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低下头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当下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③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④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了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⑤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2010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6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⑥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的负面影响。2015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去父亲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直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⑦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⑧手机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有人说,“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⑨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有修改)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什么是“低头族” B、做“低头族”的危害 C、手机带来的悲喜 D、杜绝“低头族”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由好莱坞动画大片写起,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说明对象——低头族。 B、第⑤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 C、本文采用空间顺序,从世界各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过度依赖来说明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 D、文章所写的“低头族”指的是只低头专注手机或平板电脑而对身边世界漠不关心的人。
(3)、班上不少同学迷上了玩手机,整天机不离手,沉迷于网络世界,因此,班主任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买手机。许多同学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大家讲讲班主任这么做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你喝白开水了吗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
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 , 又是纯净水的10倍。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克/升,自来水为20~30毫克/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克/升。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外语学习网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1~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再者要喝新鲜开水。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而生水、不开的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珠算

王渝生

       ①2013年12月4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丈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因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 多年的漫长岁月。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情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1 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1,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1珠。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珠,下5珠,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 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 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10 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开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浙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诀”。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城。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计算,已经不再是有知识的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了。现在,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拔珠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帐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比如,它被当做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豪不差。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2019年5月18日)

【材料二】

    “我不在博物馆看展览,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一个热衷于在博物馆“打卡”的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休闲时光。毋庸置疑,“逛博物馆”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仿佛是跨越千百年时光而来的先人信礼,一件件文物的“前世今生”,让观众得以一窥祖先们的生活图景、悲欢离合。这样的“精神盛宴”,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已不再是小众需求。虽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但中国博物馆仍然面临“成长的烦恼”。

    “一个好的博物馆,应该在做好保护、研究等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让身处其中的观众在很舒服的状态下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树立文化自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这对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无疑提出了很高要求。

    调查发现,博物馆“讲故事”能力仍是短板。观众对博物馆不同方面的评价中,评分最低的三项是“互动体验手段”“高科技展示手段”和“讲解体验”。至今还有很多博物馆停留在展示奇珍异宝的阶段。好的展览,要用故事打动观众。展览的要义,不是追求最上乘的展品,而是讲好展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展览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坛坛罐罐,而是展示这个区域过去人们的生活。

(同材料一)

【材料三】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成功,正在于它跳出了传统器物学和考古学的解读思路,通过透物见史、见人、见精神的方法,解读国宝背后的文明密码及其传奇故事。

与传统展陈方式相比,观众更青睐有互动和参与感的展览。为了满足新需求,不少博物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在文物活化方面各出奇招。甘肃省博物馆推出一组文物表情包,被年轻人大量下载;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湖北省博物馆推出“我的假日在湘博”等系列活动,每场预约名额都被一抢而空……

(《人民日报》2019年5月10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阆中古城得名天下,多与三国时期英豪张飞有关。 世人只道张飞勇猛彪(hàn),鲜有人知晓他舞弄丈八蛇矛之余写得一手好书法,善工笔描画。其治守阆中七年,教民以稻米、蚕桑之术,农工并举,发展生产,使得阆中古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至今古城内的张飞庙仍然香火旺盛,拜(yè)者络绎不绝。

俯(kàn)古城,青瓦层叠,在历史的风雨中渐成灰褐色。其间有方寸院落夹杂,少许银杏、黄葛古树孑然而立,迎风摇(yè),沙沙之声仿佛时光的鼻息。中天楼附近街巷热闹非凡,低矮的屋檐下,招牌旌旗猎猎,民族服饰、地方饮食,一应齐备。大街上,游人往来接踵,舒缓的脚步把脚下大块的条形石踩出了唐宋的光彩。在古巷中游走,看各色人等穿(suō),听店家拉着长调的吆喝,还有播放器传来的流行音乐,仿佛置身于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在阆中古城,百物称奇,见得最多的则是保宁醋。保宁醋是四川省阆中市保宁镇的特产,是中国四大名醋。保宁醋色泽棕红,酸香浓郁,入口柔和,为川菜点睛之味。保宁醋的好,得益于阆中古城的山水气质。制醋的药曲用山中六十多种中药制成,所用之水为嘉陵江中游的冬水。入冬的嘉陵江中段,碧绿(chéng)澈,清冷袭人,取江中清水过滤后酿醋,香味浓郁,酸中带甜,久存不腐。如今,阆中古城城南临江处多有醋房旧址遗存。

(选自《四川阆中:醋香沉醉的阆中古城》,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激光大树”再现中国式浪漫

   ①相信大家对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印象颇深:一缕缕柳枝慢慢聚集,最后在舞台中央放射出由激光组成的“渗灭大树”,代表着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和期待……这颗直达天际的“激光大树”,不仅呈现了中国式的浪漫,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里蕴含着的“诗和远方”。

   ②赞叹之余,你知道这惊艳世界的“激光特效”是怎么实现的吗?

   ③激光是什么?爱因斯坦提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该理论指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 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有着相同性质的另一道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还会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

   ④ _______?激光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 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排常高。举个例子,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厘米,射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也还不到2公里。

   ⑤冬奥会上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 小时超长寿命,发光强度和照射面积大、同时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利用率很高,避免了用电损失,还更加环保、高效,其光效高于同等功率LED光源的3~5倍;气体光源的10~15倍,穿透力更强、照射距离更远,因此也就能达到咱们看到的(“直达天际”的效果了。

   ⑥此外,冬奥会采用的是空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包括激光器、前端光学整形、末端控制、RGB三基色激光等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此次冬奥会采用了三基色“大功率激光光源,出光色彩可达到1677万色,无极调色配合机械设计与信号控制,为舞台效果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⑦如此,科研团队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输出亮度超过9万流明,达到国际最高,色域达到:150%NTSC的光,工作寿命超过30000小时,全密封设计,完全满足风雨雪(雷尘等各种户外环境的使用。激光工程投影机由于其超高亮度、超大显示画面、祗功耗等特点,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时可实现无与伦比的光影效果。

   ⑧在两年的冬奥“备战”中,科研团队不断调整和升级产品状态,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