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启东市天汾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A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混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jiāo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B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伫立四望,又想坐下低yín一首绮丽的小诗。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zi容。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jiāo

yín

zi

绿

(2)、文中A句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应该把词语“”,改为“
(3)、“伫立”的意思是。“绮丽”在文中的意思是
(4)、B句使用了(修辞手法),表达效果: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幸福的坡度
                                                                                                                                            李其志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时候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个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
        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吗?”
        我说:“您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这一推就是三年。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②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见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
        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
        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

余重秀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憧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既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束分为两束,一束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束;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束。让物光束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束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象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实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象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象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鸟

芦芙荭

       每天清晨走进公园时,他总要在那位盲眼老头面前徘徊好久好久。盲眼老头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提着只鸟笼,笼里养着一只他叫不上名的鸟儿。鸟儿一身丰泽的羽毛油光水亮;一双乌黑的眼珠,顾盼流兮;叫声清脆悦耳。更重要的是,那只鸟有一个令他怦然心动的名字﹣﹣阿捷。每次,盲眼老头用父亲喊儿子般亲昵的口气“捷儿、捷儿”地叫着那鸟儿,教那鸟儿遛口时,他的心就像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一般,令他踯躅不安。

       退休后,他除了每早来这公园里遛遛达达外,不会下棋,不会玩牌,对侍弄花儿、草儿,养狗儿、养鸟儿也几乎没有什么兴趣。但自从见了盲眼老头养的那只鸟儿之后,他就莫名其妙地从心底生出了一种欲望﹣﹣无论如何也要得到这只鸟儿!

       有了这种强烈的占有欲,他就千方百计地去接近那个盲眼老头。盲眼老头很友善,也很豁达。没费多少力气,就和他成了很要好的朋友。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

       盲眼老头孤苦伶仃一个人。每天早晨他便准时赶到公园去陪老头一块儿遛鸟。他把那只鸟看得比什么都贵重。隔个一天两天,他便去买很多鸟食,送到老头家。他和老头一边聊着天,一边看鸟儿吃食物。常常就看得走了神,失了态。好在这一切,盲眼老头无法看见。

       有一天,他终于有点按捺不住了,对盲眼老头说:“你开个价,把这只鸟卖给我吧。”他的话说得很诚恳,可盲眼老头听了,先是吃了一惊,继而摇了摇头:“这只鸟儿,怎么我也不会卖的!”

       “我会给你掏大价的,”他有些急了,“万儿八千,你说多少,我掏多少。”

       “你若真的喜欢这种鸟的话,我可以托人帮你买一只。”盲眼老头也极其诚恳地说。

       “我只要你这只!”

       不管他好说歹说,盲眼老头自然是不卖。此后又交谈了几次,老头仍然是那句话:“不卖!”一次次的失望,使他感觉到自己的心像堵了一块什么东西似的,便病倒了。他心里明白是因为什么。

       几天以后,盲眼老头才得知他病了,而且知道是因为这只鸟儿。他虽然对鸟儿是那样恋恋不舍,还是咬了咬牙提了鸟笼拄着拐杖来到他家中。

       “老弟,既然你喜欢这只鸟,我就将它送给你吧。”

       听了这话,他激动得差点掉下泪来,从床上忽的坐起来,一把握住老头拄着拐杖的手,久久地不肯放下。

       “老弟,其实它不过是一只极普通的鸟。我买的时候才花了十多元钱。不过,这多年……”

       “老兄,你别说了。我想要这只鸟,并没有将它看成是什么名贵的鸟。”

       几天后,盲眼老头又拄着拐杖去看他,也是去看那只鸟。可是进屋时,却没有听到鸟的叫声。盲眼老头忍不住了,问:“鸟儿呢?阿捷呢?”

       许久许久,他才说:“我把鸟放了。”他没敢正眼去看盲眼老头。可他能想像得出盲眼老头听了这话时那种满脸诧异的样子。

       “什么?把鸟放了?你怎么可以放了阿捷呢?”果然,盲眼老头说话的声音变得异常激动。

       “是的,老兄。我把鸟放了。你不知道,我这一生判了几十年的案子,每个案子不论犯法的是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我都觉得自己是以理待人,判得问心无愧。可是我却判错了一个案子。当我发现了事实真相后,未来得及重判,他就病死在牢狱里了。我现在不在岗位了,这事也没有任何人知道。可自见了你提的鸟笼和笼中那只叫阿捷的鸟儿后,我的心就再也不能安宁了。老兄,我错判的那个青年也叫阿捷呀!”他说着说着泪水扑面而下。泪眼朦胧中他发现,听了这话盲眼老头竟变得木木呆呆,慢慢用手去擦拭那双凹陷下去的眼睛淌出的泪水,但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几年后,盲眼老头先他而去了。他亲手为其操办后事。就在为盲眼老头整理遗物时,从盲眼老头的一个笔记本里发现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后生。他看着看着,不禁心头一震:这不就是那个被错判的阿捷吗……

