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容易

四川省苍溪县2024学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阆中古城得名天下,多与三国时期英豪张飞有关。 世人只道张飞勇猛彪(hàn),鲜有人知晓他舞弄丈八蛇矛之余写得一手好书法,善工笔描画。其治守阆中七年,教民以稻米、蚕桑之术,农工并举,发展生产,使得阆中古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因此,至今古城内的张飞庙仍然香火旺盛,拜(yè)者络绎不绝。

俯(kàn)古城,青瓦层叠,在历史的风雨中渐成灰褐色。其间有方寸院落夹杂,少许银杏、黄葛古树孑然而立,迎风摇(yè),沙沙之声仿佛时光的鼻息。中天楼附近街巷热闹非凡,低矮的屋檐下,招牌旌旗猎猎,民族服饰、地方饮食,一应齐备。大街上,游人往来接踵,舒缓的脚步把脚下大块的条形石踩出了唐宋的光彩。在古巷中游走,看各色人等穿(suō),听店家拉着长调的吆喝,还有播放器传来的流行音乐,仿佛置身于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在阆中古城,百物称奇,见得最多的则是保宁醋。保宁醋是四川省阆中市保宁镇的特产,是中国四大名醋。保宁醋色泽棕红,酸香浓郁,入口柔和,为川菜点睛之味。保宁醋的好,得益于阆中古城的山水气质。制醋的药曲用山中六十多种中药制成,所用之水为嘉陵江中游的冬水。入冬的嘉陵江中段,碧绿(chéng)澈,清冷袭人,取江中清水过滤后酿醋,香味浓郁,酸中带甜,久存不腐。如今,阆中古城城南临江处多有醋房旧址遗存。

(选自《四川阆中:醋香沉醉的阆中古城》,有删改)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彪(hàn) ②拜(yè)

③俯(kàn) ④摇(yè)

⑤穿(suō) ⑥(chéng)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火旺盛”“青瓦层叠”“院落夹杂”“百物称奇”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B、阆中古城得名天下,皆是有张飞的缘故。 C、文中的“点睛之味”指的是保宁醋是川菜中非常关键的一味调味品。 D、《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创作的描绘北宋繁华生活的风俗画。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碎暖

包利民

    ①一个午后,阳光透窗而入,照在一地的书上。我一边整理着杂乱的书籍,一边随着每一本书的入目而在心里生长着往事。忽然,便从一本书里落下一张纸条,那是一本十多年前的初中语文教材,正奇怪它怎么进入到我藏书的行列中。

    ②那张纸条已经泛黄,是从大笔记本上撕下的一条,蓝色的字迹已经极淡:“老师,我很喜欢听你讲课!”这温暖的字句,一下子撞开了岁月深处的一扇门。那个时候,我刚刚到一个小镇的初中当语文老师。第一堂课讲得紧张无比,很是有些语无伦次,下课的时候,我简直羞愧难当,有一种巨大的挫败感。这个时候,一个女生走到我身边,把一张纸条递给我。仿佛刹那间春暖花开,心中涌动着感动,还有希望在生生不息。

    ③上大学时,我在学生会的宣传部,有一次在布置一个会场时,我往黑板上写美术体大字。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自习,会议快开始前,他们纷纷离开,忽然,一个女同学悄悄地走到我身边,微笑着把一张纸条塞到我手里。我一看,上面写着:“‘誓言’的‘誓’错了!快改过来!”我一惊,仔细看黑板上的字,一时又惭愧又感动。

    ④我刚读初中的时候,班主任是一个很年轻的男老师,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他,也不怎么怕他。况且他教我们地理,在他的课上,我们常会有一些小动作。有一次下午地理课,他在前面板书的时候,我便写了张纸条给前面隔了几排的一个好友:“放学去河边的草地上踢球,多叫几个人!”趁老师转身的时候,我抛了过去,好友接过后,便回抛了一个给我:“你再问问别人,看有多少人去!”于是我又泡制了多张纸条,团成团四处抛飞。

    ⑤谁知很不巧,向最前排抛去的那个纸团由于用力过猛,竟落在了老师的讲台上。而恰好老师转过身来,他很好奇地打开纸条看了看,却没说什么,继续讲课。过了一会儿,他让我们自行把课文默读一遍,记住一些数据。正低头读着,忽然发现老师走到我身边,悄悄地把一个纸条放在我桌上,上面写着:“我也去踢球,放学后记得叫上我!”那一瞬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而自那以后,老师便融入我们之中,他也让我们明白,个老师也完全可以不用绷着脸就能让学生从心里听从敬服。

