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三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比喻 ) 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夸张)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 D、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排比)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战争遗留了多少残骸?大地寸寸触目皆是,人心几成一面碑,锲满深痕与深痕般的文字。其中有一种残骸,兵器或武器的残骸,却被人们忽略。……它们搞得当地人民不敢进橡胶林,搞得主航道突然浮起一个金属圆球,搞得挖掘机莫名其妙地炸断了巨铲……任何战争结束之后,剩余兵器都将反过来报复和平。因为,兵器已获得它自己的生命。它原本是从消灭生命中发展起来的,当然要抗拒别人剥夺它的生命。

……

见过一根生长着的竹子,伸进死者的钢盔里,将它顶得两丈高吗?微风拂煦,双双无语飘摇,死与生如此辉煌地结合着。

见过一根老藤,钻入一支枪管里,拔出来以后,它浑身笔直,上下缠满了旋转的来复线么?草本的生命,一瞬间熔出金属光辉。

珍珠港海水中,至今还停放着当年沉没的“加里福尼亚”号巡洋舰。那是日本人偷袭时击沉的,美国海军让它睡在海底,另造一艘“加里福尼亚”服役。海底这艘成为那决战争的水下纪念碑,供世人尤其是军人参观,以记住昔日耻辱。太平洋的海水将那艘巡洋舰揩抹得铮亮,放射着银色的光,舰舷距水面只有几尺,镜子般的卧在那里,具有真实与梦幻双重意境。它是一件获得了更大生命的兵器残骸。

那天黄昏,我独步山野,听到矮墙后面发出洞箫似的风鸣,转过去看,看见荒草上堆满墨绿色炮管。榴弹炮管、加农炮管·、迫击炮管、坦克炮管、无后座力炮管……它们都是一门火炮身上雄硕的部分,现在像一把火柴杆撒落在这里,竟另有一番逼人的气势。风在炮管里钻进钻出,吼叫出膛线的旋律。野草基本与它同色,从一切缝隙中探出来,使炮管具备毛茸茸的兽的感觉。我走过屠宰厂,我知道某一片车间可以全部是鸡腿,另一片车间可以全部是胸肋,再下一片车间可以全部是内脏。而面前这片山野,则全部是炮管……

夕阳烈烈,放射着宇宙的核能。一片金光将它们覆盖,我听见天边如雷般低吼:

看哪,古老山野里,匍匐着大块文章。快泼去你的茶,酿出你的酒!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太太倒下的时候,吴明真的吓了一跳。

    只听见背后“咚”的一声,吴明回过头来,就看见老太太在地下躺着,缩成一团,身子痉挛着,手脚不停地抽动着。

    吴明只感觉好笑,这样的诈骗,骗骗别人也就罢了,竟然骗到自己头上,真可笑。要知道,吴明可是这座城市里的老油条了,这个鸡蛋大的城市里,什么样的骗局没见过,调包的,牵羊的,老头老太没事碰瓷的……

    想归想,吴明还是摘下眼镜,仔细地观察着老太太,只见她全身向一处收紧,再收紧……看着看着,吴明不由得佩服老太太的演技,真像,比不上巩俐,也比得上林青霞了,简直可以去好莱坞竞选影后了。

    时候正是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射着这座不起眼的边远小城。烫人的柏油路面,马路上空荡荡的,一丝风也没有。白花花的马路上,老人显得特别显眼。她的四肢,紧紧地向身体中间抱着,双眼紧紧地闭着,脸上的皱纹一会抽紧,一会放松,嘴角溢出了一丝丝白色的泡沫。那抽动的四肢,那嘴边的白沫,不断地向吴明传输着这样的信号:这位老太太是真的犯病了,不是装的。吴明的手,本能地向着老人伸出去,伸出去。就在吴明的手将要碰到老人肩背的时候,吴明又想到,这样的碰瓷和诈骗,太多了。想到春晚上演的那个帅哥,只因为扶了老人三次,就由开大奔变成骑自行车了。

    就在吴明的手,不知所措的时候,救星来了。一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出现了。那个胡子,不长不短,一看就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对于吴明来说,绝对是光棍做梦娶媳妇——想啥来啥。吴明一把掏出怀里的手机,开启了摄像装置,急急地对小胡子说,快快,哥们帮帮忙……小胡子明显是讨人喜欢的,马上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连声说,好好,你扶吧。我给你做个证明,放心吧。吴明把手机交到小胡子的手中,急忙扳住老人的肩膀,让老人在自己的怀里,同时用力掐住了老人的人中,一双眼睛不停地向马路上的车辆扫描着。

    人群像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已围了一圈。看着几个人的样子,猜测着事故的情由,指手画脚地议论着。

    “看这小伙子,多善良!”

     “不对吧,这个小伙子,是不是把人撞了,再叫自己的同伙拿手机把这些拍下来,为自己洗去嫌疑呀,你看那个小胡子,就不是什么好人!”

    “不是的,老太太已经昏迷不醒了,要是这个小伙子撞倒的,小伙子早就无影无踪了。反正没有人看见,又何必装模作样呢?”