阅读

麦浪滚滚

逄锦科

①小满过后,我回到故乡,想再看看麦浪翻滚的样子。

②车在蔚蓝的天空下行驶,夏初的葳蕤袒露在阔野上,故乡大地一派生机。看呵,绿树含烟, 鸥鸟翩翩;丰草争茂, 流水潺潺; 田畴如毯, 麦浪绵绵。 目力所及, 皆是一幅线条明快、色彩斑斓的田园图画!

③往田垄深处走去,小麦的清香和着土地的芬芳沁人心脾。极目远眺,一块块麦田密如绒毡,棋盘般整齐,像是心灵手巧的裁缝修剪过一样。微风吹过,麦叶沙沙作响,麦浪起起伏伏,绸缎般绵延向远方。身前身后,一株株青绿色的麦秆,叶片修长挺拔;一粒粒鼓胀饱满的麦粒,密密匝匝,结成小穗。每穗有多少颗麦粒就有多少根麦芒,像战士紧握的钢枪。而此时最容易让人遗忘的是那些不起眼的麦花。和其他植物姹紫嫣红的花不同,麦花极简约、极朴素,它们摒弃了花瓣,没有明艳的色彩,只是袒露着雄蕊和雌蕊,半悬半挂在麦穗上,翘首期盼“风媒”的撮合,将“良缘”化为金黄的丰收。

④割小麦是庄稼人一年中的重活,但晒麦子并不比割麦子轻松。记得小时候,打完麦子扬完场,把新麦子运回家,父亲又带着哥哥、姐姐急急忙忙回到地里抢墒犁耙,安插好秋作物,才匆匆返回城里的建筑工地。剩下的重担就全落在母亲身上。

⑤新麦子打下来,要经过连续几天的暴晒才能不生虫不发霉, 每年三伏天还要倒缸返晒。以前我家院子地面是土的, 庭扫后, 等太阳把地面晒得灼烫, 母亲就把旧草席、 旧被单铺在地上。她踩着凳子趴在缸沿上, 一瓢一瓢把麦子挖出来, 倒在地上均匀摊开, 再光着脚板, 双脚交替向前挪动,把麦子犁成麦垄, 半个钟头的工夫就重复翻拢一遍。烈日下, 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双脚奇痒。后来我家院子铺了水泥地面,再晒麦子就方便多了。 那时,每到暑假我都要帮母亲晒麦子。太阳直刺得头皮发烫发木,我不情愿地爬到麦缸里,这边一瓢一瓢地挖,母亲就一簸箕一簸箕地接。缸挖空了,母亲给我擦擦身上的汗,炒个鸡蛋,哄着我吃了后到炕上歇着,她又转身去忙。我一觉醒来,已过晌午,窗外烈日当空,只见母亲正在太阳底下端着簸箕娴熟有节奏地颠簸着麦子,稗子、麦糠、秸秆等随之被筛出,留下的是金灿灿的麦粒。母亲满脸通红,汗如雨下……年复一年,母亲白皙的脸庞上渐渐有红褐色的晒斑皲裂,一头乌黑的秀发变得苍白,硬朗挺直的腰板越来越弯曲了……而今天,院子里只剩下那几口空空的麦子缸还孤寂地蹲在那里,炽热的阳光也只能在香椿树和鸟儿身上跳跃了。

⑥新麦子入仓后,一部分置换成家庭开支以及我们的新衣服、书本费,剩下的就成了口粮,这时满屋子开始飘荡甜丝丝的麦香。母亲心灵手巧,善于调剂生活,她用刚磨出来的麦子面制作面老虎、面燕子、面钱龙、面鱼、面荷叶等,一则庆祝丰收,一则解我们的馋。母亲制作的各色面食花样,光滑、白皙、香甜、暄软,奥秘除了揉面有技巧,其他全在“老面引子”的发制、存贮。村子里谁家儿女嫁娶、给老人祝寿、小孩过满月等,总是要找母亲帮忙,她制作的大饽户户传看,赞不绝口。母亲总是说: “不就是抚弄个面团嘛,只要邻居乡亲不嫌弃就行!”这对母亲来说,大概是一种朴素的生活艺术吧! 参军以后,我在天南海北的很多城市里吃过很多有特色的面食,面粉更精,造型更美,但怎么吃都找不到记忆里的感觉。

⑦布谷——布谷——在一阵清脆的布谷声中,我缓过神来。哦,望着眼前这片哺育我长大的土地,我恍然想到,这布谷鸟啼落的可是满地跳跃闪烁的碎金子!麦浪滚滚,故土情深。有泥土般厚重的自信,有麦穗一样饱满的情怀,脚踏实地向前走,我们生命的原野会愈发蓬勃粲然!

