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①{#blank#}1{#/blank#} ;②{#blank#}2{#/blank#} ;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等量锌粒(锌粒与溶液的接触面积相同)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同样多的气体所需的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 A | B | C | D | E | F |
28%稀硫酸/m/L | 30 | V1 | V2 | V3 | V4 | V5 |
饱和CuSO4溶液m/L | 0 | 0.5 | 2.5 | 5 | V6 | 20 |
H2O/mL | V7 | V8 | V9 | V10 | 8 | 0 |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blank#}3{#/blank#} ;V6={#blank#}4{#/blank#} ;V9={#blank#}5{#/blank#}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blank#}6{#/blank#}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blank#}7{#/blank#} .
【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1:1)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序号 | KClO3的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温度 | 氧气的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 |
① | 2.0g | 330℃ | 100mL | t1 | |
② | 2.0g | CuO 0.5g | 330℃ | 100mL | t2 |
③ | 2.0g | MnO2 0.5g | 330℃ | 100mL | t3 |
④ | 2.0g | MnO2 g | 380℃ | 100mL | t4 |
序号 | KClO3的质量 | 其他物质的质量 | 温度 | 氧气的体积 | 反应所需时间 |
① | 2.0g | 330℃ | 100mL | t1 | |
② | 2.0g | CuO 0.5g | 330℃ | 100mL | t2 |
③ | 2.0g | MnO2 0.5g | 330℃ | 100mL | t3 |
④ | 2.0g | MnO2 __ g | 380℃ | 100mL | t4 |
【分析与结论】
Ⅰ.不稳定性
(1)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blank#}1{#/blank#}。
(2)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blank#}2{#/blank#}。
(3)称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质量为{#blank#}3{#/blank#}g。
Ⅱ.漂白性
【查阅资料】
i.过氧化氢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ii.10%表示H2O2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10:90。
【进行实验】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实验④ |
20分钟后 布条无明显变化 |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稍变浅 |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 1分钟后 布条红色褪去 |
【解释与结论】
(4)实验①、②的目的是探究{#blank#}4{#/blank#}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
(5)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blank#}5{#/blank#}(填实验编号)。
(6)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blank#}6{#/blank#}。
(7)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blank#}7{#/blank#}℃ 25mL 10%H2O2溶液 +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