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5月月考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3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 B . 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C . 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 D . 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 2. 微生物(除病毒外)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有关微生物营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纤维素分解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 . 在纤维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只需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即可正常生长 C .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越高对微生物的生长越有利 D . 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必需的,而微生物本身合成这些物质的能力往往不足
  • 3. 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 .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水及生长因子 B . 碳源和氮源必须具有一定比例,碳元素的含量最多,其次为氮元素 C . 微生物的生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温度、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 D . 营养物质的浓度越高越好
  •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因为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所以为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要按不同的稀释倍数进行分离 B . 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C . 在统计菌落数目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采用密度较大的平板进行计数 D .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 5. 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了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别

    培养基中的添加物

    MRSA菌

    1

    100 μg/mL蛋白质H

    生长正常

    2

    20 μg/mL青霉素

    生长正常

    3

    2 μg/mL青霉素+100 μg/mL蛋白质H

    死亡

    A . 细菌的死亡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 B . 第2、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可杀死MRSA菌 C . 实验还需设计用2 μ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 D . 此实验设计不能揭示蛋白质H的作用机理
  • 6.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 . 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 . 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 . 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 7. 在平板划线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 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B . 将烧红的接种环在火焰旁边冷却 C . 接种环在平板上的划线位置是随机的 D . 在挑取菌种前和接种完毕后均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 8. 在涂布有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进行抑菌实验,在a、b、c处分别贴浸有不同抗生素(浓度相同)的无菌滤纸片,d处滤纸片浸有无菌水。培养后的结果如下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 a处抑菌效果小于b处 B . b处的滤纸片没有沥干 C . c处抗生素无效 D . d为对照
  • 9. 下列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移液管把菌液从一支试管转移到下一支试管后,要用手指轻压移液管的橡皮头,吹吸三次,目的是使菌液与水充分混匀 B . 移液管需经过灭菌 C . 试管口与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 cm处 D . 涂布时可转动涂布器,使菌液涂布均匀
  • 10. 下列操作需要在火焰旁进行的一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 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③④⑤ D . ②③④
  • 11. 下列有关细菌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B . 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真菌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C . 向液体培养基中通入氧气能促进破伤风杆菌的生长 D . 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后可以观察其运动
  • 12.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很强的致病力,常引起骨髓炎等,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实验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 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B . 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才能倒掉 C . 带菌培养基必须经加热后才能倒掉 D . 接种后双手必须经肥皂洗净,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棉球擦拭
  • 13. 筛选是分离和培养微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 )
    A . 在全营养的LB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筛选大肠杆菌 B . 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中,筛选能够分解尿素的微生物 C . 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D .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筛选抗盐突变体的微生物
  • 14. 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B . 转换划线角度后需灼烧接种环再进行划线 C . 接种后的培养皿需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D . 培养过程中每隔一周观察一次
  • 15. 细菌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通过代谢来维持正常的生长和繁殖。下列与此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乳酸菌与硝化细菌所利用的碳源物质是相同的 B . 无机氮源不可能作为细菌的能源物质 C . 琼脂是细菌生长和繁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 D . 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不都是尿素分解菌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 16. 根据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分离纯化大肠杆菌的关键步骤是;该步骤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其中一种方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2) 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过程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因此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处理,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洁和
    (3) 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中要以尿素为唯一(填“碳源”或“氮源”)。
  • 17. 科学研究发现,某种细菌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通过向油井中注入含有该种细菌的水可提高采油率,为了获得高纯度的该种细菌,科研人员做了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虽然不同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应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
    (2) 当以菌落数统计目的菌株数时,至少应选择3个菌落数在(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并以菌落数的作为统计结果,一般情况下该统计结果会(填写“低于”“高于”或“等于”)实际值。
    (3) 因分离获得的目的菌降解石油的效果不甚理想,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诱变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最可能的结果为:①实验组中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石油被目的菌分解后褪色形成的圆形圈)大小(填写“有显著差异”或“无显著差异”);②实验组中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填写“变大”、“变小”或“变大或变小”)。
  • 18. 下面是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所用的培养基配方: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 g

    2.1 g

    0.2 g

    10.0 g

    1.0 g

    15.0 g

    蒸馏水定容至1 000 mL。

    请根据以上配方,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培养基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类营养物质。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唯一的氮源是
    (2) 该培养基按物理性质划分是培养基;按培养基的作用划分是培养基。
    (3) 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一般还要调节pH并对培养基进行处理。
  • 19. 莠去津是一种含氮农药,在土壤中不易降解,为修复被其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莠去津的细菌(目的菌)。请据图回答(已知莠去津在水中溶解度低,含过量莠去津的固体培养基不透明):

    (1) 由图推断,从A瓶到C瓶液体培养的过程称为(填写“选择培养”或“鉴别培养”),目的是(填写“逐步选择并增加目的菌的数量”或“逐步选择并减少目的菌的数量”)。
    (2) 在将C瓶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之前通常要进行,将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法,从图中看本实验采用的是(填“前者”或“后者”)。
    (3) 一段时间后,培养基出现无透明圈和有透明圈两种菌落,我们筛选的目的菌是菌落中的细菌,该菌落生长所需的氮元素主要来源于
    (4) 为弄清固体培养基中的非目的菌来自C瓶菌种还是培养基,应如何设置对照组?

  • 20.   35%~40%的甲醛水溶液(福尔马林)可作为防腐剂,其防腐的原理是使蛋白质变性。自然界中有能分解甲醛的细菌和真菌。下图为分离和纯化分解甲醛细菌的实验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②过程的目的是,③过程培养出的是
    (2) 上述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灭菌处理的是,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为
    (3) 由③→④的接种可选用 法,通过培养能获得。经过⑤过程后,取样测定甲醛浓度,选出,再分离、培养菌株。此菌种异化作用的类型是
    (4) 为研究甲醛初始浓度对菌株降解甲醛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实验并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由图可知,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小于1 200 mg/L时,菌株;当甲醛的初始浓度增高至1 600 mg/L时,48小时后菌株对甲醛的降解能力很弱,甚至失去降解能力,其原因可能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