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材料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琉球国中山王遣使来华,要求“给赐冠带”,明朝皇帝“命礼部图冠带之制示之”,另外,琉球国还仿照中国之制设立学校,“改粗鄙之俗为儒雅之风”,全国上下,“渐染华风,祀先圣,兴学校,家购儒书,人崇问学”,使得琉球国国内移风易俗,逐渐变化为“衣冠礼义之乡”。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如下表所示。
时间 | 作者 | 著作 | 备注 |
17世纪(明朝前期) | |||
1605年 | 利玛窦 | 《乾坤体义》 | 《四库全书》称之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 |
1607年 | 利玛窦、徐光启 | 《几何原本》 | 译欧几里得原著前六卷 |
1623年 | 艾儒略、杨廷筠 | 《职方外纪》 | 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
1628年 | 傅泛济、李之藻 | 《寰有诠》 | 译亚里士多德《论天》 |
1634年 | 徐光启、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 | 《崇祯历书》(时宪历) | 历时1629年-1634年 |
19世纪(清朝前期) | |||
1841年 | 陈逢衡 | 《英吉利纪略》 | |
1842年 | 魏源 | 《海国图志》 | |
1846年 | 梁廷柟 | 《海国四说》 | |
1846年 | 姚莹 | 《康輶纪行》 | 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以反抗外国侵略。 |
1849年 | 徐继畲 | 《瀛寰志略》 | 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之后以此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
材料一: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主要思想。
中国 | 西方 |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治”主张。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伏尔泰(1694—1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了人类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