    吴明哪里有时间去听这些不相干的话,一个劲地掐着老太太的人中。还好,几分钟过去,老太太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吴明也慢慢地出了一口长气,紧张的心也放了下来。

    看着吴明额头的汗珠,老太太断断续续地说,谢谢你……是你救了我吧……我的心脏病犯了……药在……老人的手指,指着衣服的下兜,说着老人又大口大口地喘了起来。路边的一个小女孩,急忙把手里的矿泉水瓶递了过来。老人吃了吴明掏出的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才终于喘匀了气。

    这世间还是好人多呀,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不可理喻,都会反咬人一口。吴明心里这样想着,不禁为自己刚才见死不救的想法而羞红了脸。

    围观的众人,这时也明白了真相,议论纷纷地说了起来,“这样的小伙子,真是好样的!”

    “这样的老太太,也是好样的。该咋的是咋的,总算没有讹诈别人!”

    “要是都能这样,马路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故事了。”也有的人扼腕叹息,摇头不已。

    最后,一位好心的出租车司机过来,听说了这件事,也被感动了。自愿带老大娘去医院检查一下,大家更是赞不绝口,感叹着世上还是好人多。

    看着出租车驶向医院,吴明心上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 他扫视了一圈,又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原来,那个小胡子,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早已不见了。

(选自2014年4期《小小说大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向日葵

尤今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②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③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④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

    ⑤“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⑥“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

    ⑦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

    ⑧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⑨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⑩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⑪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⑫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⑬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 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⑭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⑮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⑯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⑰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每当听《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时,我都忍不住掉下眼泪,眼前仿佛又浮现出母亲擀面时背影的画面。

    ②那年秋天,我出差到阿拉尔市,下午忙完工作,我便决定回趟老家看看母亲。

    ③一路上,西下的阳光暖暖地洒在车窗上,鸟儿归巢的歌声欢快地敲进我的心房,公路两旁的金色胡杨,列队向车后飞奔而去。

    ④一声狗吠飘进车窗,眼里装满了熟悉而又陌生的乡色,走过熟悉的家家户户,终于看见母亲坐在家门口打盹的身影。“妈,我回来了。”声音不大,她好像没听见,依旧佝偻着背脊打盹。我走近了,脚步踩在泥地上“咔嚓”“咔嚓”地响,她似乎有所察觉,抬起头来,我又喊了一声“妈!”,声音终于钻进了她的耳朵。

    ⑤母亲那额上饱经风霜的皱纹似乎在这一瞬间舒展开来,一双善良的眼睛早已眯成了弯弯的月牙,苍老的嘴角露出灿烂的慈祥。母亲的皱纹笑了起来,她的声音笑了起来,她的动作也笑了起来。她那刻满沧桑的脸.上,挤进了许多微笑和嘘寒问暖。“快坐下,坐车很累了吧?”母亲像个孩子般兴奋起来,我便坐在沙发上。母亲问我晚饭想吃点啥,我说:“妈, 我想吃你擀的捞面条。”

    ⑥“我去洗洗手吧,一路上出汗多。”我刚要起身,母亲又赶忙示意我别动, “我给你端来,你别起来。”不等我回话,她已转身到屋后厨房里了。母亲端来水,递给我毛巾,转身又小跑着到厨房去了。我知道母亲在给我做捞面。

    ⑦捞面条是我童年难忘的主食之一。吃了无数次母亲做的捞面,但从没认真看过她擀面的样子。想到这里,我便轻轻来到厨房门外。许久未回来了,厨房里装的还是以前那种白炽灯,我站在离厨房不远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母亲蜷曲着身子,站在水池旁和面的背影。

    ⑧面团在前后滚动的擀面杖下,由崎岖粗糙变得慢慢平整,终于像一张纸一样平铺在案板上。就像从小到大我走过的路,多少荆棘坑洼,都被母亲用双手一一铺平。母亲那娴熟而又吃力的动作,还有那双粗糙的手和花白的头发,无不透露出母亲对这个家辛勤的付出。

    ⑨昏暗的灯光,映射出母亲瘦弱的背影,那佝偻的脊背,是为我们子女弯的,那双龟裂的糙手,也是为了这个家操劳的见证。心中一阵难受,泪珠在眼中打转,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口。我慌忙回到主屋,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任泪水无声地洗面。

    ⑩不一会,母亲端着一大碗捞面走进来,我起身要去接,她说:“你别动,碗烫。”她把碗放在我面前,递给我筷子,催着我趁热赶紧吃。

    ⑪“还有调好的蒜泥汁,再放点醋,这样好吃些。”“多夹点菜,吃肉啊,那是我专门放面里的,快吃!”……

    ⑫我夹起一大块肉吃在嘴里,她这才算满意,站在一边看我吃面。我没有劝母亲去吃饭,因为我知道,我没吃完,她是不肯去的。

    ⑬一碗面吃完,汗水早已顺着脸颊淌下,这捞面的味道,一半在嘴里,香甜而纯正;另一半在心里,那是妈妈的味道,但有些酸楚。一小滴液体流进嘴角,涩涩的,咸咸的,不知道是汗,还是我眼角渗出的泪。

    ⑭母亲擀面时的场景,成了我永久的记忆。十多年过去了,每当“母亲”二字刺痛我的神经,我便会想起母亲擀面时的背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