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

【注】①盖:伞盖。②办:置备。③事:侍奉。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何

②必以

③将不言

④所者,死也

(2)、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举一反三
文学作品阅读(14分)

那些年,我为自己建了座城

晏予

幼儿园到大学,近二十年的校园时光里,我为自己建了座城,将自己困在了里面。

②我的小学和初中都在家乡的乡镇学校就读。21世纪初,我的家乡盛产像我一样的留守儿童。

③5岁,我被送进学校。学了什么,我已记不得,唯一有点印象的是迈进教室后的紧张感。

④那些同龄孩子的父母每天都来接送。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他们来上摆着我从没见过的文具盒。他们,跟我是不同的——我幼小的心灵,第一次感受到了差距。

四年级时,我的同桌是一个留着短发、眼睛大大的女孩。很快,我俩便熟悉起来。我知道她家里很有钱。于是,我便开始留意她的衣着、用县,心中浅浅地漫着一股酸意。

⑥拼不过家境,就只能拼成绩。我暗中跟她较劲,立志每次考试都要超过她。这期间我不仅跟她较劲,还跟许多中途出现的,如她一般,家境比我优渥的人较了无数次劲。而这一切,结束于我初中毕业的那个夏天。

我终于从乡镇学校解脱,升入县里最好的高中。九月,夏末,背带裤加白T恤,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我迈入了新的学校。

⑧办完入学登记后,是为期半个月的军训,大家都穿着一样的军训服。我想:这下我不用担心自己的穿着了。可当我坐在床上,听着女孩儿们大聊特聊穿军训服应该配什么鞋、穿哪种鞋子好看且不累脚时,我的胸腔好似敲起了鼓,咚咚咚震个不停,激得我一阵惊慌。

⑨不过,在高中,我已不再揪着比我家境好的人较劲了。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了,但我仍把成绩当作唯一的救命稻草。三年来,我拼了命地想做一个靠努力变得优秀的人。

⑩可命运依然跟我开了个大玩笑。我最终只能怀揣着进入名校的梦想,踏入一所普通的大学。

⑪又一个九月,拖着沉重的行李,怀着沉重的心情,我来到大学校园。宿舍门被推开,一个女孩儿与我撞了个满怀,我抬眼望去,一张清丽的脸,犹如六月清晨含露待放的玫瑰――这是我未来四年的舍友。

作为北方女孩,她性格定快,在宿含向来不拘小节:她的来上总是乱的,她的腿经常挡在过道上,她与家人每次都在宿舍煲电话粥……

⑬她在我眼中有挑不完的毛病,可她好像毫无察觉。

⑭有一天晚上,我肠胃炎发作,疼得坐卧难安。她被我弄出的动静吵醒,得知我疼得睡不着,硬要拉着我去医院。她搀着我的手臂,我凑近仔细瞧了瞧她的脸:原来她是个实打实的漂亮女生。

⑮此后,她的桌上依旧一片凌乱,但我发现她从来不会乱扔垃圾;她的腿还是挡在过道上,但我每次经过时她都会立马挪开,随后致以歉意的一笑;她还是会在宿舍煲电话粥,但只要看到我的灯熄了,便会立马转成发信息……

⑯原来,毛病多的不是她,而是我。

⑰大二时,我拿了国家奖学金,参加了英语口语大赛,不断获得的奖励充实了我的钱包,量少但质高的荣誉鼓舞了我的信心。我渐渐明白:我的自卑,少不了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我画地为牢式的自困。我亲手建了一座城,把自己的心囚在那窄窄的方寸间,既不让外面的人窥探分毫,也不愿主动放它自由。于是,它只能透过针眼儿大的小孔来看自我、看他人、看世界。

⑱这个夏天,我24岁,我选择成为一名翻译,做着烦琐却热爱的工作。我依然是一个自卑的人,但我不再自困。

⑲何其有幸,24岁时,我走出了那座城,见到了如我一样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虽平凡,却不负生活。

(选自《读者》,有删改)

批注

【批注1】开头就提到“我为自己建了座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批注2】“浅浅地”,这个词用得真贴切,写出了小孩子小小的羡慕和浅浅的嫉妒。

【批注3】这里为什么要描写“我迈入新的学校”的着装打扮?

 

 

 

 

 

 

 

【批注4】“向来”“总是”“经常”“每次”这几个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批注5】读完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了“通透”这个词,我希望自己也能像文中的“我”一样“通透”。

阅读提示:

阅读时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或质疑,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评价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