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野有麦场

②屠

增笑耳

④狼不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用“/”划分下列句子节奏。

后 狼 止 而 前 狼 又 至。

(4)、找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并说说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 , 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 , 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选自《梦溪笔谈》)

【乙】

唐将作大匠杨务廉,甚有巧思。尝于沁州市内刻木作僧,手执一碗,自能行乞。碗中投钱,关键忽发,自然作声云: “布施。”市人竞观,欲其作声,施者日以千数。

——选自(《朝野佥载》)

【丙】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注释:①生:动词,产生,出现。②子方虫:也作“蚂坊虫”今称黏虫,危害麦类、玉米、高粱、水稻等多种作物。③狗蝎:、学名蟬螋(qú sǒu),属于革翅目的昆虫,口器咀嚼式,有强大铗状尾须一对,能夹人、物,杂食性或肉食性。④旬日:十天。⑤大穰(ráng):庄稼大丰收。⑥土人:本地人。⑦傍(páng)不肯:虫名。意思是这虫旁边容不得害虫。傍:即“旁”,旁边。⑧将作大匠:官名,掌管修建宗庙、宫室等土木工程。⑨关键:机关。⑩作:发出。⑪布施:施舍。⑫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⑬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⑭迨:等到。⑮目:看,观赏。

“诗文味”的流传依赖于书籍的储鞭和传递。可在古代,书籍的储藏和传递可不是容易的 事!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完成字词理解、文句停顿、文木探究三个任务。

【材料一】

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自科举之学兴,士人抱兔四寒陋十数册故书,崛起白屋之下,取富贵而有余。读书 者一生之精力,埋没敝纸渝墨之中。相寻于寒苦而不足。每见其人有志诀书,类有物以 败之,故曰:“读书难。”

藏书,非好之与有力者不能。欧阳公曰:“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二者正复难杂。杨东里少时贫不能致书,欲得《史略》、《释文》、《十书直音》,市直不过百钱, 无以应,母夫人以所高北鸡易之。东里特识此事于书后。此诚好之矣    而于寻常之 书犹无力也,况其他乎?有力者之好,多在狗马声色之间稍清之而为奇器再清之而为法  书名画 , 至矣。苟非尽捐①狗马声色①宇画奇器之好,则其好书也不专。好之不专,亦无由知书之有另得有不另得也。强解事“者以数百金捆栽坊书,便称百城之富,不可谓之 好也。故曰:“藏书尤难。”

(节选自黄宗裁《天一阁藏书记》)

【材料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 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注释】①捐:抱弃。②约声色:泛指旧时统治阶级奢麻的淫乐方式。③强解事:指不懂装怪。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益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顾欢宇景怡,吴郡盐官人。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读书,夜则然糠自照。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

(《顾欢勤学》)

【注】①挞:用鞭棍打人。②然:通“燃”,点燃。

返回首页

试题篮