    ⑥我坐在一堆书中间,沐浴着暖暖的阳光,任思绪飘飞于一张又一张纸条的往事之中。曾经在一个幼儿园的墙上,看到许多纸条粘贴在上面,都是父母写给自己孩子的只言片语。比如说:“宝贝,妈妈不求你以后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只要你一生平安就好!”每字每一句都浸润着父母浓浓的爱,这家幼儿园把这些纸条都精心地收藏着,说等孩子们长大以后,让他们回来看。我想,当长大的孩子们重回幼儿园,找到父母当年写给自己的纸条,心里该是怎样的温暖和感动。

    ⑦我的一个朋友被亲生父母,她却从不悲伤黯然,也从没有怨恨过抛弃自己的父母,她说她也有亲情,她同样在母亲的爱中成长。有一天在她家里,她小心地拿出一张纸条,上面已经塑了封,急促的字迹,仿佛临时匆匆写就。开始是一串年月日时,估计是她的生日,然后有几句话:“妈妈会心痛一生,会爱你一生,你永远是妈妈最珍贵的宝贝……”

    ⑧记得一个高中同学跟我讲过,有一次他和家人呕气,便选择了离家出走,让他伤心的是,父母并没有阻拦他。及至在另一个城市走投无路,他偶然在衣服最里面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一些钱和一张纸条,是母亲的笔体:“走够了就回家吧!”短短的几个字,瞬间消融了心里的坚冰,流淌着暖暖的感动。

    ⑨我常常流连于那些让人难忘的只言片语,那样的时刻,仿佛时光都走得那么轻缓。那些点点滴滴的暖,汇聚成爱的海洋,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我们,生命,才会于变迁中而不苍凉,生活,才会于坎坷中依然那么多情而美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眼神

①鲐背之年的父亲,最近好像越来越“不听话了”。他常常半夜里闹着要到外面去,拦也拦不住。这让我们轮流值班的兄弟姐妹吃不消了。于是,我决定找父亲谈谈。

②一天,我试探性地问他:如果您觉得家里条件不好,那咱就去养老院,行吗?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一向耳背的父亲马上就听明白了,他忙说:不去,我哪儿也不去,我听你们的话。那一刻,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惊恐、懊悔和无助……望着他噙泪的眼睛,我心里很纠结。

③这让我想起母亲在世时讲过的一段往事:那是“节粮度荒”的一年,我刚满三岁,家里的日子单靠父亲那点微薄的收入有些捉襟见肘。母亲要去一家缝纫厂上班,挣点钱贴补家里。他们准备把我送到幼儿园去。

④我知道后,紧紧拽住母亲的衣袖,用央求的口吻说:我不去幼儿园,我听妈妈的话,让我待在家里吧!母亲有些犹豫了。

⑤站在一旁的父亲用手摸着我的头说:别让孩子去了,你在家好好照看他们吧!我再想办法兼份工。母亲终于打消了送我到幼儿园的想法,我仍在家里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可父亲每天下班回来得更晚了。

⑥还有件事情,我至今难忘。

⑦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冬天的早晨,父亲刚要迈出家门去上班,饥饿难挨的我,一把抱住他的大腿。他回头看看我,似乎明白了什么,解开上班带的兜子,从里面拿出一块饽饽和几根咸萝卜条,放在我的手里,然后拍拍我的肩说:慢慢吃吧!母亲在一旁轻轻叹了口气,哥哥姐姐们则用责备的眼神看着我。那一刻,父亲眼神里的疼惜,像温暖的阳光洒在我的心田……后来我才知道,那块饽饽是父亲一天的干粮。

⑧父亲年轻时,是家里的一座山。在家里,父亲也一直忙碌,在他眼里,总有干不完的活儿。吃饭时,他总等到最后一个——很多时候也只是吃个半饱儿。

⑨在母亲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为了不影响我们工作,父亲把照顾母亲的重任独自担过来。他悉心伺候着母亲,直到母亲含笑离去……他心里装的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⑩如今父亲因小脑萎缩,有时天真得像个孩子。我想,父亲不愿去养老院和我当年不想去幼儿园有惊人的相似,这也许就是生命的轮回。看到父亲那种惊慌与无助的眼神,使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想到此,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