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北京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 H2SO4 = CuSO4 + H2O +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
【解释与结论】
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 向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水 |
B | 检验某气体中含有氧气 | 伸入带火星的小木条 |
C | 区别硬水和软水 | 肥皂水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blank#}2{#/blank#} |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猜想与假设】猜想1:{#blank#}1{#/blank#};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 | 乙组 | |
实验方案 | ||
实验现象 | 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blank#}2{#/blank#}偏转 | 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产生大量{#blank#}3{#/blank#},冷却后称量,天平指针没有偏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4{#/blank#} |
结论 | 猜想1正确 | 猜想2正确 |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blank#}5{#/blank#}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图两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blank#}6{#/blank#}(填序号)。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2正确。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blank#}7{#/blank#}、{#blank#}8{#/blank#}、{#blank#}9{#/blank#}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