(选自《 人民日报 》2020年 07 月 11 日第 08版, 有删改)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迟开的风信子

何永康

①去年秋天,我随一伙舞文弄墨的人,受邀到雅安的一个风景区逗留了两天。行程结束时,好客的主人送给大家每人一个小礼物——一枚风信子的种子。风信子原是花中稀罕之物,与主人的情谊一样珍贵,于是在行程中格外地小心呵护,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它在一路颠簸之后是否安然无恙。

②风信子种子形状恰如一头大蒜或者说像一个洋葱,被卡在特制的圆形玻璃瓶瓶口。我严格按主人吩咐,把少许清水灌入瓶内,水位以不浸泡到种子根部为宜,它只需要吸收水气即可生长。过了半月,透过玻璃瓶,可以看见白色的根须冒了出来;又过半月,根须延伸到了水中。再往后越来越多的根须便在瓶子里盘满了。但瓶口的鳞状圆球却毫无动静,猜想是处于一年中最冷时节之缘故,花叶还处于冬眠状态。等吧,等待春风,等待花信,不然何以叫风信子呢?

③到了腊月,陆陆续续有朋友晒出他们的风信子开花的图片,还配上“报以梅花一处开”的文字,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我的风信子依然静默如故没有一丝破壳吐绿的意思像一个入定的老僧一副我行我素、无欲无求的样子。

④我咨询那些已然开花的花主,好心者回答:“或许是温差的原因吧?”有那“幸灾乐祸”的家伙则说:“你那是一枚公花的种子。”我无心去探究花的性别,只揣度人家是不是采取了什么催长措施,比如施肥、加营养素。大家却都说没有,就是隔三差五换一次清水,那么就只能是温差的缘故了。于是我就用烤火炉给风信子升温,几天下来也毫无起色,反倒有点萎靡了,便知拔苗助长的手段使不得。

⑤我心有不甘,就在网上检索,一个小知识说:风信子与水仙酷似,有“洋水仙”之称。这让我灵光一现,依稀记起早年养水仙的事来。那水仙也是很久不冒叶芽,让人着急。听人说在鳞茎上用刀划开一个“十”字形的口子,可以助长。当时我便照着做了,果然奏效。

⑥眼见得大年三十临近了,我已经不奢求风信子开花了,但即使是“公花”也该冒出几片叶子来,多少给人一点吉兆吧?我找出一把小刀,打算以一个外科医生的姿态,对温吞吞毫无生气的小圈球动手术了。但我比划了好一阵儿,最终还是放弃了。毕竟,我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果断划破水仙表皮的“我”了,心性已平和许多,也早就学会包容生活中的不如意,那就再包容一次吧,包容一个植物成长的缓慢。

⑦快乐成长只是一句理想化的祝词,成长过程更多是痛苦的过程,缓慢的成长,说明经受的痛苦更多更深。我像理解我身边很多命运多舛、进步迟缓的年轻人一样,理解我这枚生长迟缓的风信子。何况,这风信子不适应异国他乡的生态环境,或者说有个体差异,不也是正常的吗?我于是释然、淡然甚至是超然。

⑧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去了阳台,打算把晒了几天太阳的风信子请回客厅,我担心对面的人家晚上放的鞭炮、烟花会灼伤它。不经意间我看见那个球状的家伙头顶居然冒出了一堆绿色和紫色。绿色是几片厚实的叶尖,包围着一团紫色的花瓣。哈哈,终于睡醒了!哈哈,终于开花了!

⑨大年初一一大早,我就去顾望,但见风信子的叶子已经向四面舒展地张开,中间一根粗壮的花茎擎起了一个椭圆形的花簇,数十朵小花齐刷刷竞相开放了,这是早春送给我的最好的新年礼物。迟开的风信子,迟开得恰逢其时!我由此想到了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中的一句话“因为开得迟,所以日子也经得久。”那么,我的风信子也开得迟,花期是不是也经得久呢?

⑩花有早开,人有早慧;花也有迟开的,人也就有晚熟,乃灵敏与慢热两种不同的类型。一味求早无异于拔苗助长,难免会因急功近利而误入歧途,而一味地追求大器晚成也未必就能奏效。

⑪迟就迟吧。迟开的风信子,不也是花吗?

(选自《中国艺术报》2021年03月22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冬天

朱自清

    ①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②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小船)。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中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研(:用石块摩擦,使密实而光亮)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口占:作诗文不起草稿,随口而成)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 A.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③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B.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④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