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 , 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 ,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①沈周: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杨循吉: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②馆选: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③癯(qú):瘦。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
A、向祯卿与华亭陆深/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京中有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貌寝不与/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又患无项师名人与(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朝服衣(《邹忌讽齐王纳谏》)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②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3)、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叹其技之奇妙。

                                                                                                                                                       (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狄青为枢密副使,宣抚广西。时侬智高守昆仑关。青至宾州,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飨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疾,暂起如内,久之,使人谕孙元规 , 令暂主席行酒 , 少服药乃出,数使人劝劳座客。至晓,各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是夜三鼓,青已夺昆仑矣。”

(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抚: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②侬智高:宋朝壮族首领。皇祐四年起兵反末,自称仁惠皇帝。③燕;通“宴”,宴请。④孙元规:时任湖南安抚使兼广南东路、广刺西路安抚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