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福建省漳州市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前,先将镁条用打磨光亮,再用 (填仪器名称) 夹持镁条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热、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充分燃烧后发现石棉网上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反应前镁条的质量,原因可能是。某同学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查阅资料】

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Mg3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思与交流】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绕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原因是

【拓展与迁移】

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将红磷换成镁片,反应停止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内液面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集气瓶的刻度1。

举一反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合成和分解实验。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blank#}1{#/blank#}。

某兴趣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分析交流】

(1)下列有关方案A的说法正确的有{#blank#}2{#/blank#}(填序号)。

A.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炸裂

B.玻璃管在伸入锥形瓶之前要在酒精灯上加热,目的是引燃红磷

C.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D.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

(2)方案A中,气球的作用是{#blank#}3{#/blank#},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blank#}4{#/blank#}。

(3)方案B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lank#}5{#/blank#}。

两个方案反应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查阅资料】

①CuSO4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

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

③CuSO4溶液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溶液

【实验探究】CuSO4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要证明CuSO4对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能改变H2O2分解的速率外,还需证明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blank#}6{#/blank#}不变:

(5)为探究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称量ag的CuSO4粉末,除了托盘天平,还需要的仪器是{#blank#}7{#/blank#},将称量好的CuSO4加入到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的全部溶液继续进行以下实验,实验过程中部分步骤已省略,每一步反应都充分进行,损耗忽略不计,流程如图所示:

若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未改变,则该实验需满足的定量关系为:a={#blank#}8{#/blank#}(用m、n表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