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测试题试卷(A卷)

现代文阅读

秋天的思考

    秋天,金色的秋天,是五谷丰登的美好时光。秋天,金色的秋天,是百果飘香的幸福日子。

    走进银镰翻搅金波的麦田谷地,你可能会想到这丰硕成果得来不易:那是犁翻曙光,耧摇夜色地春耕春播;那是足蒸暑气,头顶烈日地夏锄夏灌;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间苗除草;那是“一身力气百身汗”地施肥杀虫……

    走进果实压弯枝条的梨园、桃园、苹果林,你可能会由果核萌发、树苗破土想到大树参天,硕果满枝,这中间不但要付出汗水和智慧,而且必须具备恒心和毅力。从事甜蜜的事业的园丁们,却把事业的甜蜜奉献给别人品尝,他们实在是蜜蜂般的人了!

    走进白杨遮天蔽日的林阴道,走进碧草铺毡的绿化地,再抬头遥望着赤裸着肌肤的重山,再想山后那袒露出胸腹的荒原,你一定会听到远山的呼唤:给我种树!给我草籽!给我鸟语!给我花香!我要收获!我要奉献青春!亲爱的红领巾,现在你站在前人栽种的树阴下乘凉,你一定会想到自己的责任。

少年,是人生的春天,愿大家在思考中成长,在成长中思考,一步步走向秋天,走向成熟……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遮天蔽日:

恒心:

(2)、按要求写出成语。

①“给我种树!给我草籽!给我鸟语!给我花香!”从这几句话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

②“一身力气百身汗”是说农民在施肥杀虫的劳动中肯出力,流汗多。用成语表示句中“流汗多”的意思。

(3)、回答问题。

①“那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间苗除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

②文中“甜蜜的事业”和“事业的甜蜜”分别指的是什么?

③“在前人栽种的树阴下乘凉”的含义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谢谢你,老师

    ①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②人生有许多难做的事,而最难的事是做人。在这世上首先教你做人的人,便是老师。

    ③人生有许多东西令人珍重。而当你双鬓堆雪、归于宁静,你才会知道,这珍重之中的珍重,乃是真诚。在这世上,唯有老师,唯有老师啊,教你真诚。

    ④老师的职业,容不得虚假;老师的职业,排斥奸佞。诲人之心长在,哗众之意皆无。一切伪善、恶丑、买空卖空,损人肥己的言行,与老师的道德相悖,为老师的称号所不容。

    ⑤也许,你的一生,_______许多坎坷,_______过无数道台阶,终于_______辉煌,_______了顶峰。请你面对清风明月,扪心自问,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眉膀托你到高处去领受人生的风景。

    ⑥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小心地抬起你的脚吧,不要碾碎了他们的心灵。

    ⑦或许,你感喟一生的平庸,叹息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荣耀的光环总套在别人的头上,只将寂寞、清冷、悲苦甚至不幸赏给自己。也请你静夜长思吧,有多少老师为你付出了同样的辛劳,甚至给你远超过给别人的呵护,为你微小的成功而高兴得热泪涔涔,就算你失败,跌倒,周围都是嘲讽的目光,也总有一双眼睛,充满怜爱地凝望着你。那就是老师的眼睛。不管你是灿烂还是黯淡,你都是老师心中的星辰。请你振作吧,别伤了老师的心。

    ⑧把老师比作母亲,比作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分。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远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人类绵延不绝的火种,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老师更神圣。

    ⑨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老师恭敬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阅读大舞台。

做键子

我们小时候踢的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铜钱,大小厚薄相同,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的一面,缝一裁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如果不易得,就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这和插在鹅毛管中相比,踢起来尤为得劲儿。

鸡毛领是公鸡毛,用母鸡毛做毽子的,必被人笑话,只有刚学踢毽子的小毛孩子才这么干。鸡毛要“活”的,即从活公鸡的身上拔下来的。这样的鸡毛,用手摩擦几下,往墙上一贴,可以粘住不掉。死鸡毛就粘不住。后来我才明白,大概活鸡毛经摩擦会产生静电。活鸡毛做毽子毛茎柔软而有tán性,踢起来飘逸潇洒。死鸡毛做的毽子踢起来就发死,发僵。毽子上的鸡毛讲究要“金绒帚子白绒哨子”,即从五彩大公鸡身上拔下来的,毛的末端乌黑闪金光,下面的绒毛雪白。次一等的是芦花鸡毛,赭石的、土黄的,就更差了。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瞄”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

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踢毽子是乐事,做毽子也是乐事。一只上好的毽子摆在桌子上看着,也是挺美的。

遥远的炊烟

鲁先圣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在房屋的脊梁上盘旋,在树梢的鸟巢旁飘荡,在胡同的拐角处踱步,最后都凝聚成片片朦胧的烟霞。在那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来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孩子了。

③炊烟还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涯海角还是在都市大厦,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 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④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

⑤没有风的时候,炊烟就像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家家的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____的瀑布,像____的锦缎,像____的少女,像____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