高山草句,到处都能发现兰花的踪影。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兰花为了生存,使出浑身解数,真可谓“诡计多端”。

    兰花种子虽然练就了上乘轻功,却没有获得足够的内功。它们太细小,以至于没有空间来容纳胚乳或子叶这类储藏营养的结构。于是它们跟真茵拉上了关系,在种子萌发时依靠消化真菌的菌丝为自身生长提供营养。兰花大多生长在岩壁、树干以及贫瘠的土壤上,这样便可以减少与其他植物竞争,为自身发展争得更大的空间。

    绝大多数兰花是典型的虫媒花,它们的花粉被打包成块状,不给传粉者取食的机会。花粉块同粘盘、花粉块柄一起组成了兰科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这种结构会整个地粘在传粉者身上,通过它们传递到下一朵的柱头,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因被取食而产生的浪费。

    兰花家族里有三分之一的成员更是不折不扣的“铁公鸡”.有的兰花将自己装扮得像有花蜜的花朵一样,如果蜜蜂不辨真假,钻进花中找蜜吃,就只能乖乖地为兰花无偿传粉了;有的兰花还会发出长距离传播的香甜气味,如此色香俱全,蜜蜂和蝴蝶自然会主动上门来充当“信使”;有的兰花将自己伪装成雌性昆虫,当雄性昆虫试图与这些“雌虫”交配时,传粉工作就开始了。高超的“骗术”,使兰花在享受传粉服务的同时却不给传粉者任何好处。

    还有些兰花,没有昆虫传粉照样可以开花结果繁殖后代。如大根槽舌兰,它的花粉块柄会向内弯曲360°,并最终将顶端的花粉精确地送入柱头腔中完成受精。缘毛鸟足兰子房中的胚珠可以直接发育成种子。这些兰花可以在缺少传粉者的条件下顺利繁殖,并且还可以把那些吸引昆虫的“费用”节省下来,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种子生产中去,可谓一举两得。

    还可以列举更多的例子来证明兰花的智慧。与此同时,人们是否也应从兰花能够在大千世界悠然自得的长久生存中得到些许启迪呢?

【年文化之北国冰封】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纸短情长话冰城

①说到哈尔滨的冰雪,不能不说到冰灯。用一个铁桶,灌上水,放在外头冻,但别冻实了,外边一层冻成冰后,就把里面的水倒出来,然后在空的冰壳子里放上蜡,点着它——这就是最原始的冰灯。先前,车老板子赶夜路,会把冰灯放在马车上用来照明。店铺、饭馆子、旅店门口也总有冰灯,上面写上红字儿“饭馆”“大车店”“客栈”“药铺”等,用来招徕客人。那个年月哪儿有电哪,冰灯便是指路明灯。对归乡的游子来说,那一盏盏冰灯哟,就是家。往家赶,老远看见那晶莹剔透的冰灯,两行热泪就下来了。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个冰灯放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灯面写上“福”字,多喜庆多吉祥啊。红光四射的冰灯就是“年神”,它不仅召唤自己的亲人,也温暖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②我念小学的时候,哈尔滨兆麟公园就开始举办冰灯游园会了。那时候的冰灯简单而又精巧。冰灯里头是空的,装着水,小鱼儿在里面游,外面绕着小彩灯,一闪一闪,把孩子的魂儿都吸走了

③至于雪雕,它最早是行路人的“安全屋”。“大烟炮”(风吹雪)来了,又赶上零下50多摄氏度的气温,是能冻死人的。行路人赶紧在雪地里掏一个雪窝子钻进去,即可躲避“大烟炮”的袭击,它还可用来“打小宿”(野外露营)。雪人算是最简单的一种雪雕。先前,寻常百姓大多住平房,大雪纷飞的腊月里,每个院子里都有一座大人孩子齐心协力堆的雪人。雪人哟,一看见它,就仿佛进入时光隧道,回到了童年。

④在这座银装素裹的城市里,雪雕无处不在,广场、街道、社区、学校,到处都有造型奇特的雪雕,一尊尊、一座座争奇斗艳,让天南地北的来客眼睛都不够使,这就是哈尔滨人创造的人间仙境。

⑤冬天来哈尔滨,当然不能错过滑雪。别看我岁数大了,但我酷爱滑雪,一年不滑一场雪便浑身不自在,觉得这个冬天白瞎了。其实我滑雪的水平一般,通常只是选择平缓的雪道,像小燕儿似的掠过。回忆先前,小孩子大都是蹬脚滑子。找一块跟自己脚差不多大的木板,下面镶上两根铁丝,然后用绳子绑在脚上,这就是“冰刀”了,滑起来嗖嗖的,仿佛在冰雪上飞翔。那个年代,家家都有一个雪爬犁或雪橇,是生活之必需,买粮、买菜、买蜂窝煤,拉孩子上幼儿园,都用得上。一下雪,哈尔滨就变成了一座银色的城市,太神奇了——更神奇的是,在这座银色的城市里,小孩子们大多蹬着脚滑子或者打出溜滑上学、放学。

⑥玩累了,饿了吧?下饭馆子去!在等菜的时候您别着急,借这个机会您可以先欣赏一下饭店窗玻璃上的霜花。那是自然的精灵所绘,千奇百怪,是散文的森林,是诗的海洋。之后,您再欣赏一下窗外纷纷扬扬飘落的鹅毛大雪。是啊,每一片雪花都是天降的书信,让人引发无限的遐思。

⑦该上菜了!说到驰名全国的东北菜,我首先推荐铁锅炖。铁锅炖的种类很多,比如得莫利炖鱼,用活的大鲤鱼或者大草根鱼,加粉条、大豆腐、尖椒一块儿炖。再就是大鹅炖土豆、排骨炖小鸡儿,里头加上苞米、倭瓜、土豆、豆角。香啊,可劲儿造吧!再开几瓶啤洒——除了 “冰城”,“啤酒之城”是哈尔滨的又一个美誉。

⑧吃饱了,喝足了,去中央大街逛逛吧。走在方石路上,可以欣赏街道两旁形形色色的建筑、雕塑和各种文艺表演。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有故事的,三天三夜也讲不完。“阳台音乐会”是这条街上的一个个空中小舞台,是这座城市的独创。中外艺术家们在这些阳台上表演世界名歌名曲,朗诵优美的诗歌散文。您可以买一个大冰糖葫芦或者烤羊肉串儿,边吃,边看,边尖叫,边鼓掌。这样热烈的艺术氛围,别处难寻。

⑨有时候,我会走到中央大街的尽头,去看一看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我对这条江有着极深厚的感情,年轻时就写过“三花银鳞细,生拌野味香”这样的诗句,“三花”即为江中的鳌花、鯿花、鲫花。每年的入冬时节,或者开春以后,松花江上的冰排层层叠叠,从上游往下游浩浩荡荡地流去,那场面太壮观了。

⑩如今,我虽然不在哈尔滨常住,然而每年春节都必须回去一趟,踩着冰雪,迎着西北风,去受一下冻,仿佛这是一次灵魂的净化。正如一位诗人所说:“因为这是我属于的地方,在松林、寂静和雪中。”

⑪关于冰城哈尔滨,我总有说不尽的话。纸短情长,就此打住。

(选自《光明日报》2024-01-29, 作者: 阿成。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